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璐 高明
项目信息:西华师范大学纵向科研项目“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南充市高中课堂教学研究——以数学学科为例”,项目编号为468020.
摘要:数学试题以发展能力为立意,以灵活运用为导向.数列经常与函数和其他版块的知识交汇融合.本文中通过对一些求函数最值、变量取值范围、代数式求值问题,根据a+b=c,ab=c的结构特征和代数式的递推关系,从数列视角切入,将原问题转化为数列相关问题,利用数列的特殊性,分析题设结构,构造数列模型,以达到突破解题常规、深化解题思维、开拓解题方法的目的.
关键词:数列视角;求值问题
1 构造等差数列妙解最值与取值范围问题
在解决结构形如“a+b=c”型的取值范围或最值问题时,从数列视角切入,引入公差d,找到公差d和所求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其性质,可高效求解出相应问题.
例1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重庆市初赛试题)
不等式x+y≤k5x+y,对任意正实数x,y都成立,则实数k的最小值为.
分析与解答:本题涉及不等式问题,将条件变形为k≥x+y5x+y=x5x+y+y5x+y.
令x5x+y+y5x+y=2t,具有“a+b=c”结构形式.
视x5x+y,t,y5x+y为等差数列,引入公差d,令
x5x+y=t-d,①
y5x+y=t+d,②
且满足|d|≤t.
①2×5+②2,得
1=5(t-d)2+(t+d)2=6d-23t2+103t2.
易得103t2≤1,故t≤3010.
所以k≥x5x+y+y5x+ymax=(2t)max=305.
因此,实数k的最小值为305.
例2
(202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四川赛区预赛)
已知正实数x,y满足1x+3y+12x+y=1,则x+y的最小值为.
分析与解答:本题具有“a+b=c”结构形式,视1x+3y,12,12x+y为等差数列,引入公差d.
令1x+3y=12-d,12x+y=12+d,|d|≤12,则
x+3y=21-2d,2x+y=21+2d.
解得x=154-16d1-4d2,y=152+12d1-4d2.
于是x+y=156-4d1-4d2.
令6-4d1-4d2=t,将其转化为关于d的一元二次方程,又|d|≤12,利用判别式Δ≥0,可得t≥3+22.
故x+y=156-4d1-4d2≥3+225.
因此,x+y的最小值为3+225.
评注:求解不等式最值问题、函数值域问题,可以用换元、分离常数等方法,但易忽略不等式成立的条件.题设中具有a+b=c的形式,以数列的视角切入,深化数列和函数、不等式的关系,使得求解函数最值、值域问题更加高效和直观.
2 构造等比数列妙解多元最值与范围问题
在解决条件中具有形如“ab=c(c为常数)”型的多元变量的取值范围或最值问题时,通过构建数列模型,可将问题转化为公比(单元)的函数形式,求解出最值.
例3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赛区苏州市选拔赛试题)
已知正实数a,b,c满足2(a+b)=ab,且a+b+c=abc,则c的最大值为.
分析与解答:本题抓住条件2(a+b)=ab,可变形为(a-2)(b-2)=4,具有“ab=c(c为常数)”型特征.
构造等比数列模型:a-2=2q,b-2=2q(q>0).
将c转化为q的函数形式,由a+b+c=abc,得4+2q+2q+c=(2+2q)2+2qc,
可得
c=4+2q+2q4q+4q+7=2q2+4q+24q2+7q+4
=124q2+8q+44q2+7q+4=121+q4q2+7q+4
=121+17+4q+1q≤121+17+8=815,
当且仅当q=1时,等号成立.
因此,c的最大值为815.
例4 (2021年上海市高三数学竞赛试题)已知正实数a,b满足a(a+b)=27,求a2b的最大值.
分析与解答:此题可采用不等式放缩的方式进行解答,但难度大,不易找到切入点.若以a(a+b)=27具有“ab=c(c为常数)”型特征为突破口,问题则比较容易求解.
构造等比数列模型:
a=33q,a+b=33q(q>0).
解得b=33q-1q,
则
a2b=27q2·33q-1q=8131q-1q3.
令函数f(x)=x-x3(x>0),则f′(x)=1-3x2,
易知f(x)在x=33时取得最大值,因此a2b=8131q-1q3≤81333-333=54,
此时q=3.
故a2b的最大值为54.
评注:例3、例4对2(a+b)=ab,a(a+b)=27变形,构造符合等比数列模型的形式,从数列视角切入,引入公比q,用含q的表达式来表示题设所求,再利用函数、不等式的性质等求解出最值问题.
3 构造数列递推关系妙解代数式求值问题
在一些代数式求值问题的解题过程中,将其转化为一般形式,使其具有“数列”结构,利用数列的性质求解,进而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5
(202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湖北赛区预赛试题)设x1,x2,x3是方程x3-x+1=0的三个根,则x51+x52+x53=.
分析与解答:本题可以将问题一般化,构造数列递推式来解答.
记an=xn1+xn2+xn3.
利用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x3=0,
x1x2+x2x3+x3x1=-1,x1x2x3=-1.
易得a1=x1+x2+x3=0,a2=x21+x22+x23=2,
a3=x31+x32+x33=3x1x2x3=-3.下求a5的值.
利用an的定义及关系式,可得an+3=an+1-an.
由a1=0,a2=2,a3=-3,
得
a4=a2-a1=2,a5=a3-a2=-5.
因此x51+x52+x53=a=-5.
例6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赛区预赛试题)
设x,y为两个不同的实数,且x2=2x+1,y2=2y+1,则x6+y6的值为.
分析与解答:此题可以将问题一般化,构造数列递推式来解答.
记an=xn+yn.
易知a1=x+y=2,a2=x2+y2=6,则xy=-1.
利用an的定义及关系式,可得
an+1=xn+1+yn+1=(x+y)(xn+yn)-(xyn+yxn)
=(x+y)an-xyan-1.
递推得an+2=5an+2an-1.由a1=2,a2=6,
可得a3=14,a4=34,a5=82,a6=198.
评注:求解此类问题,利用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变量的值,计算量繁杂.因此可建立数列模型,把要求的代数式x51+x52+x53,x6+y6与数列中具体的某一项对等起来,将问题一般化,建立数列模型,这样可以简化运算步骤,减少运算量.
解决数列与其他知识融合的问题,是“打草惊蛇”的过程,把“草”看作是数列,那么“蛇”就是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知识点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抓住结构特征,从数列视角切入,以数列模型为牵引,建立同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利于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增强解题思维的完整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