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康艳,1981年生,广西南宁人,本科,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班级管理、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高中核心素养的落实途径。
摘 要:学校基于传统二十四节气开展生命教育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班级生命育人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教师可按照节气顺序,设计跟随季节变换的主题班会课;根据节气特点,设计融合生命教育的学科特色课程;适应节气规律,组织开展符合节气养生的体育锻炼活动;结合节气实践,打造节气特征鲜明的班级文化氛围;依照节气规律,开展独具节气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等,形成二十四节气文化班级育人体系,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班级育人体系;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1-0027-05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小单位,是学生成长的核心场所。有效的班级建设与班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性格特质的形成。学校以班级为育人单位构建生命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1]。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认识、珍惜、尊重和超越生命的教育活动。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将凝聚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高中班级生命教育,并构建系统化的生命育人体系,可以营造奋发向上的班级氛围,促进班级学生的真实互动,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蓬勃的生命观、不畏困难的学习观、求真务实的人生观,为促进高中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笔者以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探讨生命教育视域下构建二十四节气文化班级育人体系的具体实践。
一、基于二十四节气文化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发文《溯源开来:寻回现代教育丢失的自然之维》,呼吁教育应该为学生建立教育与人的生长的内在关联[2]。学校对高中生心理特点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健全性格品质的“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它涵盖了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呈现出自我意识增强、情绪波动较大、行为特点多样化的心理特点,他们不再完全依赖父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开始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同时,由于学业压力较大,高中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其行为特点多样化,有的表现为攻击性强,有的则表现为退缩不前等。为此,对高中生实施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加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深入了解生命的本质,学会肯定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存和生活的问题,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基于二十四节气进行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识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等的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特点,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代表着不同时间、气候的变化,蕴含了中国古人理解生命的传统智慧。二十四节气作为自然的时间节点,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智慧,可以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例如,节气的更替让人体验到了生命的成长变化,节气的特点让人认识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二十四节气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节气的变化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影响人类的生命活动。因此,教师通过节气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命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过程,人的认知来自具体的体验。教师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另外,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生命教育,实现语文、艺术、地理、生物、体育、历史等多学科的交融教学,可以将学生的认知引向真实的生命生长场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感受、记录生命成长过程,全方位地认识生命、体验成长。
二十四节气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结合二十四节气特点开展生命教育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可以帮助处于人生转折期的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理解生命,培养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二、构建班级生命育人体系的重要性
近年来,自杀现象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在当代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在学校中,班级是学生获取生命知识、了解生命意义、学习面对生命变化的集中场所。目前,国内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科背景且与生命教育课程相关的理论研究较少,教育实践中能够形成体系的寥寥无几。大部分学校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但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为零散,缺乏完整的体系,教师在课堂上缺少系统的讲解,未能在班级管理中以生命教育为主线搭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育人体系。我校是南宁市的一所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在心理健康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高中生约有70名,每学年有4—8起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而在我校学生的心理普查中,约有八分之一的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多名学生在“是否曾有过轻生想法”的选项中,选择了“是”。大部分班主任较为关注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但是苦于无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进行有效整合,造成班级管理工作难度大、心理问题学生无所适从,班级学生处于谨小慎微的整体“无力”处境。
在“五育并举”“全员育人”教育改革背景下,班主任有必要在班级中构建完整的符合高中生生命成长规律的育人体系,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让每名学生都能在班级中获得切合自己成长的生命关照,为学校构建德育体系注入崭新活力。
三、二十四节气文化班级育人体系的构建策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每个节气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特点。高中生命教育与二十四节气的内在关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二是二十四节气为学生提供了实践体验的契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三是二十四节气与跨学科整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此,笔者以“人在成长”生命育人体系为核心,搭建了分别指向高中教育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向的生命教育生长点(如下页图1所示),并形成了基于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班级生命育人体系(如下页图2所示),丰富了班级文化的内涵[3]。
(一)德:按照节气顺序,设计跟随季节变化的主题班会课
