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地质资料档案创新性管理利用路径分析

2024-06-23 06:55乔强
兰台内外 2024年15期
关键词:资料档案管理服务

摘 要:信息化背景下,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需要促进档案管理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要求。本文分析了地质资料档案的重要性和时代特点,认为在围绕地质资料“怎么收、怎么管、怎么用”方面存在着信息孤岛、资源建设、服务定位、人才不足的困境,需要在治理体系建设、服务转型升级、共享共建、人才建设方面予以强化,推进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信息化;地质资料档案;创新性

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地质资料档案是宝贵的地质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借鉴性、对比性。信息化时代,推动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成为新的课题。地质档案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推动档案管理不断迈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1 地质资料档案的重要性与特点

在新技术环境下,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

1.1 地质资料档案的重要性

地质资料档案是地质项目从立项到完成过程的全方位记录,涉及区域地质、矿产勘查、物化遥、水工环、科研和其他类等多个领域。这些资料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地质档案资料是重要的国家资源,在找矿突破、环境保护、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受经济、社会、科学认知水平的差异,地质档案资料内容需要不断创新丰富,在新技术赋能的条件下更好地挖掘其经济价值。二是服务国家转型发展。地质勘探单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逐步提升,地质资料服务广度随之拓展。目前,地质档案在乡村振兴、美丽中国、防灾减灾、能源勘察等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地质档案信息价值越来越高,档案服务创新势在必行。

1.2 地质资料档案的时代特点

一是社会历史性。地质档案资料是特定技术环境下形成的,反映着技术水平发展情况,对于研究地质地貌变化、地质找矿、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成套性。地质资料档案涉及范围广泛,涵盖地质勘察、科学研究、检测鉴定等多个方面,是研究地质变化和地球演化的基础科学数据,每件档案都构成了有机整体。三是专业性。地质资料是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学活动的成果,是地质领域技术水平和成果的展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四是指导性。地质资料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能够为成矿规律和地球动力学演化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珍贵的档案史料蕴含着地质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为下一步科研活动提供了有益借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 信息化背景下地质资料档案创新性管理利用现状分析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在收、管、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弱项,成为亟待解决的“瓶颈性”问题。

2.1 存在“治理不足”困境

推进地质资料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现代化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一是档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近年来,除传统的地勘行业外,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部门对地质档案资料的需求持续上涨。但是档案解密体系不完善,有的档案资源受限于开放权限的问题,造成群众需求与档案开放利用间的结构化失衡,档案利用服务难以满足日益上涨的需要。铁路规划设计部门、水利部门、生态保护部门和个人用户对地质档案资料的需求强劲,但往往困于地质档案资料之“密”,以致无法查阅使用。二是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不足。近年来,地质档案资料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建设上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但是个性化、精准化、“量身定制”的档案产品有所不足。对重大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防、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地质档案在服务效能和影响力尚有提高空间。三是制度规划有所不足。现代化档案治理思维尚未真正树立起来,在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上,档案协同管理、全流程收集、开发利用等方面制度优化不充足,档案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亟须加强。

2.2 存在“资源建设”困境

地质档案体系建设是档案资源发挥作用的基础,在发挥信息推动力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地质资料在资源建设上存在力度和广度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资源的收集问题。地质档案有阶段性和多样性特点,决定了档案分散在各部门和调查队,多数由专业人员或者科室负责人管理。地质档案既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勘察、研究、采样等文书或实物档案,也包括地质资料汇交、成果推广应用等记录,应该需要长期跟进收集才能保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伴随新技术的应用,许多新的档案类型逐步增多,但归档范围未能及时扩充。二是档案管理方式的问题。地勘单位的档案管理员基本不是档案科班专业出身,大多都是地质专业或管理岗人员,在工作上缺乏专业认知,对档案局行业标准档案管理规范不熟悉,归档方式落后,不符合系统、完整、准确、清晰的要求,在装订、编号、装盒、目录编写等方面都是延续传统做法,离现代专业化归档有差距。三是数据化管理的问题。伴随档案信息化质量的提升,档案数据化管理的难度增加,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占比增高。新的地质档案数据格式多样、信息量丰富、处理门槛高,这些问题都对档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运用带来新的挑战。

2.3 存在“服务定位”困境

一是服务能力不足。档案资源服务转型力度、档案管理主体受思维制约,被动式服务思想根深蒂固,落后的信息传递方式和应答式服务形式导致档案资源价值不能充分展现。二是反馈机制缺乏。档案管理机构缺乏必要的满意度调查,档案服务的成效性、体验感和精准度无法及时掌握,致使档案服务质量无法高效提升。三是服务方式较为落后。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用户行为的分析能够为用户画像,分析利用者的档案需求,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档案服务。但是档案管理主体未能及时掌握新技术,无法为用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同时,由于新技术观念的缺乏,导致档案信息服务风险隐患较为突出,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四是档案编研水平不高。地质档案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够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参考。但是,地质部门对档案编研重视力度不够,对环境保护、地质灾害、乡村振兴等工作关注不够,无法找到与档案工作的切合点,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大局水平不高,档案资源长期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方面,地质资料的技术影响力和优势还未完全显现,对口服务的机制不健全,地质服务品牌尚未真正树立起来。

