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理念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4-06-25 07:16赵娜
高教学刊 2024年19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创新理念创业能力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近现代爱国企业家精神与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融入”(21VSZ052)

作者简介:赵娜(1982-),女,汉族,山东滨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9.017

摘  要:该文就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对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提出讨论,并对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校企协作的这一提升学生就业技能的理念进行迁移,建立校企协作与大学生创业教育之间的连接,并对这一创新理念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协同;创新理念;大学生;创业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9-0066-04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based on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difficulty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By transferring the concept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employment skill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under this innovative concept. For reference.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idea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bility cultivation

在教育改革、高校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产教协同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不再新鲜,但用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增进其创业思维、经验方面仍缺乏相关的讨论与研究,导致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始终存在浮于表面,无法深化发展并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系列问题[1]。对此,各高校应在明确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价值的基础上对自身存在的创业教育问题进行反思与剖析,并加强校企合作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上的应用,制定相关制度、机制,强化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以推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发展。

一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一)  带动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始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然而随着国家发展进入平稳阶段,就业岗位的逐渐饱和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多困难,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发展大学生创业,让创业的开展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近年来国家更是先后推行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政策,意在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步形成创业风潮,并从教育上强化相关教学的设立与完善,以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扭转大学生就业难题[3]。因而各地高校应强化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争取在创新相关理念的基础上完善创业教育在学生身上的落实与促进。

(二)  推动高校教育改革

近年来大学的扩增让大学生的内卷情况日益严重,许多大学生认为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学历才能保证自己所取得学习成果的含金量。“大学无用论”在就业市场偏向高学历与强技能的转变下悄然流传,让大学的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不得不面对方向性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发展宣布开启了新常态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教育改革也得到了相应的调整,加速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高校提出了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展。此时提出建立并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正是迎合各地高校的战略性调整,使应用型人才的全方面就业能力拓展与提升,更加深化了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意义与特点,为部分高校的转型发展明确了道路方向,并为其教学内容的设置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对高校转型的落实十分有益。

(三)  培养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提供创业平台、实践机会和理论指导,帮助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实践行动,鼓励学生跳出传统框架,敢于尝试、勇于实践,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通过参与创业项目、解决实际问题来积累经验,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业教育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他们在创新过程中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实现跨界创新。在创业过程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精神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创业教育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对策

(一)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1  高校和大学生对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是高校层次,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认识滞后。部分高校仍旧认为创业是少数人在做且能做成功的事情,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这也导致高校无法挖掘出大学生中具有创业潜力的人才,对于大学生的创意和项目无法给予合理且及时的指导与扶持。

其次是大学生自身,存在对创业前景过于功利化、理想化和对于创业市场的信息获取相对滞后两类问题。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于创业有着非常功利化和理想化的憧憬,认为创业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想当然地想通过自己做老板去创业来获得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又或者他们出于创业英雄主义化,认为自主创业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满足自己对企业家形象、领袖形象的渴望。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于创业市场的信息获取相对滞后。产生一个创业想法就盲目开始埋头苦干,没有进行足够的市场调研与分析,也没有对竞争者进行调查与研究,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最终只能草草放弃。

高校与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影响到高校制定培养目标以及大学生最终就业创业方向的选择,是至关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手段不新

与普通课程教育不同的是,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具有更多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的教育手段。现在的部分高校中,仍然采取普通课程教育模式,编制固定教材聘任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还有高校邀请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企业家或校友来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这些教育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作用,但是课程内容过于单调、教育手段过于单一,学生即使掌握了课程所授理论知识,也不代表具有了相关实践创业能力,难以持久且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3  高校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平台不完善

平台不完善表现在两个方面: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大多高校的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与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结合,往往被定义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此外,创业教育的责任部门不统一,有的学校由团委、学生处负责,有的由招生就业指导处负责,甚至有的简单涵盖在就业指导之中。这种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创业教育的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许多教师缺乏实战经验,不具有进行创业教育指导的专业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创业需求。此外,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一些教师的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够与时俱进,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1  完善创业教育的独立性

