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全球化过程以及与汉语言文化的融合

2024-06-21 20:12葛佳怡
新楚文化 2024年12期
关键词:全球化融合英语

【摘要】在21世纪的浪潮中,全球化不仅重塑了世界的经济版图,也深刻影响了文化和语言的演进。英语,作为全球交流的主要语言,其全球化的趋势已日益明显,成为国际沟通的桥梁。同时,汉语言文化,携带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一过程中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随着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和汉语不再是隔绝的语言体系,而是在相互作用和交流中,逐渐融合和互相借鉴。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英语的全球化过程以及与汉语言文化的融合,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共生。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汉语言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H3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2-0061-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2.019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传播和影响力跨越国界,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与融合。英语的普及带来了语言使用习惯、教学体系、文化内容等多方面的变革,这些变革在全球尺度内重塑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同时,汉语言文化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代表,在东亚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也在世界其他地区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学习热潮。英语的全球化与汉语文化的传播相互作用,使得两种语言文化交流与融合,更深入到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商业交易等各个层面,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和语言文化共融。

一、英语的全球化发展

在15世纪末,英国开始寻找新的贸易策略和殖民地,这使得英语逐渐超越了岛国的边界,向全球各地传播。在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英国在北美、加勒比海、印度和远东地区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地网络,这使得英语在这些区域逐渐扎根并得到了发展。尤其在北美地区,随着大批英国移民的涌入,英语逐渐成为主导语言,并伴随美国的独立,在北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1]。自19世纪开始,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崛起,英国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全球工业和贸易的核心,这使得英语在国际贸易、科研和技术交流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英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也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让英国崛起为那个时代的强国,这也使得英语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更为普及的应用。

在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迅速崛起为英语的全球普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美国在科技、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多个领域所展现出的前沿优势,英语在国际上的影响显著提升,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美国的文化,尤其是电影、音乐和网络技术,已经变成了全球文化传播的关键力量,因此英语也变成了全球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英语的全球化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再逐渐衰落的历史变迁过程。英语对世界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了科技与文化国际化进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对全球的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汉语言文化的特点

(一)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特色

中华文化是全球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沉淀和独到的价值观念。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创造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内涵极其丰富而深刻。其核心价值观和独特之处在于对和谐、礼节、孝敬和忠诚等传统美德的持续维护和传承,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谐,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不只是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得到体现,同时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和谐中得到体现。“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强调以“礼”为纽带维系人们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对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标准产生了影响[2]。

礼仪在中华文明中不只是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行了规范,同时也是确保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关键手段。礼仪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文明现象。从古时的皇家朝廷到当代的家庭,礼仪和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这反映了对尊敬老人、爱护儿童、尊重教师和重视道德的深厚敬意。孝亲,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道德观念之一,体现了家庭纽带的密切以及不同代际之间责任的有效传递。孝与敬,是一种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概念,二者都是为人之本,都具有道德教化功能。着重于对长辈的敬重和对家庭的忠实,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显著展现。

忠诚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道德品质,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忠恕之道”的核心内涵就是以爱国爱民作为价值取向,并将其融入政治伦理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道德情感结构和行为模式。从历史角度看,忠诚是对国家、领导和事业的无尽的忠诚,但在当代社会中,这种价值观依然是塑造公民身份和社会责任感的核心因素。在当代中国,忠诚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道德上的自律行为。另外,中华文化也特别重视集体主义和谦逊的价值观,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了集体利益而自我牺牲,并强调个人在整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也反映在其深厚的艺术与思维结构之中,与人们的精神追求紧密相连的,具有浓厚的思想意蕴。诸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其独有的审美品位,同时也传递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从哲学的角度看,儒家哲学、道家思想以及佛教教条等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所推崇的仁爱、和谐、自然和宁静等核心理念,至今依然在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哲学。

(二)汉语在全球语言体系中的地位

汉语在全球的语言结构中所占的位置正在明显上升,这种趋势与中国的经济力量增长和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扩大有着紧密的联系。汉语已经从一种边缘方言发展为全球性强势文化,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汉语,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语种,不仅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被视为官方语言,还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学习和应用。近年来,汉语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并引起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重视,掌握汉语已经变成了全球众多人的追求。

