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秉文与近代中国涉农机构之创设

2024-06-21 15:09刘晓云
西部学刊 2024年12期
关键词:近代中国

摘要: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地位日渐衰落,固守传统的耕作经验方式,缺乏科学知识、现代技术和机器的有力支撑,为其主要原因。著名农学家邹秉文主持创办中央农业实验所、棉花、畜产检验处、上海商品检验局以及上海商业银行、农业贷款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一系列现代涉农机构,致力于推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农业金融发展,对改善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不利地位,解决农业改进资金问题,推动区域乃至全国农业的改进和发展起了积极有效作用。

关键词:邹秉文;近代中国;涉农机构;农业改进

中图分类号:K258;S-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2-0138-04

Zou Bingwe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e-related Institutions in Modern China

Liu Xiaoyun

(Archive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Abstract: Since ancient times, China has been a big agricultural country. However, since modern times, Chinas agricultural status has been declining, mainly due to its adherence to traditional empirical farming methods and the lack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modern technology and machinery. Famous agronomist Zou Bingwen took the charge of founding a serie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the Inspection Department of Cotton and Livestock, Shanghai Commodity Inspection Bureau,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Loan of Shanghai Commercial Bank, and Shanghai Commercial Savings Bank. He was dedicated to the promo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finance, and had played a positive and effec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unfavorable posi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solving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improvement funds,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nd national agriculture.

Keywords:Zou Bingwen; modern China; agriculture-related institutions; agricultural improvement

中国近代著名农学家邹秉文自美留学归国,长期在东南大学农科任教,推动中国农业的改进发展。1927年春,国民革命军向长江一带挺进,进占南京后,随着江苏省政府改组,国立东南大学改称“第四中山大学”。是年4月,邹秉文辞去东大农科主任职务,于当年11月,应冯玉祥邀请赴河南开封规划豫、陕、甘3省农业建设事宜,但由于人力、财力和物力极度匮乏,冯玉祥又忙于军事工作,结果中途而废。后又应广西省政府邀请,筹设广西农学院及广西农业局。但因广西发生政变而未果。在此之后,他的人生和事业的发展便与中国涉农机构的筹设紧密连在一起,对中国现代涉农机构的创立发展,促进现代农业改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主持上海商品检验局促进农产品出口

1928年刚刚建立全国政权的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上海筹建商品检验局。其初衷是解决中国棉业出口问题。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出口外国的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其中大宗出口项目之一是棉花。但是,长期以来商贩在棉花中掺水掺杂,质量低劣,严重影响了出口以及棉纺业发展,给中国国际贸易声誉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外国洋商以此为由在上海等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棉花检验机构,成为垄断和控制中国棉花进出口的重要工具,不仅有损中国国家主权,而且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商人的经济利益,妨碍了中国植棉业的自主发展。

这年冬,时任国民政府工商部部长的孔祥熙,打破棉花、生丝等产品出口检验长期为外人把持的局面,决定筹设上海商品检验局,以达到由中国自主检验商品的目的。在此背景下,邹秉文被任命为工商部简任(官阶名称,民国文官的第二等,在特任以下,荐任以上),同时兼上海商品检验局筹备主任。次年初,邹秉文由南京赶赴上海,接管了此前农矿部设立的全国棉花检验局,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铺平道路。1928年2月22日,工商部正式任命其为上海商品检验局局长,开始正式开展相关各项工作。其主要工作是:第一,选拔专门人才,建立科学化的工作流程,并进行研究工作,以推进农产品的改进和创新;第二,与纱厂、棉商以及其他有关厂商沟通和合作;第三,提升检验的科学性和准确度,以及检验证书的国际信用度;第四,建立机制提高出口工作效能,使商品能够如期或快速装运出港;第五,降低收费,减轻中国民族厂、商经济负担[1]153。其工作重点如下。

