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王鹤玲
【摘要】物理课程在高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可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物理核心素养,这将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因应试教育的作用,即便当前推行了课程课改,但大多数教师仍然较为关注学生的成绩,某些教师依旧采取填鸭式教学,这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本文首先介绍有效教学,然后剖析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最后研究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高中物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还应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新课导入能够让学生确立清晰的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准备.而实际授课中教学活动的形象性、启迪性、针对性和丰富性直接关注着整体的教学效果.
1 有效教学简析
1.1 基本内涵
教学主要指代教师的行为,该行为可推动学生学习.为此,实际教学中应做好以下三点内容:其一,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其二,教师应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使其清楚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其三,教师应思量学生的知识体系、现有阅历,选用便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如何应用.
对于有效,并非某节课完成提早设计的任务,其基本标准是学生自身是否取得进步,是否推动了综合素质发展.教师有序开展教学活动是根本,若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愿意学或能力没有提升,便不能称作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强调剖析学生自身的特点,依托学情合理指导教学实践,科学设计、正确评价,以此实现核心素养目标.
1.2 主要标准
从教学活动层面来说,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日常活动内容和主要方向,推动学习任务的全面达成.学生依托教师设立的目标,有序开展教学活动,经由自我探究或者协同探究学习新知识.教学是进行师生互动的主要路径,也是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教学的开展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借此丰富学生的体验,将学科知识转化成生活智慧,激起学生的潜在意识,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从学生层面而言,课堂教学应挖掘学生的特长,保证学生有话可讲,锻炼其语言能力.巧妙创设展示平台,深入交流,尝试借助现有知识搭建新的知识体系,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增强思维技能.
从评价层面而言,有效教学即师生的交流过程,评价的关键应围绕整个过程,明确学生的主体性,而学生应虚心接受教师所提意见,互相倾听、紧密沟通,以此提升教学品质.
2 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2.1 教学方法较为传统
课堂教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整个教学过程把自身思想传授给学生,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多,整体思考不是很深入.同时,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较为依赖教师的讲授,无法依托所教授内容深入思考,阻碍了有效教学的推进.
2.2 思维能力培养不足
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促使教育教学工作者愈发注重思维能力培养,然而,现下教学活动的许多问题都未得到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情境不适宜、思维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看不清本质内容,更不能利用自身思维全面加工所学知识.基于新旧知识的关联与异同,未能合理比较,最终形成的知识体系较为单一.此种记忆为主的学习模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也不能将其有效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3 教学单一抽象
在原有的课堂中,单一抽象是其主要特点,但在现代课堂,如果沿用原有的教学手段,则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原有的教学缺少现代性,课堂讲授拓展不足,且所授知识相对复杂,学生整体的消化吸收情况不是很理想,逐渐拉低了学习积极性,无法主动学习.另外,某些教师在教学情境运用中存在不足,无法依托实际有效设计情境,这既降低了教学成效,也对教学活动产生了不良影响.
3 有效性策略
3.1 科学确立教学目标
3.1.1 学前分析
目标是开展活动最终要达成的结果.在设置目标时,不要盲目,能够对教学活动合理引导、全面监控.正式设置目标前,应掌握学生的学情,明确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因高中生形成了一定认知,并积累了相应的生活经验,在物理知识中拥有自己的理解,为此,教师应明确学生在新知识中的学习情况.同时,学习态度也关乎着目标的达成,也应加强在学习态度方面的分析.此外,应分析教学任务.众所周知,物理各板块较为独立,并存在某种关联,为达成教学目标,应全面分析教学任务,研究知识点的数量,清楚知识点的位置,并分析知识点背后隐藏的思想.
例如
正式学习“力的合成”内容前,应分析学情,研究教学任务.本章在力学问题解决中十分重要,还关乎着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也是掌握运动的合成、学习场的叠加的必要条件,此外该部分内容相对抽象,学习难度系数高,实际理解与学习可能存在困难.为此,实际设计时,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突破,让学生明确合力大小内容,清楚分力间夹角的对应关系.
3.1.2 目标确立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适应性和针对性原则,依托学生实际确立目标.