汉语的全球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需求持续上升。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求学,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出于对汉语言艺术的喜爱而选择到中国来接受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全球各地的大学都在开设汉语课程,例如孔子学院这样的汉语机构的成立,进一步加快了汉语在世界各地的普及和传播,同时,大力宣传中国的文化,并加强了文化的互动与相互的了解。

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汉语在商业领域的价值有了明显的提升。汉语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被广泛运用于商务活动中,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众多的国际公司和商业人士都认为,掌握汉语技能是扩大中国市场和与中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核心要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汉语是一种很好的沟通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处理商业问题,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这一发展趋势激励了全球的商业人士去学习汉语,目的是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市场和文化环境,从而提升他们在中国以及与中国有商业交往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3]。

三、英语与汉语言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

(一)汉语言文化对英语的影响和贡献

汉语文化对英语产生了多维度的影响和贡献,主要体现在词汇的借用、文化的交流以及思维模式等多个方面。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与英语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包括成语典故、诗词谚语及一些习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汉语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这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表达形式,还丰富了其词汇库。同时,由于语言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国家的人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因此他们所运用的词汇往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例如,词汇如“功夫”(kung fu)、“豆腐”(tofu)和“茶”(tea)在英语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在英语世界中的传播和接受。此外,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汉字词存在,汉语词汇的翻译与外来语词汇的输入密切相关,加深了英语使用者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推动了文化意识和多样性的整合。

汉语文化通过文学、艺术和电影等多种方式,对英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诗歌在英译汉过程中被大量翻译过来,为西方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深刻的思想启迪。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例如《红楼梦》和《西游记》被翻译成英语之后,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从而加深了英语使用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同时,汉语词汇的翻译也为西方受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中国电影、音乐和艺术创作在全球舞台上的出色表现,也为汉语文化在英语环境中的传播提供了独特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层次上的互相尊重与欣赏。

另外,汉语文化对英语的影响也表现在思维模式和交流方式上。中华文化强调了和谐、内敛、礼貌和关系的重要性,这些文化特点在中英文化交流中促使英语使用者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沟通和思维方式。例如,在商业和外交交往中,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礼节和沟通方法,有助于英语为母语的人与中国人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另外,中文的表达方式和逻辑结构对英语的写作和演讲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使得英语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中式思维和表达特点,从而丰富了英语的表达风格和交际策略[4]。

(二)双语使用现象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越来越多人选择学习一门外语作为工作或生活中必备技能这一现象不只是在个人语言技能的培育中显现,在社会和文化的维度上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双语使用者通过掌握两种或多种语言并能熟练运用其表达各种概念及思想的技能来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掌握双语技能的人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加强不同文化和社会间的交流和理解,从而促进全球的合作和发展。

双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整合,影响到个体的认知模式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通过英语和汉语的学习和应用,人们不仅可以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还可以深刻理解和体验这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双语使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信心和热情,有助于消除文化间的隔阂,并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精通英语和汉语的双语专家在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以及政府部门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有助于推动商业谈判、外交活动以及国际关系的顺畅进行。

此外,对众多的双语社区而言,掌握英语和汉语不仅满足了交流的需求,同时也是保持文化联系和推动社会整合的关键途径。在一个充满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双语技能可以帮助个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确立自己的身份,这不仅能维护对原始文化的忠诚,还能让其更好地接受和融入新的文化,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宏观角度看,双语的使用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意义,不仅在语言交流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上有所体现,而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文化互动、教育进步、社会融合和身份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英语与汉语言文化融合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产生很多问题,其中包括文化整合的障碍。沟通的困难是最直观的问题。各自民族文化的特点和社会生活环境不同,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尽管英语和汉语在全球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分别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拥有完全不同的语法构造、词汇运用和表达模式。因此,当英语学习者开始接触汉语时,往往会遇到一些与汉语有较大区别的情况。比如说,汉语更加注重意象和内涵,而英语则更倾向于直接和清晰地表达。这样的差异使得非母语的人在学习和应用时容易出现理解和表达上的误区,这进一步妨碍了双方之间的有效交流[5]。