(一)完善机构

棉花、畜产检验处。此前,日本曾在上海设立支那棉花水气检查所,上海的中外纺织商和棉花输出商也设立过类似机构,但缺乏由中国政府主导的检验机构,此机构的成立则填补了这一空白。商品检验局因棉花检验问题而起,所以邹秉文从一开始便从成立棉花检验机构入手,率先设立棉花检验处(后来改为棉花检验科,隶属于农作物检验处),并于1929年4月1日正式成立。该机构专门负责对出口棉花的检验,从而打破了外商把持的局面[1]70。同年5月1日,又成立畜产检验处,开始对出口火腿、各种肉类及猪肉罐头等农畜加工品进行检验。这两个机构的成立,为全局整体工作的推进树立了典范。

生丝检验处。此机构的成立颇费周折。生丝丝条细微,性质柔软,必须要用精密仪器进行精细化检验,在此之前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上海之前曾有万国生丝检验所,但设备过于陈旧,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同时也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而同期日本的生丝相关检验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29年10月1日,邹秉文和缪钟秀赴日实地考察,在吴觉农协助下,至横滨生丝检查所现场观摩,详尽查看了该处的各种检验设备、技术和程序,并对照做了上海商品检验局检验生丝所必需的设备预算3万元。经过以上一番努力,终于呈请工商部审批成立。

不料,却遭到工商部司长鲁佩璋反对,甚至认为邹未经事先请示,更以邹秉文租赁博物院路新建大厦两层房屋为办公场所,是讲排场、浪费国家财力为由,查办邹秉文。由于孔祥熙从中调解,邹秉文虽然未被查办,但也未有获得工商部的资金支持。此后,经与上海商业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协商,由上海商业银行以最低利息贷款3万元给上海商品检验局,作为生丝检验设备费。1929年10月下旬,上海商品检验局接受上海万国生丝检查所,并从日本、美国、德国和瑞士等国购进相关设备,从11月开始了生丝检验,至此,生丝出口检验实现了自主进行[1]100-105。

(二)检验与研究并重

在谋划上海商品检验局工作思路方面,邹秉文不是就检验而检验,而是提升商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为此,他奉行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检验与研究并重,并将研究工作放在首位。

围绕这个思路和方针,邹秉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选聘专门人才、广置仪器书籍,在各检验处和化验处设置研究股等。此外,还将各机构的研究成果纳入工作绩效考核中。这些措施和做法,促进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有的成果很快推广到实际应用当中。如1930年12月上旬上海江湾地区奶牛房发生牛瘟,向浦东等地蔓延。邹秉文即刻选派技术人员前往调查,并给病牛注射牛瘟血清。由于反应敏捷,措置得当,疫情于次年1月中旬被扑灭。尽管如此,当地损失也较为严重,虹口、威斯顿和上海牛乳公司等中外14家厂商先后有314头乳牛死亡,黄和尚奶房的7头乳牛全部死亡。当时的情况是,牛瘟需要以预防为主,预防的方法只能依靠牛瘟血清唯一途径。中国血清完全依赖进口,国内并无血清制造的专门机构,以致价格昂贵。邹秉文决定加快血清国产化的研究和生产速度,督促负责相关研究试验的易文治、寿标加紧研制,另外在上海江湾路兴建牛瘟血清制造所。经过艰苦努力,1930年4月1日,中国产出了第一批牛瘟血清[1]156-157。上海商品检验局是中国第一个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检验进出口商品的专门机构。此机构设立,不仅意味着出口农产品检验的自主化,保证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研究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二、推动设立中央农业实验所提升农业科学水平

邹秉文历来重视农业试验工作,认为试验是农业推广的前提和基础。他曾多次向政府建议设立中央农业试验所,每个省各设一所农业改进所,将其与农业院校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工作联系起来,以求将现代农业知识和理论与中国的农业实际相结合,以实现改进农业现状之目的。