班会课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场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养成健全的人格。由于高中生的思维趋于成熟,与小学、初中阶段的班会课相比,高中班会课有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班主任应引导学生通过班会课学习,提高理性看待事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班会课应该呈现出心理导向的科学性、班级文化的针对性、回应时代的时效性,真正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为此,笔者构建基于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特色班会系列课程。如将“春之生:惊蛰,唤醒生命之力”班会课安排在春季开学之初,引导学生关注万物在春季旺盛生长的状态,总结上一年中国发展的几件大事,并在新的学期树立成长目标、做好学习规划,不惧困难,坚定成长的脚步;又如,将“夏之情:小满,生命的小确幸”班会课安排在春夏之交,此时正值雷雨季节,高考即将来临,这节班会课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近半年来的学习生活,收集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长,从而树立自信心,勾画出属于自己的成长足迹,勇敢地面对高考。
(二)智:根据节气特点,设计融合生命教育的学科特色课程
二十四节气涉及气象、天文、历法、农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高中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班主任可以协助学科教师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将节气特点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将生命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中。例如,语文教师将二十四节气融入语文教学,设计“带上文学之眼,看‘秋思之美”的教学主题并开展教学;英语教师设计“Customs of Mid-Autumn Festival”的教学主题;地理教师可以设计“夏至到来,探寻北纬23°的秘密”的教学主题;历史教师可以设计“中国古代农业历法的演变”的教学主题;等等。科任教师引领学生在具体任务和活动实践中进一步积累学科知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三)体:适应节气规律,组织符合节气养生的体育锻炼活动
体育锻炼对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发展身体素质;体育锻炼能帮助学生有效调节学业压力,带来愉悦感和喜悦感;体育锻炼还有助于学生在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中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激励自己培养独特的个性[4]。另外,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发挥积极影响,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因此,为顺应四季的变化规律,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有效拉近学生与大自然、与真实生命的距离,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知四季变化,感受生命的成长。笔者在所带班级中开展了“四季代序,生命律动”的班级体育积分赛(如表1所示)。班级体育积分赛以学生所在宿舍为小组,以舍长为组长、舍员为组员,每月举行一次,每个季节总结一次。比赛内容以学校日常的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第九节课外活动打卡等为每周积分的纬线,以班级每月主题联赛为积分的经线,由此构建了“学校常规锻炼—班级特色比赛”相结合的班级体育锻炼模式。另外,学校每年一次的校运会和球类联赛也可作为“抢分”点,获奖学生的成绩相应计入宿舍总分。在这样的比赛机制激励下,学生将锻炼看成一种集体活动,充分感受四季轮换中生命的规律,提高了体育锻炼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依照节气规律组织班级体育锻炼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顺应自然节气变化,根据不同节气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体育锻炼内容和方法;二是注重个体差异,结合不同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锻炼建议;三是确保安全性,所有锻炼活动都应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避免学生过度劳累和运动损伤;四是强调全面性,锻炼方案应涵盖身体各个系统的锻炼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等,由此保障学生参与班级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四)美:结合节气实践,打造节气特点鲜明的班级文化氛围
美育是生命教育中润物无声、静水深流的独特教育方式。班级文化建设对高中生心智持续成长至关重要。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营造浓郁的探索求知氛围,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使学生展现健康向上、青春蓬勃、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以“青年成长”的需求为目标,以班级心理特征为参考,打造班级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核,形成更多学生喜爱的班级文化生长点。
笔者所带班级是历政地组合的文科平行班,班级中有男生13名、女生35名,其中有15名学生需要申请国家助学金,班级学生整体上心理平和谦逊,但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存在畏难情绪。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树立了“穿越四季,立志凌云”的班级目标,并在一年四季中贯穿多个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历经节气的成长蜕变。如每年组织学生写一次春联和福字;每个季节举行“四季轮转,我在成长”的学生生日会;每个月开展一次“行走四季,我在读写”的好书推荐活动;每周开展一次“节气缤纷,我有益友”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分享活动;每天由一名学生为班级写一句与节气相关的祝福语。通过开展这些活动,班级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室墙壁悬挂着学生创作的季节对联,黑板报张贴着学生手绘的二十四个节气线稿画,更多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分享自己真诚与美好的体验。由此,伴随四季的脚步,笔者在班级中开展“年—月—周—日”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自己的每一次成长、见证自己的每一次蜕变,形成了谦虚友爱、团结奋进的和谐集体,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五)劳:依照节气规律,开展独具节气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和生命教育二者相辅相成。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可以基于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构建班级劳动教育场域。如笔者针对班级学生设计了多个符合节气规律和本地习俗的劳动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节气文化的生命教育:在春季惊蛰节气,开展了“万物启蛰——班级植树育苗活动”;在夏季芒种节气,开展了“抢收抢种——班级田间收割体验”;在秋季秋分节气,开展了“月伴中秋——班级打月饼实践”;在冬季小雪节气,开展了“‘包住幸福——班级包饺子实践”等。在一次次实践活动中,学生感受了四季变化,充分体验到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习俗,劳动之后品尝到了丰收的果实,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养育的艰辛、教师对自己教诲的不易,从而增进了学生与父母、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使其对生命多了一份珍惜和敬畏,对未来多了一份憧憬和勇气。
在高中生命教育中融入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基于二十四节气文化构建高中班级生命育人体系,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生命化教育理念下高中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2018(5):57-58.
[2]叶澜.溯源开来:寻回现代教育丢失的自然之维:《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续研究之二(上编·其一)[J].教育发展研究,2018(2):1-13.
[3]杨仁元.正己化人,多元发展,开创高中教育新局面:普通高中立人教育的管理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15):177-178.
[4]高玉峰,董明福,李霄霞,等.生命教育背景下全寄宿制高中管理策略的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4):26-31.
注:本文系南宁市“十四五”专项心理课题(B类)“‘生如夏花,死如秋叶高中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2022)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