2.4 存在“人才不足”困境

一是观念问题。适应数据时代的观念还未真正树立起来,信息化的工具主义思想仍占主流,另外,人员缺口矛盾突出,专业人才培养不足,更缺少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导致人才稀缺,推进动力不够。二是技术更新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需要不断更新技术手段。为了应对技术更新问题,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技术素养,但是地质部门常态化培训机制不足,单纯依靠上级组织的知识培训,难以满足地质档案个性化管理需要。

3 信息化背景下地质资料档案创新性管理利用实践路径

新时代,要认识地质资料工作的优势和劣势,抓弱项、补短板,更好地发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1 构建多元协同的地质资料档案治理格局

新技术革命为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既包括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档升级,也包括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设。档案资源服务对象、方式、内容方面的变革,要求地质档案管理部门以现代化治理理念拓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地质工作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推进地质资料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是构建现代化的档案服务体系。加大档案审核解密力度,明确开放审核工作的机制、规范、标准与要求,为依法、合规开展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要细化完善开放标准、规范审核程序,适时应用人工智能自动审核技术,提升工作质量,加快推进档案开放审核工作进程。二是优化治理结构。搞好顶层设计,制定新形势下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硬办法、硬规定,着力在资金保障、配套规范、流程建设、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更好满足档案资源供给多样性、查询利用便捷性的要求。

3.2 着力推动档案资源共享共建

实现地质资料档案共享共建是适应新时代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地质部门档案治理体系建设应以共享共建为原则,以发挥档案价值为导向,建立以知识服务、资源融合、共享中心为一体的档案共享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地质资料档案的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在实践层面来看,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档案信息查询系统和档案信息网络平台,进一步实现地质资料跨地域下单和服务“一网通办”。要加强共享意识宣传,建立开放、透明和合作的文化氛围,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新技术应用水平。要加强新技术应用,充分释放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潜能,推动实现档案资料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预测,促进信息共享和优化,推动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流动,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3.3 注重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深入挖掘地质资料档案资源特色,以服务中心大局、人民群众为目标,综合发挥档案在资政襄政、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功能。一是加强编研能力建设。要针对档案编研选题不够开阔、研究不够深入、结合经济发展不够紧密等问题,深入研究国家重大战略、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调整等,以编促研等方式,拓宽档案编研路径,提升档案编研水平。2022年,河北省自然资源部门编制了《河北省地质资料档案利用实例汇编》,从服务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确权登记、雄安新区建设、乡村振兴、防灾减灾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二是促进服务方式转型。个性化服务是信息时代的突出特点,大数据的用户画像、分析等方式能够深刻把握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推荐或主动推送档案信息知识,提升档案服务的质量。地质部门要加快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步伐,加强利用需求分析,推动服务方式转型。三是加强反馈机制建设。建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App、跟踪调查的方式,建立档案服务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档案诉求,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满足多样化的档案需求。四是加强档案文化宣传。地质资料档案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是知家乡、爱家乡的教科书。要深入宣传档案中蕴含的科学知识、风土人情、国家战略,引导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海省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建立博物馆,从实物档案的角度展示典型标本、矿物晶体、观赏石,生动诠释地球演化、地质作用、生命起源、矿产资源等地学故事,成为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

3.4 持续加强档案人才引领

加强对档案人才的教育、培养和锻炼,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搭建好舞台。坚持以培训强素质,持续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档案业务培训,发挥“传帮带”作用,搭建“业务骨干”与“年轻干部”的培养机制,安排新进人员到不同地质部门锻炼,在以老带新、互助互学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接续培养档案能手,有效推进档案干部梯队建设。二是激发工作活力。让档案人员在档案重点工程实施中“挑大梁当主角”,在一线历练中展现自我,在担当作为中成长成才。比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让年轻干部熟悉档案结构、在新技术推广中提升应用水平等。要注重日常考核效果,突出实干实绩,将考评结果与评先评优、考核奖惩、推荐提拔、职级晋升全面挂钩,充分调动新时代档案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是加强应用培训。加强职业能力培训机制建设,强化与学术机构合作,促进干部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转变观念。

结语

地质资料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记录和反映地质技术活动的重要手段。由于地质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复杂性,必须加强地质资料档案创新性管理。地质资料档案管理部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地质工作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深刻认识地质资料工作的特点和定位,推进地质资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地质资料服务作用,全面提升地质资料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蓓.新时期提升地质档案管理水平及利用效率的路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23(06):235.

[2]安筱鹏.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的五个问题[J].纺织科学研究,2022(03):05.

[3]丁德胜.新时代新征程档案工作呼唤智慧档案战略——智慧档案馆室数字技术创新应用20个典型场景展望[J].中国档案,2023(07):20.

[4]周树英.论地质资料的档案属性及对加强管理的建议[J].自然资源情报,2023(04):15.

[5]刘鸿敏.地勘单位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实践策略[J].文化产业,2023(03):25.

作者简介:乔强(1987—),大学学历,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资料档案管理服务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