从传统高校教育视角来看,就业教育是毕业生教育的重要组成,而创业教育相比都则是一条附加的“可能性”,是学生选择就业的一项额外选择,因而其教学系统的独立性及成熟度与就业教育相比都存在较大的不足。即便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让创业教育的推行在就业指导中心的各个岗位职能上有所体现,却无法解决高校创业教育流于表面的问题,导致高校要么将创业教育当作就业教育来开展,不重视创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的结合[4];要么则忽视创业教育,将其视作一项选择而不强调方法,此种情况创业教育趋于形式,更不要说实现创业教育的创新。对此,各高校应将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项教学门类来开展,通过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各类与创业技能相关教育、活动的组织,形成独立、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塑造毕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与能力,从而推动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发展。

2  加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

当前高校在教学资源(师资、教育所需各种物质资源)方面并没有对创业教育与学生专业教育做以有效的整合,导致一些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无法对不同专业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可行的方案与指导,而各专业教师又缺乏创业经验,无法为学生带来创业的理论指导,只能将一些有关创业的概念性内容加入到以往的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形成创业理念,令真正选择创业的学生很难将所学与行业的实际发展联系到一起[5]。对此,各高校应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并在教学资源方面落实双师教学,拓展校外实践资源,以增进创业教育对各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

3  校企协同完善创业教育机制

高校在由学术型专项应用型的过程中少不了相关企业的支持,毕竟研究与实践存在较大距离,仅通过理论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实际操作的经验也较难实现,因而不论是专业教学还是创业相关的教学,高校必须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在其协作下拓宽学生的认知、增进学生的实际体验,从而强化学生对创业的理解,突出创业教育的面向对象(所有专业学生),并为学生明确创业方向,掌握创业所要面对的注意事项,真正落实高校的转型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6]。对此各高校应挖掘本地优质企业资源,主动开展服务对接(为企业提供专业理论、有潜力的人才和研究新成果、新发现等),支持新产业、新技术的推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以此完成对各专业学生创业体验平台的构建,形成专业课程、行业岗位与创业工作的完美对接,深化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完善,以建立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互促进的创业机制。

三  校企协同基础上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策略

(一)   制定订单式教学体系,线上线下资源共享

基于以上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总结,校企协同基本成了高校创业教育落实并创新发展的必要前提,只有校企协同发展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的独立性才能得到重视与突显,创业教育的展开也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双向的促进,从而增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与把握程度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为其创业方向的确立带来有效的指导。因而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所有专业对当地多个企业提出合作,并以订单式教学体系的建立确保合作后校企彼此的利益,推进校企合作具体模式的创建与发展。此过程中,高校要注意校企间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共享,不但要多加开展理论交流活动增进高校专业理论教学与企业技术理论的互相不足,还要在利用好企业能够提供给高校的“教师”资源与实践场地、设备资源,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问题(劳动力不足,员工理论知识欠缺等)的同时,实现各专业学生对专业对应岗位理解的提升,奠定创业教育开展的基本思路,从而有效避免创业教育在高校形式化、不深入等问题的产生,并为创业教学独立系统的构建铺设道路[7]。

(二)  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设置专业体验任务

在高校创业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阶段,校企合作可在一开始突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理念,并从学生入学开始设置固定时间让各专业学生参加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的“职场体验”活动,借助具体专业项目的设置,让学生参与到职场某一项目的流程推进中,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企业为其布置的项目任务,以为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带来职场对应岗位的真实体验。此过程的考核结果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专业教学的开展依据,同时为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重点做以积累,完善创业教学与真实产业发展之间的衔接。具体的实施中,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便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职场工作体验”,设置任务为该专业(职场岗位)最基础的学习(工作)内容,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其对未来就业发展的真实认知;活动结束后,除了专业学科教师安排学生撰写专业体验报告外,创业教育组也为各专业学生布置了“创业认识二三点”的感想任务,以为让学生早早建立创业意识,并学会结合创业思维进行实践活动。

