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霞
“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在我国古代就有清明插柳种树的习俗,当种植树木以节日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这要追溯到1915年……
在吉林省大安市档案馆中,一件件浸润发黄的历史档案,其中就收藏民国时期关于植树节的官方文件。目睹这些沉睡将近一个世纪的档案,穿越时空的神秘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尽在其中。
1915年7月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并在这天举行植树典礼。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在指定地点、选择树种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活动。大赉、安广(大安市由大赉和安广两县合并而来)两县“僻处蒙边、气候较寒、解冻稍迟、遂定于四月二十日举行植树典礼。”在安广县公署的档案中记载了安广县于清明节举行植树典礼的过程:“民国17年四月二十日,上午十时,知事(县长)躬率僚属邀集各界人员齐至南门外苗圃手植杨树一百余株,以期佳木葱茏,以资提倡所有举行植树典礼情形……”据《大安县志》记载:“1916年,大赉县于植树节,城乡栽纪念树3.63万株,其中县城栽6,000株,富乡栽杨树250株,庆乡栽杨、榆、柳树1.6万株,静乡栽杨、柳树1.4万株,受到龙江道的表扬。”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4月7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当时的中华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并将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定为植树节,以示垂念。次年2月9日,农矿部颁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暂行条例》16条,规定应于每年3月12日总理逝世纪念日在植树地举行植树式。
据安广县公署档案中“辽宁农矿厅给安广县公署的训令中记载“民国政府第一四二号训令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但在安广县公署的公函中记载:“本年三月十二日原为全国统一后第一次举行植树典礼之日经农矿部咨文,内有边远地区应就当地气候酌定实行植树时期等语,东省气候较寒,自应稍缓时日。现经本日议决,辽宁定为四月五日植树,吉江两省及东省特区定为四月二十日植树。”档案中还记载:“安广与大赉两县同一纬度,气候相当,仿佛于四月五日植树仍恐不活,当于四月二十日县长躬率僚属以及高等人才择就苗圃隙地插植杨树六百余株并饬各学校及各公安分局均于是日择相当地点实行植树,令按植树典礼情形绘具图说、标语、传单等。”这段文字的详细记载,再现了民国时期大安地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的典礼现场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为防治辽西北地区的风沙,政府开始建设护林带。1979年2月2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这既是对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和追思,也是对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的倡导。1981年12月13日,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家农委在全国确定60个县市为全民义务植树的试点县,大赉县被列为试点县。
(作者单位:大安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