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实施戏剧美育的实践

2024-06-26 19:24陈瑶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美育班级管理

作者简介:陈瑶,1993年生,广西南宁市,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

摘 要:美育是“五育”的组成部分,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高效落实美育工作的途径,是高中学校的教研任务之一。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学生美育具有天然联系。教师可以借助教育戏剧,在清楚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各教育阶段的活动任务,秉持“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坚持多学科融合育人,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充分发挥教育戏剧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育;教育戏剧;班级管理;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1-0051-05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的方式发展校园美育。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五育”并举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美育工作,美育作为“五育”的重要内容,已成为高中学段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实施美育是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路径。因此,高中班主任要有效开展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国家关于实施美育的具体部署和要求,着力探索在班级管理中落实美育的有效方式。在进行实践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通过教育戏剧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戏剧是一种集教师课堂指导与学生课外发现、研究活动于一体的教育方式,具有非功利性、体验性等特征。借助教育戏剧进行教育,即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受与欣赏人的美、事的美、作品的美,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

一、教育戏剧的内涵

狭义层面的教育戏剧即DIE(Drama in Education,戏剧教育),是一种学科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视为一场表演,将学生当作剧场的观众,通过打破戏剧“第四堵墙”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戏剧表演,从而有效达成学科教学的目标。在这一定义中,戏剧理论课与戏剧活动课都独立于教育戏剧而存在。而广义层面的教育戏剧,除了DIE的内容,还包括了TIE(Theatre in Education,即剧院戏剧教育)与CD(Creative Drama,即创造性戏剧)的内容[1]5。关于广义层面的教育戏剧,郭香妹等在《教育戏剧跨学科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一书中这样定义: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的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促进智能与生活技能发展的一种学校课程教学[2]10。教育戏剧育人与以培养舞台表演人才为目的的专业戏剧教学不同,是一种以学科知识和社会性认知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全面发展个体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式,既包括了运用戏剧理论完成学科教学目标的课程,又包括了以戏剧为载体发现、再现与传递人类经验活动,最终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课程[1]37。

教育戏剧的实施离不开程序化的结构策略与科学化的教学计划。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有效的教育戏剧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是把解决问题当成目标的“戏剧理解”模式,二是通过设置想象进行学习的“角色戏剧”模式,三是以扮演活动为载体的“程序戏剧”模式,四是以推究事实为目的的“百宝箱”模式,五是以故事内容为载体探索意义的“故事戏剧”模式,六是需要信以为真的人物参与的“专家的外衣”模式[2]78。

高中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班主任管理和学生个人管理的统一体[3]。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教育戏剧育人,就是利用上述六种教育模式开展有趣的戏剧表演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较为复杂的学习项目;班主任则通过对项目的选定、观察、指导等方式,建立起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由此可见,教育戏剧不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载体,而是有效管理班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落实学生美育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在美育视角下实施教育戏剧育人不是以引导学生学习某一知识为目标的教育实践,而是一种以非功利目标为导向,以具有审美价值的故事内容为载体,通过探索、想象、扮演引导学生发现、研究、再现故事,并进行有效的活动评价、总结,最终达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等育人目标的教育尝试。

二、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实施教育戏剧育人的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赋能共生”高中班级管理理念,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

“赋能共生”高中班级管理理念是以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合作学习为导向,通过优化学习过程、丰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人生发展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拥有融入社会的必备的共同价值观、基础知识、关键素养的一种班级管理理念。实施教育戏剧育人具有落实“赋能共生”高中班级管理理念的作用:一是因为教育戏剧育人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活动任务,这些任务能使学生获得走向社会的关键素养;二是因为戏剧内容与活动任务的多元化,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学生在完成审美的发现、研究、创造等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既要自主进行研究思考、规划工作和审美判断,又要进行小组合作、分享与交流,这能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达成审美共识,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意识等进入社会必备的关键能力。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维度[4],在高中阶段实施教育戏剧育人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施教育戏剧育人能让学生在研读、再现古今中外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事件)过程中了解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厚植学生的人文情怀,实现“文化基础”维度的培养目标。二是在实践教育戏剧育人过程中,学生在不同任务驱动下有目标、有计划地规划学习生活,可以通过网络搜索、阅读书籍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维度的培养目标。三是在实施教育戏剧育人过程中,大量需要团体合作才能完成探究的活动任务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等,实现“社会参与”维度的培养目标。

(三)有利于转变班级管理模式,丰富高中阶段班级管理的内涵

过去,不少高中班主任是依据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提出的程序教学理论管理班级,即在开展工作前准备好相关材料,按相应的学习程序向学生输出观点,用较短时间高效率地实现班级发展与育人目标。然而,随着发现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的兴起,不仅学科教学发生了较大改变,班级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变化,所以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工作时,也要尝试更行之有效、更加鲜活的方式。开展教育戏剧育人即通过活动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探究、分析戏剧人物、故事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凝聚力,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从而转变过去以班主任为主的班级管理方式,丰富高中阶段班级管理的内涵。

