陈锴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城建立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幕府,史称“江户幕府”(1603—1867年)。1639年,幕府实行锁国政策。1853年,在美国舰队的威迫下,幕府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倒幕运动”。1868年1月,明治天皇宣布成立明治政府,宣告了江户幕府对日本统治的终结,并在后续与德川幕府的军事斗争中占据上风。在权衡利弊之后,幕府的最后一任将军德川庆喜促使幕府与明治政府通过谈判方式解决了江户城的和平移交问题,这不仅避免了法国和英国等列强介入,减少了不必要的牺牲,也有别于之前日本历史上伴随着长久战乱的政权交接。
1858年,美、荷、俄、英、法五国强迫江户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即五国通商条约。依照五国通商条约,日本开放箱馆、兵库、长崎等五个港口,江户、大阪辟为商埠,五国可以在商埠派驻领事。此外,条约还规定了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率制度等。1866年,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死后,德川庆喜任第15代将军。需要说明的是,德川庆喜是水户藩的藩主德川齐昭的第七子,而水户藩在江户幕府时期是颇具名望的。如水户藩的第2代藩主德川光圀(1620—1700年)是日本知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曾经开设“彰考馆”,延请流亡日本的明朝学者朱舜水等人编修 《大日本史》,形成了尊崇儒家思想的“水户学派”。
德川庆喜就任幕府将军时,日本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67年,以资产阶级和下级武士为核心的倒幕运动蔓延全国。同年10月14日,“倒幕派”核心人物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以新即位的明治天皇的名义,向长州、萨摩两藩发出“讨幕密诏”,命令二藩举兵讨幕。德川庆喜于11月9日奏请朝廷,声明辞去征夷大将军之职。次日,明治天皇批准了德川庆喜的奏请。但是,德川庆喜依然担任内大臣一职,掌握着军政实权,并且财力雄厚。一方面,他只是在名义上把政权奉还天皇,使“倒幕派”失去举兵倒幕的口号;另一方面,他借鉴欧式制度进行改革,计划以诸侯身份参与新政权的建设。
1868年1月1日,德川庆喜以“清君侧”为名,亲自指挥幕府军队前往京都,准备与“倒幕派”进行武装对抗。1月3日,岩仓具视等“倒幕派”在京都发动政变,策动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德川幕府,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当夜,在京都皇宫内的小御所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德川氏的处分问题,做出要德川庆喜辞去内大臣职务和没收其领地的决定。
1868年1月6日,德川庆喜亲临大阪。1月10日,他接见了法国和英国等六国外交使节,表示不承认新政府,声明外交权仍在江户幕府手中。次日,明治政府发布《庆喜追讨令》,号令天下讨伐“大逆不道”的“朝敌”德川庆喜。1月15日,明治天皇政府向外国宣布“王政复古”。1月26日,德川庆喜从大阪发兵进攻京都。次日,由“倒幕派”组成的明治政府军在鸟羽、伏见大败幕府军。接着,朝廷发布讨伐令,天皇亲征大阪,并派军征讨幕府势力。1868年2月,由西乡隆盛担任总参谋的明治政府军向江户城进发,决定于3月15日发动总攻。
幕府势力内部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主战派的核心是当时主管幕府陆军的小栗忠顺、海军副总裁榎本武扬和幕臣大鸟圭介等人,主和派以胜海舟和大久保忠宽为代表。法国公使莱昂·罗什多次建议德川庆喜与明治政府继续作战,德川庆喜力排众议,免去了主战派幕臣的职务,由主和派的胜海舟担任幕府陆军的主管。1868年2月12日,德川庆喜迁出江户城,避入上野东睿山宽永寺大慈院,并将幕府的善后事宜托付给胜海舟。
1868年3月9日,胜海舟委派幕臣山冈铁舟前往静冈与西乡隆盛谈判。西乡隆盛代表明治政府,提出了六项条件:德川庆喜移居至备前藩(位于今日本冈山县);江户城完全移交给明治政府;交出所有的幕府军舰;如数交出其他的兵器;德川家的所有家臣都要移居至向岛(位于今日本东京);处罚那些主战的幕臣。
西乡隆盛提出的条件没有被胜海舟接受。在明治政府军将要发起总攻之前,胜海舟再次与西乡隆盛谈判,提出了“江户开城”的四项条件:德川庆喜交给水户藩监护;江户城开城投降,但城池不交给新政府,而是暂时交给“御三卿”(与幕府将军血缘最近的三家,即一桥家、清水家和田安家)的田安家管理;确定了德川家的新领地之后,德川家库存的枪支弹药与金钱粮米,部分移交给明治政府;必须确保今后德川家的诸侯身份,并继续以江户城为根据地。
西乡隆盛没有全盘接受胜海舟提出的条件。因此,双方代表在江户进行了第三次谈判,最后达成以下六项协议:德川庆喜前往水户藩,接受软禁处分;曾经协助德川庆喜的诸侯一律宽大处理,免去死刑;幕府的武器和军舰一律转交明治政府军;居住在江户城内的幕府家臣移居到城外,接受软禁处分;江户城让渡手续完成后,即刻交由田安家管理;尽力安抚武士和农民。
1868年3月20日,明治天皇认可了上述谈判协议。4月6日,明治天皇在公卿和诸侯的陪同下,祭祀天地神祇,宣读基本国策,即“五条誓约”,其主要内容: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途,以致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1868年4月11日,江户和平开城。明治政府授命德川家达继承德川家,并为其在骏府(位于今日本静冈县)保留了70万石俸禄的辖地。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1月26日,改江户为东京。1869年4月5日,在江藤新平等人的倡议下,明治政府迁至东京。
