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大江
【摘要】基于证据教学强调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证据来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文章简要探讨了基于证据教学的概念和价值,从收集“证据”、分享“证据”、关联“证据”、补充“证据”四个方面,对基于证据教学的基本样态进行呈现.提出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要重视课堂有效互动,聚焦基础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落实好作业错题改正措施,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证据教学是从学生学习实践中收集证据,以证据为依据开展的教学活动.其中证据包括学生听课状态、课堂参与积极性、在解题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作业中存在的错误等.基于证据数学课堂围绕证据展开分析和解决问题,让数学教学从经验走向证据,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一、基于证据教学的概念和价值
(一)基于证据教学的概念
这里的“证据”与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经验是相异的,可以是课堂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解题错误、作业批改中的问题等形式.教师有了“证据”,就能精准抓住学生的薄弱点或疑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提升课程教学效能.可见,基于证据的教学将“以生为本”贯穿始终,通过全面了解、收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将之作为“证据”,优化课堂教学思路,抓住关键性追问,鼓励学生深度思考,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基于“证据”的数学课堂,打破了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摈弃了传统的主观猜测、惯用教法,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促进学习真实发生.
(二)基于证据教学的价值
在基于证据教学中,“证据”的获得为改进教学提供了有力依据.这些“证据”是学生学习数学时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惑或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就要重视基于“证据”的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减负增效”.很多时候,教师教学以及设计作业习题多凭借经验进行,教学的针对性差,作业中时常出现重复性习题,增大学生的学习以及作业压力.基于证据的教学,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内容、作业习题的设计,有的放矢,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提高了教学以及学生的做作业的效率.另一方面,是推进深度学习的新载体.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教师通过主动收集“证据”,精准分析“证据”,立足“证据”来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促进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学习.
二、基于证据教学的一般思路
基于证据教学中“证据”的收集是前提.有了“证据”,聚焦学生的学习疑难,让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从“证据”中获得分享学习.接着,关联“证据”,藉由“证据”联系学情,串联数学知识点,让知识结构化.最后,补充“证据”,促进学生思维进阶.
(一)收集“证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就得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每名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具有差异性,教师在设定教学活动前,要通过“证据”收集来准确衡量学情.比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给出一个正方形,将其分成面积均等的10份,引出问题:将该正方形看作“1”,利用涂色法,在图1中涂出“0.2”,很多学生都能够快速完成.如果想涂出“0.23”怎么办?同样,给出一条数轴,将数轴0到1之间的一段看作“1”,平均分为10段,同学们很快就能标记出“0.2”,但要标记出“0.23”该怎么标?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了解不同学生的解题想法,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
(二)分享“证据”,增进学生交流碰撞
“证据”收集后,教师要给予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围绕数学学习疑难点,鼓励每名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增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比如,在讨论“间隔”问题时,可以给出由△和○构成的不同间隔情境的图片,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情境,观察并统计△和○的个数,讨论间隔排列的规律.教师则认真观察,从学生的交流、分享中能够清晰明白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关联“证据”,促进知识结构化
(四)补充“证据”,为学生创设广阔思维空间
基于证据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证据”,准确把脉学生的数学思维,夯实数学基础,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更高层次.在“证据”补充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好题推荐”“知识拓展”等方式,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获得.比如,对“小数的意义”探究教学的结尾,引入计数器.观察该计数器,标记的有个位、十位、百位,想在计数器上标记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的整数很容易,但如何来标记“0.23”?有哪些困难?如何解决困难?要求学生展开思考,邀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通过补充“证据”的方式引发学生关注“数位不够用”该怎么办.“数位不够用”,就需要增加“数位”,如何增加?从“十进制”“位值制”等一系列问题的拓展中,为学生创设宽广的思维空间,也为学生得以深度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三、基于证据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在基于证据数学课堂上,通过收集“证据”,明晰学生的学习需求,围绕“证据”来重构数学课堂活动,践行“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让数学学习更高效.
(一)强调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数学知识点具有抽象性,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内心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探究热情,不思考、不发言、不互动.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消减,课堂教学质量更难以保障.事实上,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都可以作为“证据”.教师可以围绕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展开教学,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二)聚焦基础概念,辅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因对概念理解不清晰,往往会出现认知错误.基于该“证据”,可以通过一系列分解、整合、再规范的过程进行概念的教学.通过解读定义,将概念分解为若干知识点,运用相关练习题来呈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数学概念.
