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妮
“我最想做爸爸的手机。”朋友小孩的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因为职业习惯,我追问了一句“为什么”。“爸爸最爱手机,每天抱着它,我想他抱抱我。”小孩很认真地说。朋友一脸委屈,他觉得自己在外辛苦挣钱,回家难得轻松一下,而且平时都是妻子带孩子,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交流。这也是困扰许多爸爸的问题,我给朋友的建议是大声为孩子读书。
一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调查发现:由父亲给孩子朗读,孩子在阅读成绩上表现突出;父亲把阅读当作休闲活动的家庭,孩子也会更喜欢阅读,而且阅读能力比较强。
受访者是30位出身工人家庭的男子,其中有15人已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和相似的童年背景。为何他们长大后命运如此不同呢?在对这30人做了广泛的访谈后,研究人员发现,差异在于他们童年时的阅读经历。
15名教授中,有12人的父母经常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15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名教授中,有13人父母经常在家阅读书报杂志;15名工人中,只有6人的父母经常在家阅读。
15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著名诗人史斯克兰在《阅读的妈妈》一书中写道: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父母为孩子大声读书,与孩子共同读书,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润滑剂,父母不是要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要教孩子渴望阅读。因为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某件事,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某件事要重要得多。
坚持每天15分钟的亲子阅读,使之成为家庭的一种习惯。孩子依偎在父母身旁,听父母读故事。为孩子朗读故事不限年龄,越早开始给孩子朗读,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孩子长大了,会识字看书了,每天晚上睡前闭着眼睛听爸爸妈妈读一段晚安故事进入梦乡,也是莫大的幸福。
为孩子读书时,不妨从一页只有几行字的绘本开始,逐步使用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再到有章节的小说。朗读要有始有终,一旦开始读一本书,就有责任把它读完。如果章节很长,或者每天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整整一章,那么就在关键处打住,让孩子意犹未尽,盼望下一次朗读时间。
为了鼓励孩子参与阅读,在时机适当时,可请孩子帮忙翻页。朗读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与图画作者,要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上的图:“你认为这张图在说些什么?”朗读时,可以问孩子:“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增强孩子的参与感。每次亲子阅读后要安排一段时间让孩子自己阅读。父母平时也要以身作则,除了亲子阅读时间外,要让孩子亲眼看到你阅读的场景,多与孩子分享你在阅读中的乐趣。
孩子的读书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书,在书里写上孩子的名字;其次要让孩子有自己的小书架,将它放在家里方便使用的地方;最后还要为孩子准备一盏阅读灯,无论在客厅沙发还是卧室床头,都可方便陪同孩子阅读,保护孩子的眼睛。
大声为孩子读书吧,每天15分钟亲子阅读时光是照亮孩子前行的明灯,是孩子心中最温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