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梓安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一彪在一部优秀新闻文集的后记中,用三句话来概括这些文章的写作经验和切身体会:天安门上看问题,努力做到胸怀“国之大者”;田间地头找感觉,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鉴古学今求突破,努力做到笔端葆有乾坤。其实不仅是做文章,吾辈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也应怀拳拳赤子心,铮铮爱国情。以心为鞘,以养利剑,才能行稳致远。
在世界繁星遍野的文明中,中国文明随两条大河在历史中流淌了太久太久,从而孕育出了独特而浓厚的爱国观念。从苏武的“啮白雪,咽毡毛”,威武不能屈,到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从抱石投江,到“清澈的爱”,纵便跨越千百年,也有一股力量。他们心中怀山河,胸中存正气,以一颗丹心为华夏破除桎梏。
十二月的冬夜苦寒总能映照在暖气遍布的房屋的窗子上,却鲜有人知道长津湖胜利的纪念日。中国近代遭受了太多苦难,试想如果没有化为冰雕的志愿军,那些苦难将如何被化解,又会由谁承受。如今的太平盛世,正是因为无数英雄尽献一腔热血换大国安康。
正所谓“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家国应在心胸首位。
在“玉壶”家国永安的呼声下,目前我们正处在和平的状态,因此心怀家国的同时,也应踏足着这如歌的人世间。正如张桂梅校长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持续关注着大山深处的苦难,将一个个女孩子从山底推向山巅;正如我们一直怀着仁者爱人的仁爱价值准则,不断向善发展科技,看得见人世间的景色,才能算真正活在人世间。
想要走得更远,除了有家园,还需要持续不断努力。古有杜子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断磨砺自身,终成诗歌工巧。今有在固体燃料发动机上雕刻火药的徐立平,为0.2毫米的刻度而精益求精;亦有自称志探龙宫的“花甲痴翁”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劈波斩浪却又乐在其中。
吾辈何其有幸,在时代的如椽巨笔交付在我们手中时,未来的画卷已徐徐展开。手执时光书卷香,愿做晨光耀一方,愿傲立时代潮头,笑对风霜雨雪。我们既要心怀祖国,也应走入寻常老陌,体味人间,更应求鉴古今,磨砺自己的锋芒。人生之路很长,它由一个个的选择组成,但人作为永恒选择的关键,却是为了一种信念而去心无旁骛地坚持。心胸有家国,行践人世间,且听时代弦曲如何高歌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