三、利用教育戏剧落实学生美育的策略

(一)科学设计各阶段活动任务

在实施教育戏剧育人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教育戏剧育人六大模式中的“故事戏剧”模式。“故事戏剧”模式即学生与他们所了解的现实事件或艺术作品事件进行交互,通过表演将其对这些事件或艺术作品的理解以美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实施这一模式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选取具有一定美感的故事作品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而让学生创造性地再现故事。整个育人过程包括作品(事件)的选择确定、合作研究、再现事件、评价总结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围绕美育目标、教育戏剧活动等设定针对学生、班主任不同角色的具体任务。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以学生的审美任务为主体,以班主任的引导任务为辅助。从班主任角度来看,科学设计各阶段的活动任务能让教育戏剧育人更具可操作性,方便班主任为完成各阶段任务而做好准备。从学生角度来看,科学设计各阶段的活动任务有利于学生对戏剧活动进行整体规划,清楚了解各阶段的联系和活动任务的设计目的,从而进行更具创造性的合作探究学习和创新。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对各阶段任务进行了以下设计。第一阶段,学生任务是发现身边美的作品(事件);班主任任务是从学生收集的作品(事件)中选取一件最具美学价值、学生最感兴趣的作品(事件),将之确定为实施教育戏剧育人的基础作品(事件)。第二阶段,学生任务是通过合作探究、实地考察、拓展资料研读等方式,解读基础作品(事件)的成因、发展、结果,以及重要参与人物的个性等相关内容;班主任任务是教给学生研究作品(事件)的方法,参与学生召开的阶段性研讨会议,及时了解学生研究作品(事件)的进度与困难,并为学生解决困难提供辅助资料。第三阶段,学生任务是学习相关的戏剧知识,在实践中通过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演、再现基础作品(事件);班主任任务是关注学生的组织安排情况。事件的再现表演涉及统筹、分工安排、沟通交流等多个环节,但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而且生活和工作经验不足,在处理相关工作时容易出现矛盾冲突,因此班主任要重点关注学生实践工作的开展,找准契机教给学生沟通技巧,同时适当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矛盾。第四阶段,学生任务是结合个人实践和欣赏感受,做好活动任务的评价、总结;班主任任务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评价环境,让学生勇于表达真实感受和意见,并帮助学生做好记录。

(二)以美育为主导实现“五育”并举

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可见我国提倡的“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并非将“五育”简单并列的育人模式,而是将“五育”有机融合的育人方式[5]。笔者认为,“五育”融合并不是德、智、体、美、劳分量均等的融合,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侧重点,以某一“育”为主导统领其他方面的融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五育”并举。如,在实施教育戏剧育人过程中,考虑到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美育的结合更为紧密,笔者就以美育为主导,在教学中适时进行德、智、体、劳的渗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具体而言,以美育为主导即在教育戏剧育人的各个阶段都体现美育的特征,达成具体的美育目标。在第一阶段,班主任要引导学生选取具备人性美、画面美、主题美、艺术美其中一美或多美的作品(事件)。在第二阶段,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对作品(事件)的外显美和内涵美进行探索和研究,目的是发展学生发现美与体验美的能力。在第三阶段,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在再现作品过程中创造性地将内在美、外在美统一起来,实现从体验美到创造美的发展目标。第四阶段,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对美的认识、体验美的过程及感受进行评价和总结。如,笔者设计了“科学钻研的美德”这一主题,选取了《袁隆平传》《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等作品为教学载体,然后根据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设定具有梯度性的美育目标(如表1所示)。

在美育主导下渗透德、智、体、劳等方面的教育,就是在教育戏剧育人的各个阶段以美育为主导,然后适当渗透德、智、体、劳育的相关内容。其中,德育可以在作品(事件)的选择和研读阶段进行渗透。如,笔者让学生研读《记念刘和珍君》等包含优秀思想品德的作品,让学生在发现、研读和再现作品美的过程中,体会刘和珍等青年以国事为己任、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智育可以在作品(事件)的美的探索和研究阶段进行渗透。如,笔者让学生深入研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美文,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语文篇目,让学生在感受文字美的同时,习得学科知识、沟通技巧、说话艺术,实现智力的发展。也可以在再现和评价总结阶段渗透智育,即让学生用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见解,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形成理性认知,促进自身创造能力、思辨能力的发展。体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如笔者选取重要体育赛事、我国体育名将介绍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体育运动之美的同时了解运动知识,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小型体育运动游戏,增强学生的体质。劳动教育可以在作品(事件)再现阶段进行渗透,如笔者通过让学生自制表演道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三)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与支持