推进并参与筹备中央农业实验所的工作,是邹秉文在担任上海商品检验局局长期间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开办经费所需甚大,工商部知难而退。在这种不利条件下,邹秉文仍多方奔走。当时,上海丝业公司和工商部共同商定发行价值为600万元的短期丝业公债。为此,他建议丝商从中拿出200万元资助政府,作为开办中央农业实验所的经费,以奠定资金基础。经其努力争取,丝业公司决定先投入50万元,由工商部成立专门的基金保管委员会[1]158。这笔款项成为中央农业实验所原始的开办经费来源。可见,此机构不仅由邹秉文倡议而设,也是由他一手促成,对政府下定决心开办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31年4月,时任实业部部长的孔祥熙下令创办中央农业改进所。为全盘谋划工作,早先决定成立的中央农业试验场、中央蚕丝试验场、原蚕种制造所以及模范缫丝厂等,均归并入一并设计。5月,筹备工作就此展开,实业部常务次长穆藕初为筹备主任,钱天鹤为副主任,邹秉文、徐珽瑚、凌道扬、高秉坊、鲁佩璋、蔡无忌、葛敬中、刘运筹、谢家声、赵连芳、沈宗瀚,还有外籍农业专家洛夫、卜克、迈尔等为筹备委员[2]。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指令将中央农业改进所改称为中央农业实验所。1932年1月,实业部任命谭熙鸿为中央农业实验所所长,意味着该所正式成立运行,筹备委员会也于当年底奉命撤销。1933年6月,谭熙鸿辞职,实业部部长陈公博兼任该所所长,并委派钱天鹤为副所长,来主持所内日常一切工作。1935年4月,谢家声被任命为所长,钱天鹤仍为副所长[1]164-165。

随着组织机构的正式建立,各种研究、试验和推广工作随即展开,包括小麦、水稻、病虫害、蚕桑、畜牧等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改进实绩。如由该所改进的不少稻麦优良品种得以在全国推广应用,促进了区域乃至全国农业的改进,也对各省成立农业改进机构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此后,邹秉文尽管没有过多参与该所的实际管理工作,但其无疑是倡设该机构的始作俑者,更是各项建设工作的积极推进者,所以,其贡献和功劳应予充分肯定。

三、主持上海商业银行农业贷款部解决农业资金问题

1932年初,邹秉文辞去上海商品检验局局长一职,接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襄理兼农业贷款部经理,开始投身于农业金融工作,这成为其一生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邹秉文离开上海商品检验局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他改进农产品,促进国际贸易的远大志无法施展。他曾建议将上海局的成功经验向全国各地推广,但由于实业部敷衍未予支持。当时,汉口、广州、天津、青岛等地均成立各自的商品检验局,但各局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为各自身利益各行其是,导致全国检验秩序混乱不堪,使其萌生去意。二是邹秉文认为农业金融是改进发展农业、促进农民生活改善的重要经济基础。这时恰是陈光甫有意投资农业金融,在总行筹设农业合作贷款部,二人一拍即合。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商业银行),是一家私营商业银行,转向投资农业在当时确有先见之明。因为,中国自古即为农业大国,到1930年代农业和农村日趋衰落濒临破产边缘,而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农业资金匮乏,因而发展农业金融对农业改进和复兴农村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邹秉文认为,上海商业银行创立农业贷款项目,鼓励商业银行资本投资农业,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农业改进,还可为其赢得更大声誉,其自身也会获得新的利润回报。

(一)积极延揽专门人才

担任农贷部经理后,邹秉文最感困难的是专门合作人才匮乏。为了使得该项事业取得预期实效,邹秉文亲自赴南京找到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合作事业专家徐澄,向他请教农业生产合作、信用合作和运销合作等方面事宜,而且对方接受邀请,亲赴上海协助其办理农业合作贷款一事。

他又和陈光甫协商,由上海商业银行出资,专门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指导,以造就中国本土的农业合作人才。具体的做法是:上海商业银行出资6万元,资助南京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分别从美、英两国各聘请1名专家,分别是美国运销合作专家史蒂文(Stevenson)主要讲授美国著名农产品运销合作社的经营方式。此外,资助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设立专门奖学金,选出攻读农业合作。邹秉文又促成上海商业银行出资,从国外聘请专家来华讲学合作课程。通过以上措施,培养造就了一批中国早期的农业合作人才,推进了中国合作事业发展[3]。

