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科技课堂德育策略探析

2024-06-23 06:56蒋倩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德育策略信息科技

蒋倩

[摘 要]立德是树人的前提,信息科技课堂也应同其他学科一样是德育的主阵地。文章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方向,深入剖析当前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德育存在的困境,并结合具体实例,为一线初中信息科技教师提供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的可行方法和策略,并提出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实现德育无时不有、课堂充满活力的目标,发挥信息科技课堂的德育价值。

[关键词]初中课程;信息科技;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5-0079-03

豢养之始,德育为先。早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就已经明确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让“人”回归教学中心,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并将其作为检验教育工作是否行之有效的根本标准[1]。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时期,教师应把握好这一时期,通过学科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信息科技学科在学生众多能力的培养上具备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德育环节中发挥着独特优势,因此,信息科技课堂也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一、初中信息科技课中德育存在的困境

(一)注重知识讲授,忽视德育

目前,各校未硬性规定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要进行德育[2]。因此,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局限地着眼于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运用能力的提高方面[3],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升华、态度表达以及价值观引导等立德树人的需要,部分信息科技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德育与信息科技课程完全不相干。这是因为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操作方面的,例如制作一份文档、计算一组数据、编写一段代码或完成一个动画等,所以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知识点展开对教学内容技术性的详细介绍,缺少将与德育相关的主题融入课程内容进行讲授的意识。忽视课堂的德育,就是忽视学科的育人价值,忽视教学的立德方式。缺乏德育的课堂一般索然无味,也是素养培育工作的损失,只有将德育融入课堂中,教师以“德”感人,以“德”立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内生动力,才能够让信息科技课堂更加生动、更加有魅力。

(二)具备德育意识,实施效果不佳

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德育意识,才能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发掘其中可以进行德育渗透的知识内容,从而在教学中发挥德育的作用。在立德树人理念广泛传播的形势下,许多教师会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但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忽视了学生自身主体性的发挥。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将德育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作为教学的补充,或者脱离教学内容空分析、唱高调,这样的德育形式不够多元化,还会显得过于平淡或者牵强,甚至会使学生厌烦。可见,为了德育而德育,生搬硬套地把德育素材强加进课堂,效果未必好。

二、在信息科技课中进行德育的目标导向

(一)德育无时不有

基于“立德树人”培养目标,信息科技课程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侧重学科素养中思想价值的传授。我们常说,对学生的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过程,因此,信息科技教师也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让德育尽可能地渗透在每一节课当中,使学生“课课受德育,时时受德育”,形成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氛围,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课堂注入活力

信息科技教师应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课堂中,在课堂中赋予教学内容丰富的德育内涵,解决当前部分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增强德育教学的感染力,体现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给课堂注入新活力,使之更加饱满。除此之外,教师应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革新教学观念,彰显教学艺术,创新组织形式,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以确保德育工作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

三、初中信息科技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一)挖掘教育资源,选取德育素材

教师如果未能选取合适的德育素材,便很难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活动。其实德育素材比比皆是,例如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件,临近的节日、纪念日以及当下的热点话题,教师可以从中发掘出不错的德育资源作为素材用于课堂的德育。

1.挖掘“身边事”的德育意义

德育的素材大多来自日常生活,教师选取贴近生活的教育资源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德育效果更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有德育意义的“身边事”,例如校园里的行为、课堂上的表现、同学间的相处等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发掘其潜在的德育意义,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意识、规则意识等。

2.抓住节日、纪念日的德育价值

每年都有各类节日和纪念日,分散在每个学期的不同时段,教师应抓住时机,将节日和纪念日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感恩父母、环保节约等融入课堂教学中,让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精神直接作为主心骨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3.关注时事热点的德育内容

教师可以关注当下的社会焦点问题和热点事件,选取其中可以进行德育的内容融入课堂。例如,“新疆棉”事件曾在网络上沸沸扬扬,引发了一波爱国热潮;科学家袁隆平先生的逝世引发举国哀悼,他的身上有太多的优秀品质值得学生学习。这些热门内容都应该在课堂中被应用起来进行德育。

(二)研究内容特点,进行主题教学

学科德育的教学应使德育的价值内容隐藏在知识内容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将德育的思想性与知识的科学性有机结合,寓德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单向度”的教学方式既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又不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逻辑。因此,教师需要研究课堂教学具体的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创设情境或设定主题,选取合适的德育素材通过课程导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或以故事线、主题线、作品素材等形式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反复地将德育内容进行实践。这样的主题教学不仅实现了德育推动学科知识讲授的目标,还与学科知识进行了内在的转化,与外在的灌输形成了本质的区别。在这样的主题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受到了德育的熏陶,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双重意义,是立德树人的一种实施途径。

