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4-06-23 05:04胡刘芬张东旭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1期

胡刘芬 张东旭

摘要:建立并实施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的关键举措。本文结合安徽大学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特点及教学质量管理实践,对如何构建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以期弥补现有文献对课程层面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的不足,也可为校内其他课程以及兄弟院校的同类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级财务管理课程;PDCA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55

0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启动并且积极推进国家“双一流”建设,将“培养一流人才”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本目标。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对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提出具体要求:“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由此可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术界及各大高校围绕如何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现有文献大多关注学校或专业层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缺乏对课程层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究。

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只有确保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保障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及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张彦春和王孟钧,2012)。因此,课程是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是教学质量逻辑链条的起点(潘懋元和周群英,2009),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应以课程建设为基础。课程建设是指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课程体系设置及各课程特点,通过合理配置及培养课程教学团队、科学设计及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或建设教材及参考资料、正确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及手段等一系列建设活动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为了确保课程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成效,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兼具可操作性的基于课程层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PDCA模式最早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等组织全面质量管理。P、D、C、A4个英文字母分别是PLAN、DO、CHECK、ACT4个单词的缩写,代表全面质量管理的四大环节,分别是计划(包括活动目标的确定及规则标准的制定)、执行(针对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运行)、检查(监测计划执行的情况、评估效果并找出问题)、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改进)。PDCA模式秉承循环控制的思想,建立了一套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改进、逐步提升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李贞刚等,2018)。与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类似,高校课程建设也需要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为导向、以社会及用人单位满意为遵循、以教学服务质量及品质的持续提升为目标。因此,本文尝试借鉴PDCA模式构建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具体而言,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规划。首先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进行建设,其次根据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对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团队、课程资源、考核方式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划并开展审查论证。

第二,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课程建设规划的执行过程,是教学质量形成的第一环节,也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一方面,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情况,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完美呈现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首要责任人,教师应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第三,监控评估。监控评估指相关责任主体对课程教学过程及成效进行常态化或专项监测、控制及评估等,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监控评估主体包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教学督导组、校院系领导、教学评估专家、教师及学生群体等;监控评估方式有听课、检查、督导、评教、监测等;监控评估内容包含大纲教案等教学准备情况,方法手段、课堂组织及学生表现等教学过程,学生成绩及能力提升等教学效果,教学设备、网络及信息化建设、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制度文化等教学条件。

第四,反馈处理。首先,对监控评估获得的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反馈至各教学参与方。其中,教学建设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反馈至教师,学生学习态度、风气等问题反馈至学生,管理制度、教学政策、教学条件及学生管理等问题反馈至学校相关部门。其次,各教学参与方针对反馈信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此外,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提升教学各环节的质量,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根据监控评估信息对相关人员或部门进行奖励或问责,真正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落到实处(马喜珍,2011)。

2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

2.1安徽大学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概况

高级财务管理是会计学专业的高阶核心课程,通常面向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开设。安徽大学会计学专业始设于1992年,是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科设置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2001年被列为安徽省唯一的高级会计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03年获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授予权,2014年起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招收资本市场会计与财务方向博士研究生,现为国家级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安徽大学会计学专业已是具有深厚办学积淀和底蕴的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专业,为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夯实的学科专业基础。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一直依托安徽大学会计学专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及财务管理、财务学原理(双语)、投资学等相关课程持续开展建设工作,其中财务管理、财务学原理(双语)均获得2020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立项,本课程获得2022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立项。目前,课程组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及案例资料,团队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历年来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学生教学测评基本都在优秀行列。

2.2基于PDCA模式的安徽大学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

第一,课程规划。安徽大学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剖析财务行为背后深层次逻辑和机理以及灵活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管理决策水平、创新性思维、国际化视野和思想品格;课程内容包含概论、资本结构与融资战略、股利理论与政策、资本预算与投资战略、内部财务理论与营运资金战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企业并购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9个部分;教学手段与方法根据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具体包括教师讲授、专题讲座、课堂讨论、企业调研、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小组汇报等;教学团队由校内教师、企业财务总监、IT专家组成;课程资源除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材、授课教案、思考题及参考答案、教学课件PPT等基本教学资料外,还包括引入及自编教学案例库、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汇编、课外补充资料、课程思政材料以及大数据智能财务教学软件系统等;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评价(40%)与期末评价(60%)相结合,其中过程评价对学生出勤、课堂讨论参与、企业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课题研究成果、小组汇报及期中考核等情况进行打分,期末评价主要指期末考试成绩。

