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云起时

2024-06-26 09:45李金珠
青年文学家 2024年15期
关键词:独行侠行云沈老师

李金珠

文友聚会上,沈惠勤老师带来了她的新书《行云止水》,对于书名的含义,她解释道:“这本书中的一半文章以渔村生活和渔文化为主,渔村拆迁,渔文化的河流于此终止,我愿永远地保存好心间的那汪静水;而另一半则是游记类散文,如果说渔乡是我人生的圆点,那么,此生围绕着它稍稍移步换景,行云所抵达的一处处景致便构成了我人生经历之圆。这书写的就是乡里乡外的事情,所以取了这个书名。”

每每读到沈老师写黄桥乡下渔民的生活,我常常惊讶于她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之深入,对吴地文化的研究和解读之广泛。

书中,沈老师用她的思维解读着家乡渔村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土、一船一橹、一鸟一蛙、一苇一蒲:一条条粉青(大青鱼)酣畅地行游池水,奔腾跳跃;一个个渔民驾轻就熟地操纵船橹,自由自在;一片片苇叶在她母亲温软的手中被拿捏翻转包裹成四角粽子,清香四溢;沉船侧畔千橹歇,一个渔村乃至一个渔乡在21世纪前后逐渐蜕变,渔民脱胎换骨变成城区居民,丰衣足食……沈老师用文字留住了江南大渔乡最珍贵的记忆,用深情的笔墨保存了心间的那汪止水,唱响了一曲渔乡文化的赞歌。

沈老师从小我出发,写的是大我,她为家乡立传,留下的是家乡文化的根。她常谦虚地说:“作为一个渔家女儿,从学校跨入学校,我的生活是和顺而单一的,也写不出立意深刻、内容广博的文章。但我也努力扩大生活的版图,走出家乡,去领略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世界。”

就这样,苏州的古镇园林、山山水水一一在沈老师的笔下呈现了出来,她用笔描绘出一幅幅不一样的风情画。她走向西山,走向太湖,“烟波浩渺的水面上,一条卧波银龙跃入眼帘,这就是太湖大桥!起伏的桥梁犹如被风吹落的绸带”。她来到镇湖,走进了经纬织就的锦绣世界,去观赏了绣娘们手指上的艺术。她来到莲花岛,去体验岛上宁静祥和、朴实安宁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在秋日余晖下品尝美味的阳澄湖大闸蟹。她走向天平山、拙政园、金鸡湖……在她笔下,苏州的历史和现实,苏州的人文和景观和谐交融在一起。

只要出外旅游,沈老师总是用心在观察,在体会,在感慨,她把足迹留在了黄山、泰山,写出水乡人对高山的敬仰。她来到长江,想用眼睛装进一路的山山水水,写出了畅游长江时的心潮澎湃。她写家里搭伙老先生的《独行侠的西藏纪行》也是妙趣横生,字里行间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达能力。沈老师在后记里写道:“此生也曾做着一个个云游之梦,总期冀着自己能像云一样飘,然后采撷几朵他乡的花朵小片回来,对于这个伟大而纷繁的世界,一个婆婆妈妈的人是无法像独行侠那样做一枚楔子,直插西藏那样的高远之地创造独领风骚的伟岸的,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向着世界一隅悄悄地说一声:我来了。”

“当轻轻的行云飘过他乡,囿于孤陋寡闻,无法形成对大千世界的思辨。但还是愿意形成简单的文字,以防失忆,把一片云曾经抵达的景象记录下来,放在那个叫渔乡的边上,看看,比比,赏赏,读读,自得其乐。”读着手中的《行云止水》,脑海中闪现的是王维《终南别业》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它的意思是说,当人们走到水源穷尽的地方,就坐下来观看云升云起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寓意着人们在探索人生道路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何种困境,都要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追寻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掩卷之时,能得此从容平静的心态,也许正是《行云止水》的一份感召。

《行云止水》是沈惠勤老师对渔乡文化和精神的解读,是对江南鱼米之乡的礼赞,是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她用文字留住了苏州乡土文化中的一脉,延续了村民们的守土情结。她既是止于那片家乡水的,静水常驻心间,永远保留着对大渔乡的一份深情,她也是没有止于水的,而是像一片行走的云,把江南水乡的人们那种不懈追求、恬淡宁静、自信豁达的精神薪火相传,传播四方。

猜你喜欢
独行侠行云沈老师
巧用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以写老师为例,让学生写人时有话可说
行云曲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我的竹笛老师
美女独行侠洛艺嘉:与121个国家亲密接触
BRP独行侠 换装越野
了不起的老师
把杯子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