例如
以“牛顿第一定律”备课为例,应确立教学目标,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主要内容、基本意义,明确力与运动的对应关系,了解物体的运动不是非要力进行维持;对于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与惯性相关的现象;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可从以上三个维度来设计目标,然而也不能完全固化于这三个模式中,教师应注重目标的多样性,从而开展有效教学.
3.2 合理运用教材
3.2.1 寻求教材价值
教材是培养物理思想、学习科学方法的有效手段,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依据.为此,教师应全面寻求教材的价值.一方面,应剖析教材内容,明确各模块所具有的作用,基于此,从整体层面掌握教材知识结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架构,深化物理认知;另一方面,物理教材既有概念和公式,还设计了说一说和科学漫步等多个模块,这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教学内容,学习此部分内容可深化学生在知识方面的理解,并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3.2.2 整合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并非教材内容的单一灌输,而是应灵活应用教材.在应用教材时,应将教育智慧充分发挥出来,整合教材,保证教学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其一,教师可适度优化教材内容.
例如
在学习“万有引力”内容时,可增添神舟飞船内容,播放视频资料,借此激发学习欲望,开拓学习视野.
其二,应围绕原有教材,适当增减.教材中的某些材料可能较为简单,对于此类内容,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另外,教材中的材料若不满足认知实际,则可依托生活经验加以优化,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3 利用多媒体创建情境
近些年,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得到了高度应用,它能将抽象、单一的知识具体化,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降低学习难度,这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为此,广大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建情境,增强教学有效性.
例如
以“力的合成”为例,由于此部分内容相对抽象,依照文本所进行的讲解,无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所学内容,但若利用电子白板,则可把合成过程完整呈现给学生,可全面激发学习欲望,优化学习内容,减小学习难度系数,最终提高教学有效性.
3.4 借助思维导图推动思维碰撞
物理是高中时期的主要科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核心素养和专业素养之间的相互关联,因各知识点在不同单元存在的结构形式较为相似,既具有独立性,也紧密关联,可构成统一整体.但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时,师生需依托概念与方法,规范整理知识点,并注重思维碰撞,经由思维导图加以完善,可帮助学生得到进一步提升.
思维导图既可带动师生进行思维碰撞,还可充当基础条件,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例如
以“汽化与液化”为例,在实际讲授过程中,可带领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依托思维导图和文字来概括温度和沸腾的具体条件,学生经由观察可清楚如何让水快速蒸发,还可依托教材中液化的定义,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汽化有关,以此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加以整合.
3.5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错误,而教师不要对所有的错误均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这是因为初中时期的学生已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假若强硬纠正,则会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此,教师可通过合作的方式有效引导,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小组合作,此种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同时还满足物理教学的基本规律.而小组合作可增强团队协作力,并能培养核心素养,增强有效性.另外,在上述过程还应做好教学和实际的整合,从而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
例如
以“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教学内容为例,可选取合作的形式,依托成绩把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再挑选出小组代表.各小组内部团结协作,一起研究惯性和惯性大小的具体量度.在实际讨论过程中,还应适当指导,也可从各组选出优秀学生协同教师一起进行指导.经由此种教学,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既增强了团队协作力,也提高了综合素养.
3.6 积极评价
新课标中清晰指出应面向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借此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升学习自信心,以此推动个人发展.为此,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为提高有效性,则应展开积极评价.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摒弃原有关注期中与期末成绩的形式,引入过程性评价,具体是围绕学习过程、个人态度与方法展开评价,挖掘闪光点,再积极评价,并联系成绩评价、自评和互评,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打造多元化评价机制,丰富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进一步了解自己,找到自身的不足,适当改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达到提高有效性的目的.
4 结语
综合来说,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提升物理素养,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然而,当前物理教学仍然存在某些不足,这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广大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科学评价,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佘先凤.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3(09):154.
[2]姚叶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J].快乐阅读(下旬刊),2023(06):44.
[3]姜建文.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研究[C]//2023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23:53.
[4]张继萍,高丽丽.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22(08):197-199.
[5]周春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8):59-61.
[6]赵天苍.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研究[J].学周刊,2023(14):33-34.
[7]王彩萍.促进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16):34-35.
[8]王瑶.基于衔接高一力学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3.
[9]韩广.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