第二,课程教学。针对课程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提前布置相关案例,给出思考题目,让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阅资料等方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上,根据不同章节内容合理安排师资和教学方法,如第一章概论,主要由校内教师讲解基础概念,并适时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和延伸;第二章至第八章涉及企业投融资战略、股利分配、营运资金管理、集团财务管控、并购重组、国际财务管理等理论与实务内容,首先由校内教师对财务管理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剖析、总结,其次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财务总监举办专题讲座,其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穿插课堂分组讨论、章节案例分析、专题实证研究、小组成果汇报等环节;第九章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交叉内容,也是新文科背景下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重点建设方向,需要引进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教授并做好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之间的融合。此外,在考核方式上,突出过程评价的比例(40%),针对学生出勤、课堂讨论参与、企业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课题研究成果、小组汇报及期中考核等情况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第三,监控评估。广义上课程监控评估包括自控和他控两方面。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自控指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评估课程规划合理性和实施效果,据此不断对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和优化。除了课程组自控外,课程建设还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实现持续改进和提升。安徽大学以教务处为核心管理部门,构建了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形成了课程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王乐乐,2019)。校级质量监控评估组织由学校教务处、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教学督导组、学生信息员以及毕业生反馈构成,院级质量监控评估组织,包括学院教授委员会、学院教学督导小组以及学院教学办,系级质量监控评估组织主要指各教学系(教研室)。各级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小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毕业校友座谈会,开展大纲、教案、教材、试卷等专项检查,组织听课、教学评议、学生评教、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等,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测、评价和控制。

第四,反馈处理。首先对监控评估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一方面提炼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中好的做法或经验,另一方面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问题来源分别反馈给各教学参与方,其中教学规划及实施问题反馈至课程组,学生学习态度及风气问题反馈至学生,教学制度条件问题反馈至学校相关部门。其次,针对课程建设成功经验,需要在后续工作中继续保留,争取进一步推广至其他课程;对于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各教学参与方结合反馈信息,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在区分客观原因及主观原因、可控因素及不可控因素、自身原因及他方原因等基础上明确责任归属、相互协调支持,聚焦问题、精准施策,提升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此外,为了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安徽大学出台了多项激励约束制度,包括《安徽大学课堂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试行)》《安徽大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办法》等,有效调动了各方投入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3安徽大学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效果

经过几年的建设,本课程已形成如下主要特色及成果。

第一,研究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复合型课程定位。一方面,本课程通过梳理财务管理经典理论并凝练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财务学研究方法、深入剖析财务行为背后的逻辑和机理,激发科研创新潜力;另一方面,本课程全面吸收中国企业财务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案例教学模式,锻炼学生运用财务管理理论解释或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适时适度适当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针对不同专题内容精心设计思政教学目标、主题、内容及相关案例等,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本课程教学全过程之中,实现所有专题涵盖思政内容,赋予本课程价值引领重任。

第三,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基于实践中企业财务行为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主动迎接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理论的挑战,对本课程内容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增加“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等前沿专题,基于课程层面为会计学专业新文科建设提供支持。

第四,多元化教学手段及模式创新。创新教学模式,将信息化手段引入课堂,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借助蓝墨云班课APP和雨课堂等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以及各种教学软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和演绎多媒体教学,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新体系。

第五,优秀的课程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及成员长期从事财务管理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团队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讲师1人、双师型讲师1人,曾主持几十项省部级和校级教研科研项目,具有丰富的教学及科研经验。

3结语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程作为保障和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是教学质量逻辑链条的起点。本文借鉴PDCA模式从课程规划、课程教学、监控评估、反馈处理4个方面构建了课程层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对安徽大学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基于PDCA模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及进一步思考,旨在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从课程层面为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贡献力量,为安徽大学会计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同时也可为校内其他课程以及兄弟院校的同类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彦春,王孟钧.基于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运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2,(8):7375.

[2]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3):47.

[3]李贞刚,王红,陈强,等.基于PDCA模式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2):3240.

[4]马喜珍.PDCA循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3133.

[5]王乐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以安徽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9,(10):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