(三)  注重学习实践相结合,强化实习任务展开

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阶段,订单式人才培养理念更是大学生整体掌握专业对应产业运转流程的基石,是增进学生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基础,是学生探索产业发展创新、提高创新创业理念的关键。因此各高校应注意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教育后期的作用,避免学生对企业各项资源的运用只停留在体验阶段,要在强化各专业学生对本职领域技术的吸收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产业的大局观念,并借助让学生参与到整体项目中提升学生对于产业运转基本流程的了解与掌握,增进学生对于创业的全方位规划与思考。在具体的实施中,主张在学生大学生涯的后半阶段强化借助于企业各项资源的体验式教学,将对学生单项技能的培养拓展至对整个项目的跟进,并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生完全地参与到产业各流程的运转当中。基于企业对质量与最终效益的追逐,此阶段大学生必须担负其企业教师交代的任务,并利用日常工作之余在学校教室的引导下对任务进行及时的落实,以补足企业教师带徒弟的过程对其任务时间的占据,在不耽误企业运转进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整个产业运转流程的理解与体会,并以此为学生在毕业后展开创业奠定思路与经验基础,从而让毕业后没能签约企业的其他学生也能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而不是令这些大学毕业生为争取一个岗位而不断降低自己的要求与自信。

(四)  创新校企合作项目,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如果以上校企合作的深化内容是在为大学生创业教学拓展资源,推进双师教学、学校、企业与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增进学生对专业对应岗位工作的体验与学生对企业整体运转模式、流程的大致掌握,那么建立线上创业实践平台这一创新校企合作项目就是专门促进学生建立正确创业意识,并为未来的创业积累经验的一个创新教育环节[8]。大学生线上创业平台的建设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当然其组织与开展不仅会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思维与经验技能,其成果更会为企业的科研攻关带来推进,从而帮助企业解决其发展遇到的难题,因而在这一结果互利的“引诱下”,大多数企业都会配合学校有关平台的组织建立。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诸如“课题合作”“产业孵化”等合作协议,并以此完成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借助项目驱动可为大学生真正带来创业“练兵”的机会,而学生结合此前在校企合作中吸取的丰富经验正好可以对自己的创业方案进行尝试,如果方案有效可为合作企业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并为自己赢得一笔项目启动资金,即便方案被证实实用性不强,学生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经验积累,减少毕业后直接创业的受挫几率。当然这种平台不能仅限于技术要求较强的工科专业,文科专业也应在校企合作之下在社会服务领域谋求更多的创业实践可能性,以促进创业实践平台的全面发展[9]。

(五)  改变校企协同双方观念,共创优势协同发挥平台

高校方面要明确校企合作的目标与重要性,明确自身在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的不足与困境,在发展定向上将企业发展的利益诉求与自身发展的成果期望相结合,在目标制定与完成上既要重视学生培养目标的体现也不能忽视企业对所需人才方面的要求目标,在活动决策上对于企业的专业意见必须进行斟酌,合理方面予以采纳。尤其注意在角色定位上学校要与企业建立平等关系合作,始终把双方合作共赢作为最终目标,推动协同发展。企业方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校企协同模式,积极分配导师,主动提出建议参与决策,以科学的举措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帮助高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10]。企业还应当以严格的态度要求自身,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推动自身在行业中更具有竞争力,也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培养出一批既具有实践能力又具有创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校企双方为推动协同发展,除了要在观念方面有所契合之外,还需要以双方共同努力推动创建优势协同发挥平台。企业需要发挥自身经验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进厂”实地体验与学习,在有效培养了学生各项能力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高校方面要发挥自身管理优势,制定合理规章制度,分配校内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掌握与指导,协助企业对平台进行科学的维护和运行,以减少成本,获得更大程度上的共赢。

四  结束语

校企合作不仅应用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技能培养,在高校转型发展方面也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尤其能通过增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缓解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等的问题。因而各高校应深入分析校企协作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作用与优势,将校企协作与大学创业教育的结合细化到各个阶段,以促进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巩固和有关能力、经验的提升,并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聂振明.创新创业教育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3):178-179.

[2] 朱先月.以红旗工匠精神为品牌基于校企协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营销界,2020(29):33-34.

[3] 戴月.校企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74-75.

[4] 马艳丽,池瑜莉.校企协同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9(14):.

[5] 王艳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知识经济,2019(5):136-137.

[6] 李婧.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2):25-26.

[7] 董延茂,叶常青,王彦林,等.三位一体导师制: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想[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2):44-47.

[8] 谭海波.校企联合的三段式大学生创业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9,637(11):177-178.

[9] 耿颖.校企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中国就业,2023(7):44-46.

[10] 宋冰.校企协同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12):151-153.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创新理念创业能力
企业信访工作的新思维与新理念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有效教学浸润体育课堂探究
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