比如,在百分数的教学中,给出以下两个问题:问题(1):某单位九月份水费为520元,比八月份节约了15%,问八月份的水费是多少?很多学生对该题的解答算式为:520×(1+15%).问题(2):某班级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0%,则女生人数比男生少10%,要求学生判断正误.很多学生的判定结果为“正确”.显然,对上述两题的解答,很多学生没有搞清楚单位“1”的内涵,对于单位“1”未能准确理解其意义.在题目(1)中,将八月份的水费看作“1”时,节约了15%,也就是说,九月份的水费除以(1-15%)所得到的金额为八月份的水费金额,换算为算式:520÷(1-15%).同样,对于题(2)中,“男生比女生多10%”,应理解为女生人数为单位“1”,男生人数为女生人数乘(1+10%).对于“女生人数比男生少10%”,理解为男生为单位“1”,女生人数为男生人数乘(1-10%),这里的单位“1”发生了变化,不能将百分数简单作为一个量来用.
(三)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在数学解题中,一些学生不注重审题,出现抄错数字等低级错误.一些学生面对数学题目时,未能深入思考,直接套用公式来解题,导致解题错误,陷入思维定势.针对这些“证据”,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重视,让学生引以为戒,养成良好解题习惯,提高解题正确率.
比如:一小学计划采购120把椅子,每两张椅子配一张课桌.问需要购买多少张课桌?将这些桌椅平均分配给3个教室,每个教室放多少张课桌?对该题的求解,有学生读题后,第一问,算式为120÷2=60(张);第二问,算式为120÷3=40(张).显然,对第二问的求解方法是不正确的.在问及学生解错的原因时,学生竟然回答看错题目了,误将椅子看作课桌.正确的解法应该是60÷3=20(张).再如:有一个水池,形状为直角梯形,上底为20米,如果加长10米,就会变成正方形.问该梯形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对该题的解析,事实上计算量并不大,但由于题目未给出示意图.很多学生在读题后,未能动手画出示意图,或者未深入细致理解题意,导致解题错误.错例如下:20+10=30(米),30×30=900(平方米),900÷2=450(平方米).还有学生的错例为(20+30)×20÷2=500(平方米).不同的错例,反映出学生对题意审视不认真.先解读题目信息,抓住“加长10米”后为正方形,说明该梯形的下底为30米,高也为30米.有了上底、下底和高,计算面积时就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很多学生之所以出错,是因为都未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分析问题总是想当然.因此,基于证据教学要强调学生认真审题,必要时利用作图法,来呈现相应的数量关系,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四)建立作业错题本,挖掘错题资源价值
数学作业是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掌握情况的重要反馈渠道,教师要重视作业中的“错题”这一重要的“证据”,加强“错题本”管理,让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改正,并将错题当作生成性资源.用好“错题本”,让学生时常翻看作业中的错题,加深印象,避免再出现类似错误,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做题质量.
比如:一机械厂要加工一批零件,共300件,A车间每天可加工5件,B车间每天可加工10件.问:如果两个车间同时生产,需要几天能完成?在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后发现,学生的一种解法为:300÷5+300÷10=90(天).显然,该解法是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两个车间一起加工,每天能加工多少件零件的理解有误.正确的解法为两个车间每天共加工零件5+10=15(件),需要的天数为300÷(5+10)=20(天).但也有学生对错误解法提出质疑,为什么乘法分配律不适用除法运算?通过师生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错误的原因.
学生在平时解题中,出错是难免的,出错的情形也是多样的.教师要充分发挥错题资源的教育价值,结合学生作业中的错题,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探究分析错题原因,以此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解题能力.
结 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基于证据教学理论的学习,树立证据意识,要摈弃过去凭经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学”为中心,主动去收集、整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各类“证据”,以“证据”为导向,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思路,搭建问题学习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晓梅.基于循证理论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0(02):56-58.
[2]张琴.证据学习:让学生数学学习深度发生[J].教师博览,2022(18):80-81.
[3]黄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18):144-146.
[4]李碧玉.在小学数学中进行错题管理的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5):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