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三角形”相关定理的解题策略研究

2024-06-25 15:36于欣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解题教学三角形初中数学

于欣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三角形”相关定理展开,提出一系列教学策略和相关理论.强调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和讨论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述问题分析在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包括理清问题背景、识别问题类型、构建数学模型等步骤.最后,通过糅合实例展示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和策略,解决涉及“三角形”相关定理的实际问题,强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三角形;解题教学

1 引言

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深入探讨“三角形”相关定理是学生建立坚实数学基础的关键.问题分析作为解题的核心步骤,通过理清问题背景、识别问题类型、运用已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推理和证明等环节,能够培养学生深刻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能够提升学生对三角形相关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这一综合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多层次手段,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三角形相关定理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在理论层面有所掌握,更能在实际情境中熟练应用,为数学学科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三角形”相关定理的问题分析

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问题分析是学生培养解题能力的关键步骤,尤其在涉及“三角形”相关定理的情境下.学生应理清问题的背景,包括角度、边长等基本信息,以建立清晰的问题认知.学生需识别问题类型,明确所属的定理范畴,为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奠定基础.在运用已学知识时,学生需要灵活运用相关定理,将问题信息与数学概念有机结合,形成解题思路.构建数学模型是问题分析的关键一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表达式,为后续的计算提供方向.推理和证明的运用则有助于确保所得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此外,学生在问题分析时应特别关注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以深入理解定理的适用范围.通过全面深入的问题分析,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运用三角形相关定理,提高解题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1].

3 一些初中数学解题中“三角形”相关例题

3.1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题型

这类题型通常涉及三角形的内角和、边长关系、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等,考查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掌握程度[2].

例1 如图1所示,在直角△ABC中,AB=AC.点D在边BC上,BD=2DC.点E在延长线上,使得DE=AD.求BE和CE的长度关系.

解析

由题可知,△ABC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而BD=2DC,利用赋值法,令BC=6,

得BD=4,DC=2.

作垂线AF和EG分别交BC于F,G两点,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AF=3,

而DE=AD,∠CDE=∠ADB,

∠AFD=∠EGD=90°,

故△AFD≌△EGD,

AF=EG=3,FD=DG=GC=1.

已知了这些边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

可得BE=BG2+GE2CE=CG2+GE2,

解得BE=52+32=34CE=12+32=10.

最终可以得到BE和CE的长度关系为

BECE=175.

3.2 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理解和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SSS、SAS、SAS、AAS)和相似的判定条件(AA、SSS).

例2 如图2所示,在Rt△ABC中,∠ABC=90°,D为AC上一点,BD⊥AC,求证:△ABC与△BDC相似.

解析

分析已知条件:△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BC=90°.

D点在AC上,BD⊥AC.

令△ABC中的∠BAC为α,由于△ABC是直角三角形,因此∠ACB=90°-α.

在△BDC中,由于BD⊥AC,

所以∠BDC=90°.

证明相似性

在△ABC中,已知∠BAC=α,∠ABC=90°,∠ACB=90°-α.在△BDC中,我们知道∠BDC=90°,∠DBC=α(因为它是∠BCA的余角).因此,∠BAC与∠DBC相等.

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原则:根据角角角相似(AA)原则,当两个三角形的两对角分别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在此情况下,∠BAC=∠DBC和∠ABC=∠BCD,因此△ABC与△BDC相似.

3.3 三角形的面积和高度题型

此类题目涉及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高度,以及应用海伦公式和其他相关公式[3].

例3 如图3所示,在△ABC中,AB=12cm,AC=9cm,BC=15cm.点D在边AC上,使得AD=3cm.求△ABD的面积.

解析

先使用海伦公式计算△ABC的面积.

首先计算半周长s:s=12+9+152=18cm.

然后,应用海伦公式:

S△ABC=ss-12s-9s-15,代入s,

解得:S△ABC=2916=54cm2.

作CE⊥AB于点E,DF⊥AB于点F.

由于共用∠CAB,且∠CEA=∠DFA=90°,故△CEA与△DFA相似,

而AC=3AD,得CE=3DF.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ABD和△ABC以AB为底时,△ABC的高是△ABD的高的3倍,

故S△ABD=13S△ABC=18cm2.

4 结语

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以“三角形”相关定理为核心的问题分析策略显得至关重要.通过理清问题背景、识别问题类型、运用已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以及推理和证明等步骤,学生能够更深入、更灵活地运用相关定理解决各类问题.实践活动和讨论的引入,如实际问题解决活动、小组讨论和数学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也增加了解题的趣味性.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在问题分析中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相关定理,提高解题效率,同时培养了数学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志山.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巧思妙解几何问题[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6):29-31.

[2]唐丽.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下的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策略——以“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6):32-34.

[3]刘晓晴.初中二次函数动点问题的解题策略与教学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3.

猜你喜欢
解题教学三角形初中数学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探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