例如,在“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母亲节、妇女节来临之际,以一段”的感人的视频或一组有故事的照片作为课堂导入,营造温馨的氛围,唤起学生的感恩之情,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中应用所学内容,制作主题电子贺卡,表达自己的感情。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编辑”时,教师可以在课上进行关于“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统计,并利用WPS分析统计结果,讲授知识点的同时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和分配时间。在教学“图片的处理与编辑”时,有教师利用“新疆棉”这一热点问题作为课堂的导入以及作品制作的主题,呼吁学生利用所学操作技能设计制作宣传海报,自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动画设计与制作”时,有教师播放视频展示神舟十三号发射的震撼场面,让学生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再引入教学内容——制作火箭发射动画,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生成国家认同感。

课堂有了情境的导入,加上任务的引领,便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学习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三)操作切入德育,作品融入灵魂

教师把德育内容渗透到信息科技课堂操作练习中,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在“主题网站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当下热点,以“袁隆平先生的一生”为主题,讲授网站制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制作关于“追忆袁隆平”的主题网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应用所学知识点,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网页作品,同时学习和感受袁隆平先生的优秀道德品质。

教师在教学应用文档的设计与制作以及展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的知识内容时,还可以结合相应的节日、纪念日,让学生围绕爱国主题完成一份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文化馆、科技馆、革命旧址和博物馆等方式查找材料,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祖国,最后综合所学的软件操作技能,通过作品的制作和展示将爱国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四)抓住恰当时机,巧妙渗透德育

立德树人应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中。信息科技课堂中某个教学的环节、某段师生的对话、某个知识点的讲授、某次操作技能的训练等,可能会出现一些适合德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好这些宝贵的德育契机,让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德育巧妙结合。

例如,在“图片加工与制作”的教学中,教师讲授“图像的获取”时,可以给学生布置通过搜索引擎获取北斗卫星图像的任务,并请学生分享搜索得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及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意的设计,直接将德育进行渗透,让学生感受祖国科技发展水平之高,激发民族自豪感,厚植家国情怀。

另外,信息科技教学中常常要使用互联网,教师有责任把握学生使用网络完成课堂任务的时机,将普及网络道德与法律的知识作为德育渗透。此时德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认知方面,给学生讲授版权意识、网络交友、网络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信息和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观念和法律意识。

四、德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为主,德育为辅

知识内容的讲授和德育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个方面,如果教师处理不好两者的关系,便会本末倒置,把信息科技课上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知识就像“画龙”,德育就像“点睛”,课堂仍然应以学科内容教学为主要任务。教师在实施德育时需要注意结合实际进行整体考虑,把握分寸,不漏不添,要保证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让德育配合教学工作,既教书又育人,这样才能“画龙点睛”,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内容适合,方法适当

在众多德育素材中,有适合信息科技学科或者某一课题内容进行教育的,也有不适合的。课堂使用的德育资源一定要以本课的知识为载体,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提示。德育要想被学生接受,就需要真实、具体、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教师要有根据、客观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提升德育效果。

教师除了需要合理地选择德育内容,还需要积极探索和改革德育的方式与方法,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其中“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应当被教师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握“度”的德育方法,例如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重视情境创设和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基于学科课程融入德育,旁敲侧击,点到为止;同时,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需要联系紧密,巧妙结合,过渡贴切自然,忌“油水分层”。

(三)既要言传,又要身教

俗话说,言传身教。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想获取良好的效果,不仅要依靠语言来影响和教育学生,还要依靠行动、人格魅力以及影响力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和积极启发。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举止文明,切忌将不良言行带进课堂。教师思考问题要客观、全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对部分学生模糊的认识要澄清、错误的观点要及时纠正。

赫尔巴特说过,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德育,仅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4]。可见,德育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和主心骨[5],初中信息科技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有效地进行德育,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嘉毅,张晋.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与现实要求[J].中国电化教育,2020(8):1-6,40.

[2]  黄海.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5):173.

[3]  刘向永,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困境与机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85-89.

[4]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  冯建军.测量时代的德育评价:难为与能为[J].中国电化教育,2022(1):1-8.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德育策略信息科技
“以诗养心以诗储善”的德育策略研究
随班就读环境下的育人策略
浅析离异家庭学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
浅谈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德育策略
家校整合干预长子女心理健康策略探究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
信息科技中的“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