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泉
【摘要】经过研究和论证,依托物理实验社团活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尝试引入5E教学模式.在教学探索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构建正确的物理观念,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的颁布、实施及深化,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物理作为实验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理论知识,形成物理观念;还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尊重实验结果,理性分析实验误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经过理论研究,笔者认为5E教学模式适合物理实验活动,下面以本校的物理实验社团活动为例巧用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 5E教学模式促进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5E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2],该模式强调学生的小组探究、合作能力和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符合高中物理新课标理念.表1为 5E教学模式的教学阶段和目的.
从表1可以看出,5E教学模式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深化学生对物理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2 5E教学模式在物理实验社团活动中的应用尝试
物理社团活动不同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它可以深入探究传统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也可以通过解密物理有趣现象,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还可以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生活物品,理论联系实际.
下面是笔者在三种社团活动中进行5E教学模式的尝试,教学流程如表2所示.因物理实验探究活动的需要,有时活动内容表述不同,但内涵是一致的.表2为5E教学模式应用于物理实验社团活动的流程图.
2.1 传统实验案例训练——小车、斜面和打点计时器模型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的一个典型考点就是“小车、斜面和打点计时器模型”,本次活动重点训练以打点计时器为重要计时工具的使用.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长直轨道、小车、纸带、电源、砝码、小桶、细沙、细绳、垫木、天平、刻度尺.
提出问题
展示常用的两种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教师提出问题:打点计时器是什么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怎样?它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两种计时器有什么区别?我们用打点计时器做过哪些实验?
学生活动
学生体验以下实验过程:观察—回忆—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动手组装实验仪器—实验探究—记录实验数据—画图象并进行计算—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误差.
以上活动是传统实验融合训练.通过活动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认真处理实验数据,理性分析实验误差,反思质疑实验设计,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
教师引导
实验完成后,学生分小组汇报实验探究结果,教师掌握学生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情况,对比分析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发现并提出如下问题:怎样减小实验误差:还有其他的计时器材吗?
教师引导,引入新的仪器:光电门、频闪相机、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位移传感器、DIS设备.
引入拓展实验
(1)利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的大小;
(2)利用频闪相机测量瞬时速度的大小;
(3)利用气垫导轨、光电门、数字计时器及相关器材组合开展“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探究.
以上拓展实验是学生在学过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全新体验.因仪器精密度比较高,有数字化器材,通过体验,学生更能体会物理学科的魅力,增加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便于学生快速跟上时代的步伐.
反思评价
拓展实验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梳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反思,实验误差评估,并精选典型例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检验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及物理理论的掌握程度.最后,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关注学生的全过程表现.
2.2 学以致用,揭开物理神秘面纱——“千人震”实验
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探究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物理学科的神秘,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
实验器材
N节1号干电池,电池架,导线,开关,小型变压器,实验电路图,如图1.
提出问题
同学们按照这个电路图连接一下电路,先用一节干电池.有哪位同学敢抓住导线的两端?
一位学生带着好奇和不屑,镇定地握住导线两端.教师先闭合开关,紧接着断开开关,学生感受到一阵电流.接着多名同学上台体验,无一例外,感受到了电流的震颤.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活动
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试探着猜测这应该是一种“自感”现象.随即展开对变压器原理和功能的探究,包括变压器的构造、匝数、绕线方式等,结合学习过的自感现象知识,肯定“千人震”实验现象就是一种“自感”现象.这是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开物理神秘面纱的开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训练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引导
指导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猜测和探究是正确的,“千人震”实验现象确实是一种“自感”现象.变压器是一个有铁芯的线圈,在线路开关闭合或断开的瞬间,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引起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了感应电动势,所以学生会有触电的感觉.随着体验人数的增加,电池的数量也可以增加,这是为了体验“震感”,但同时提醒心脏不好的学生不要参与这种体验.
拓展活动
(1)用镇流器代替变压器,来做“千人震”实验;
(2)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以上拓展活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变压器原理的情况下,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镇流器”进行探究,更能贴近生活.同时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变压器的原理和使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反思评价
本次活动,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理论指导,既有建立“变压器”模型的物理观念培养;又有探究实验过程中探究能力的培养;还有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揭秘物理本质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能够比较全面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3 巧用生活物品,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水火箭”发射比赛活动
物理来源于生活,只有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利用生活物品进行实验探究,才能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水火箭”发射比赛活动.
实验器材
大小塑料瓶(学生自带或向废品收购站购买)、胶带、美工刀、剪刀、水火箭发射装置(包含气芯、底座、固定装置并带角度显示)、硬纸板、卷尺、活塞、装饰纸等.
提出问题
指导教师向学生展示“水火箭”模型,提示学生回想“水火箭”发射原理,告知学生“水火箭”发射比赛规则.
学生活动
(1)复习“水火箭”发射的原理和理论,复习反冲的知识点.
选择饮料瓶作为“水火箭” 的箭体,内装适量的水,用橡皮塞紧瓶口,活塞上固定气针.倾斜瓶身,用打气筒往饮料瓶中打入气体,瓶内气压增大,当超过橡皮塞与瓶口接合的最大程度时,瓶口与橡皮塞自由脱离,水火箭内水向后喷出,箭体获得反作用力射出.
(2)反复观察“水火箭”的模型,包括大小、平衡翼的数量、活塞的位置、发射装置的使用等.
学生们反复讨论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喷口和气针的密封程度,发射的角度、水量的大小、风的影响、平衡翼的形状等.制作时“水火箭”头部做成锥形;箭体作为压力舱;平衡翼位于火箭体的后部,一般分为四片,通常做成梯形;喷射口要确保紧密性.
“水火箭”制作完成后,学生们经过反复地调试,发现“水火箭”发射有以下注意事项:
(1)水量控制:水量控制在箭体空气空间的1/4到2/5之间.
(2)发射角度:发射的最佳角度在50°到55°之间.
(3)风向影响:无风时,按最佳发射角度发射,正对目标;刮风时根据风力和风向适当调整与发射目标的角度.
(4)箭头:箭头要重一些,有利于提高“水火箭”的射程.
(5)高度和长度的测量:长度可以用50m的卷尺测量,高度测量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根据发射装置的倾角换算一下;二是寻找合适的发射地点,如果在高楼附近,可以选择高楼作为参照物估算一下.
教师引导与解释
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知道“水火箭”又名气压式喷水火箭或水推进火箭,其模型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科学知识,比如反冲、流动力学、运动学等,制作材料也都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学生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实验资源开展实验研究,要知道“生活来源于实践”.
拓展活动
(1)观看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视频;
(2)尝试制作“多级火箭”;
(3)尝试在“水火箭”上设计降落伞,以保护箭体不受重创.
反思评价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依然兴致很高,该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有效地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并通过拓展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通过反复改良“水火箭”,训练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学生相互合作,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实事求是地分析误差,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全面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3 结语
社团活动证明,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5E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3],教师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在培养学生正确物理观念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3-44.76.
[2]吴成军,张敏.美国生物学“5E”教学模式的内涵、实例及其本质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0(06):108-112.
[3]陈淑瑜.基于5E实验模式提高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2(05):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