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误解和冲突的发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文化里的传统、礼仪、宗教信仰以及社会行为准则,都对语言的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造成交际过程中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例如,在中国文化里,礼貌和面子被高度重视,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坦诚被更为突出。因此,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有助于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在英汉之间的交流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对对方语言中的隐喻、幽默或评论的误读,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沟通困难和关系紧张。因此,文化差异有可能在交流过程中造成双方的误解,甚至可能触发冲突。

在西方文化中,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得到了更多重视,同时也强调了逻辑推理和个人表达的重要性。东方的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更倾向于强调集体主义、传统观念和社交网络。因此,不同民族间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差别,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并由此导致了语言与思维之间巨大的差异性。这些不同之处塑造了人们的世界观和行为习惯,从而在跨文化的互动中导致了理解与合作的困难。

(二)促进英汉文化交流的策略和措施

1.加强跨文化交流组织方式

英汉文化交流活动对于增进文化的理解和互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各地区开展相应的活动能增强人们的英汉文化意识与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英汉文化沟通能力的合格人才。在英汉文化交流组织中,应该重视跨文化交流的活动设计,不只是传播语言知识,还应涵盖英汉文化敏感度的培训以及跨文化交流技巧的应用。英汉文化交流活动应当以高度互动的方式进行设计,以协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模式、交流手段和价值观,进而增强他们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能力。

2.促进学术与英汉文化的互动活动

政府非政府组织来推进各种学术和英汉文化交流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英汉两种文化的相互接触和理解。英国学者和专家利用这种方式开展了大量跨文化交际活动,包括各种言语培训项目,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这些交流活动不仅为语言实践提供了平台,还允许参与者深入体验各种文化背景,从而加深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借助自媒体和技术手段来推动英汉文化的共享

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媒体和技术成为推动英汉文化共享的强大手段,利用各种数字技术手段进行跨文化传播成为一种新趋势。人们创建多语种的文化纪录片、在线教程、移动应用程序以及社交媒体平台,能够分享两种文化在历史、艺术、文学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些专门面向数字媒介环境下开展跨文化传播活动的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了高度互动和容易获得的文化学习资源,助力他们跨越地域和时间的束缚,轻松地探索和学习各种英汉文化。

4.倡导企业与社区积极参与英汉文化的互动与交流

企业与社区同样是推动英汉文化互动的关键因素。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英汉文化交际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增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之间的互动与理解,企业可以采用如国际合作、文化赞助以及员工交流项目等多种手段。同时,社区也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氛围,使其更容易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关系。社区组织各种英汉文化活动,例如各种不同语言的文化节、文化展览、交流讲座和工作坊,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共同分享文化的场所。同时,收集参与者的意见和反馈,并对交流活动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持续地优化和调整交流的策略与手段,进而不断提升英汉之间的文化联系。

五、结束语

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视角看,英语与汉语言文化的融合碰撞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场严峻的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深,英汉之间的文化交往已逐渐成为促进全球多元文化进步的关键因素。在未来,也应持续促进英汉文化的互鉴和融合,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谐的全球文化生态,有助于加强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还将为全球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更宽广的视角和空间。

参考文献:

[1]何晓嘉.《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英语面试部分的文化融合观[J].现代交际,2018(14):140-141+139.

[2]钟钰.英语与汉语语言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J].科技资讯,2016,14(02):146-147.

[3]杜文,余丹.从文化融合角度看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J].校园英语,2016(05):182-183.

[4]张玉天.英语的全球化过程以及与汉语言文化的融合[J].校园英语,2012(10):100.

[5]于薇.英语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冲突与融合[C]//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澳大利亚模纳士大学亚洲语言与研究系.汉英对比与翻译国际研讨会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五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石家庄:石家庄经济学院外语系,2002:14.

作者简介:

葛佳怡(2002.9-),女,汉族,江苏淮安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全球化融合英语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