(二)具体事业

事业范围逐渐拓宽,贷款对象并不限于合作社。1933年春,邹秉文升任上海商业银行总行副总经理,农业合作贷款部改为农业贷款部(简称农贷部),仍主要由其负责。

当时,农贷部的主要业务对象是各种经济作物的运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运销合作社贷款运行程序是:由总行先行发放青苗贷款,到农作物收获时,运销合作社将作物集中,经由银行押汇,归还上海商业银行青苗贷款。其业务范围主要集中于棉花、烟叶、蔗糖、茶叶等运销合作社,与以上农产品相对应将贷款重点分别放在陕西、山东、广东和安徽等地。信用合作社贷款运行程序是:先由合作社将入股社员股金存入上海商业银行,社员如有临时短期急需,可通过信用合作社向上海商业银行贷款,由信用合作社负责偿还上海总行。其业务在全国开展较广,涉及江苏、山东、安徽、湖北、广东、浙江、河南、湖南等地,主要形式是设立农贷股。

到1934年,全国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运销合作社和信用社达1 200余个。这为全国农业金融的发展开拓出了广阔天地。1935年,在邹秉文努力协调下,上海商业银行与金城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联合组成中华农业合作贷款银团,分别按照生产贷款、运销贷款和利用贷款等项目实施,为农业改进和农业合作事业注入大量资金。据统计,从1935至1937年,该银团共向合作社贷款500余万元,部分缓解了农业改进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从1933年11月底,邹秉文开始兼任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代行主任委员职务,客观上难以兼顾农贷部工作。特别是,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农业贷款受战时因素影响增大,风险不可预期,成本增加,上海商业银行开始递减放贷业务。而且,由于受战争影响交通中断,所放款项很难按期收回,乃至经营难以为继,最终致使农贷部业务停办[1]165。

邹秉文率先创办农贷部,是商业银行向农村开办农业贷款的先驱人物,促进了城市商业资本向农业资本转移,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开出了一条新路。这对于农业和农民生活改进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农贷得到了各地农业改进机构积极响应,促进了全国各地农作物的品种改良以及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其次,向农村注入了资金,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复兴,活跃了乡村经济,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第三,小额抵押贷款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生产所需,使其免受高利贷的盘剥和压榨,保护了农村生产力。

此外,邹秉文参与创设与运行的还有其他涉农机构和组织,如棉业统制委员会、贸易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美农业调查团等,这些既有国内的专门机构和组织,也有国际机构或组织,或者是中外合作交流项目。他不仅对这些机构和组织的酝酿、筹备和建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而且以其实际行动促进这些机构和组织的运作和工作开展。

四、结束语

邹秉文的相关思想和活动显示了他关注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并以实际行动加以解决的经世济民和爱国情怀。近代中国农业衰落,更多的是相对于西方的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而言。中国长期固守传统的经验农业,耕作技术和机械长期保持不变,而近代中国由于被西方世界打开了大门,中国的农业日益进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中,却遭到了西方农业经济强力压制,而越来越趋于破产乃至于崩溃。邹秉文对于三大涉农机构的创办,均显示他对于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切实关注,并加以切实解决。

参考文献:

[1]邹秉文.邹秉文纪念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2]文史资料选辑:第10卷第31辑[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286.

[3]沈宗瀚.沈宗瀚晚年文录[M].台北: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92.

作者简介:刘晓云(1973—),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单位为山东大学档案馆,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化史。

(责任编辑:赵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农业团体资料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编号:18ZDA2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近代中国
试论近代中国女性解放思潮对女子体育运动的影响
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衰落的社会影响
近代中国孔子形象的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西方民族概念引入近代中国源流考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近代中国的经济自由主义及其对当下中国的启示
试论汉冶萍发展与近代中国资本市场
从甲午战后到五四时期,中国人对日本、俄国认识的演变与比较
近代中国立宪改革失败根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