美育天然具备与多学科交融的优势。如在实施教育戏剧育人过程中,需要音乐学科的支持,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音乐作为作品(事件)再现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事件)的内涵;需要语文学科的支持,学生在研读作品(事件)的过程中,需要调用相关的语文学科知识,才能深刻理解作品(事件)中的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主题,还需要调用写作知识创作出好剧本;需要美术学科的支持,如在进行舞美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时,学生都需要拥有一定的美术学科知识,并能够利用美术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表演学科的支持,尤其是在作品(事件)再现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剧本表演的形式再现作品(事件),所以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知识和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开展教育戏剧育人的各个阶段,都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与支持。以“科学钻研的美德”这一主题的教学为例,在第一阶段,笔者开展《袁隆平传》整本书阅读、《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影视评析两个活动。在进行相关互动前,笔者给学生讲解文学作品阅读、评析的技巧,讲解影视作品的构思模式、拍摄技巧等,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语文学科、影视表演专业的知识。在第二阶段,对人物科学钻研精神进行解读与探究,学生需要掌握分析事件、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等要素的知识,这就需要语文学科的支持。在第三阶段,笔者要求学生根据阅读的作品、观看的影片改编剧本,学生要较好地掌握剧本写作技巧,这就需要语文学科、戏剧学科的支持。而在再现作品(事件)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创作的剧本,自主进行舞台、服装、背景音乐等设计,这就需要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的支持。

当然,班主任并非全能,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实施教育戏剧育人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根据教学需求做好教学规划,并及时与相关学科教师进行沟通,与相关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科学处理好各学科知识的比重、教学时长等,确定各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方式,才能真正发挥跨学科融合在教育戏剧育人中的应有作用。

(四)合理利用信息化设备实施教学

近年来,我国经济、科学技术等各领域都实现了快速发展,各学校均配备了相应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备,实现了校园宽带全覆盖,“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尤其是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后,各个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各类教育多媒体设备被广泛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这为美育的深入实施开辟了新的路径。教育戏剧育人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育人模式,而且涉及许多戏剧影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进行剧本演绎,借助信息化设备实施教学,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更快速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从而真正发挥教育戏剧的育人功能。

借助信息化设备实施教育戏剧育人,班主任可以在活动前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如通过网络下载相关影视作品等。然后,在学生观影后,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学习资源。如,在让学生改编剧本时,班主任虽然不一定具备相关知识储备,但是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进行学习,这样就有效解决了因教师缺乏相关知识素养而导致某些教学内容无法有效实施的问题。

在实施教育戏剧育人过程中,学生是发现作品(事件)的主体,但由于日常学习任务较重,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生活体验、生活实践,没有很好的途径发现作品(事件),这会对教育戏剧育人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借助信息化设备实施教学,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发现悲剧美”这一主题教学的时候,由于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很少涉猎这类作品,在日常观影中也较少观看悲剧类影片,学生不知如何发现相关作品(事件),这成了实施教学的一大难点。有鉴于此,笔者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学生通过网络自学理解了悲剧的含义,还了解了“古希腊三大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了知识视野。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有趣、高效的学习。如在发现作品(事件)阶段,学生可以通过简介视频、新闻报道、电视电影、戏剧表演视频、不同研究者的解说与评价视频等方式发现和体验作品(事件)的美。在研究阶段,学习小组内可以通过PPT、Excel、Word等多媒体软件,呈现审美任务计划、审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等内容。在再现阶段,学生可以利用LED屏等多媒体工具更真实地展现作品(事件)的背景环境,呈现更具有美感的表演舞台。学生还可以借助绘画工具进行表演服饰设计,利用视频剪辑工具呈现学习成果。班主任也可以通过视频、照片等方式,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了解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情况,使教育效果可视化。由此可见,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信息技术实施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

美育是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效实施美育是高中学校必须承担的教育任务。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学生美育具有天然的联系,因此笔者近年来开展了通过教育戏剧开展学生美育工作的实践研究,取得了研究成效。要想发挥教育戏剧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既要清楚了解学情,科学设计各教育阶段的活动任务,又要秉持“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坚持多学科融合育人,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

参考文献

[1]付钰.中小学教师教育戏剧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8.

[2]郭香妹,陈春利,陈惠芬,等.教育戏剧跨学科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7.

[3]何荣霞.新高考背景下项目管理在高中班级管理的应用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

[4]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3.

[5]宁本涛,杨柳.美育建设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从“五育融合”谈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5):27-28.

注: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B类课题“生涯规划小渗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2021ZJY125)的研究成果。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美育班级管理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