“江户开城”谈判之后,幕府主战派的反抗并未停止。反对明治政府的各藩组成联盟,在日本东北等地区继续武装对抗。其间,为了对抗明治政府,不惜拥立出家为僧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明治天皇的堂弟)为“东武皇帝”。失败后,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遣送至京都软禁。
当明治政府军进入江户城时,时任幕府海军副总裁的榎本武扬拒绝交出军舰,率领幕府海军遁走,并于1868年9月到达仙台。榎本武扬与大鸟圭介等部分幕府军合流后,于10月抵达虾夷(今日本北海道),不久就占领了整个地区。幕府的残余势力很快在此集结,并以公选方式建立了“虾夷共和国”。11月,英、俄、美、法等国承认其外交主权。
就在榎本武扬率领幕府海军离开江户时,关东的幕府家臣与支持幕府的诸侯仍在与明治政府军鏖战。直到1868年11月末,政府军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869年6月27日,明治政府军攻克了“虾夷共和国”的最后一个据点—北海道函馆五棱郭(今日本函馆市),榎本武扬等人被迫投降。至此,江户幕府才真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就在同一个月,明治政府收回江户幕府时期的藩主对原有领地与领内百姓的统治权,将这些旧藩主变为明治政府任命的“藩知事”。出乎武士阶级预料的是,明治政府于1872年12月颁布《征兵令》,实行“国民皆兵”,取消武士阶级以往的特权;1876年,明治政府颁布法令,禁止武士佩刀。
从表面来看,“江户开城”是幕府主和派与明治政府谈判的结果,然而如果没有德川庆喜的支持,而是以法国为后盾与英国支持的明治政府和“倒幕派”死战到底,那么日本很可能长期陷入分裂的危境。1869年,德川庆喜被明治政府赦免;1902年,被封为公爵;1913年11月22日被授予“旭日桐花大绶章”,同日去世。
江户幕府的多数旧臣均得到了明治政府的重用。如1872年,山冈铁舟被任命为明治天皇的贴身侍从,深得其信赖。1869年,胜海舟在明治政府中任职,先后任外务大臣和兵部大臣;1873年12月,被任命为首任海军卿;1875年,任元老院议员;1887年,被封伯爵;1888年,任枢密院顾问;晚年,则专心写作反映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军事和外交方面的著作。
1872年,榎本武扬被赦免出狱;1874年,任海军中将、驻俄特命全权公使;后历任海军卿、递信大臣、文部大臣、枢密顾问官、外务大臣、农商务大臣等。1872年,大鸟圭介被赦免出狱后,为明治政府工作;1900年,被封为男爵。
相比之下,“倒幕派”的核心人物却命运多舛。
1872年7月,西乡隆盛任明治政府的陆军元帅兼近卫军都督。此后,他对明治政府许多损害武士利益的改革政策逐渐产生不满情绪。1873年10月,西乡隆盛与大久保利通等人的分歧日益凸显,被迫辞官隐居于鹿儿岛(今日本鹿儿岛县首府)。此后,大久保利通直接掌管国家的权力中枢,对内镇压日本农民和武士的反政府暴动,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1874年,曾经倡议迁都江户的江藤新平下野回到故乡佐贺县,被反对明治政府的当地武士推举为首领,爆发了“佐贺之乱”。但很快就被明治政府镇压,江藤新平被枭首示众。明治维新的另一位元勋木户孝允(曾建议起草《五条誓文》)多次公开谴责和反对大久保利通的政策,并于1876年辞去政府职务。
1877年1月,鹿儿岛士族借口政府企图派密探暗杀西乡隆盛,推其为首领,发动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最大规模的叛乱,史称“西南战争”。西乡隆盛未曾想到,自己竟然会变成明治政府讨伐的对象。1877年2月,病重的木户孝允想劝说西乡隆盛化干戈为玉帛,最终未能如愿。 1877年2月19日,明治天皇颁布敕令,征讨以西乡隆盛为首的武士叛乱,共出动陆军5.8万余人。经过数月激战,明治政府军的伤亡高达1.6万余人。战事进行到9月27日,西乡隆盛在鹿儿岛的城山切腹自杀。在“西南战争”中,西乡隆盛的众多追随者相继战死或自杀,死者多达6200人。西乡隆盛是一个复杂且存在争议的历史人物:一方面,他主张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争取日本民族的独立;另一方面,他过于崇尚武力,无法摆脱武士阶级的局限性,最终站到了明治政府的对立面。直到1889年明治政府大赦,才为西乡隆盛恢复了名誉。
与西乡隆盛相比,作为明治政府的肱骨之臣的大久保利通创建了日本政府的行政组织。不过他过于专断,对于异己毫不留情,树敌颇多。1878年5月14日,大久保利通在东京被不满明治政府的岛田一郎等六名武士斩杀。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后,他的政治盟友兼明治维新先驱伊藤博文逐步掌握实权。伊藤博文主持起草了《明治宪法》及有关法案,并于1885年出任日本首届内阁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此后,他担任了明治以来首任枢密院议长和首任贵族院议长。在职期间,伊藤博文促使明治政府对外推行扩张政策,侵略中国和朝鲜。1894年,伊藤内阁发动甲午战争,并于次年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进一步加深了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日本因此攫取了巨大利益,并在侵略野心的刺激下踏上了对外扩张的不归路。
(作者系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
【责任编辑】王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