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育需要仪式感

2024-06-21 08:34张健威
师道·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开学典礼责任感仪式

张健威

仪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校庆典礼、颁奖仪式等是学校常规性仪式教育活动。学校的仪式教育是指体现教育目的,经过精心设计而固定下来的具有较强仪式感的教育活动形式,它强调仪式的象征符号,注重仪式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仪式的魅力在于仪式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左传》)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注重仪式感。仪式让我们摆脱了日常生活的平庸琐碎,让我们崇高庄严。仪式除了有一定的程式外,更重要的是有心的介入,能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和情感。仪式之于人的感染和教化作用基于仪式所产生的仪式感。

1.意义感。任何仪式都具有一种象征性,不仅是指具体的象征,更重要的是整体的象征,是将具体的情境上升到一种抽象的高度概括性的方式,因此产生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形而上的意义。

2.庄重感。仪式感蕴含一种力量,能让每一个人能心平气和并获得慎重的庄严感以及安慰。仪式的庄重一方面是仪式的标志性意义和仪式的程式,另一方面是一种生活中对于价值观的敬畏所造成的庄重,是对于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认真感。仪式加强人们的认真感,越慎重的仪式也象征着某些越重要人生历程的开启。对比人们日常随意进行的行为,需要仪式感的行为往往过程更细致、复杂、冗长。

4.在场感和参与感。任何仪式都在营造一种在场感和参与感,是参与者与仪式所蕴含的具体情境的双向交流和对话,参与者必然要接受规定情境的某种暗示和行为规则并参与其中;同时,在参与者的心灵激活下,这种临场感和参与性就使仪式本身产生了一种鲜活的当下性,是在具体的时空环境下展开的。

二、如何运用仪式感达到教育的效果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依靠设置一定的情景,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教育活动中仪式感的营造和利用能有效地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一)规范节日仪式,增强文化感

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农村初中学生对于节日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仅停留在吃喝玩乐这些肤浅的层面上,对于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缺乏应有的教育。因此在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学校应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利用仪式来进行规范,营造庄重热烈的节日氛围,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加深对节日文化内涵的认知和认同,从而达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二)营造教育氛围,增强责任感

仪式的氛围是学生人生的重要体验。部分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以及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的不成熟等特点导致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学习、对生活的责任感十分欠缺。因此,在初中三年的教育过程中应利用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生命中重要时刻的时间节点上,利用仪式来让学生增强责任感。在学校的有些仪式对于管理部门的人来说,也许只是常规,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生动的教育活动,学校要善于渲染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事物和行为的意义,增强认真感和责任感。比如七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天,举行师生齐走初中生门的仪式,让六年级的小学生从今天开始有了由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自豪感、有了从此开始初中三年拼搏的紧张感,有了我已不再是以前懵懂少年的责任感。开学典礼上,早上八点多的太阳已经很猛烈,因我校没有大的室内场地,我要求全体师生一起集中在大操场上,在阳光下进行开学典礼,从校长到老师到学生,无惧太阳晒得汗流浃背,全体师生快、静、齐地开完会。这样的开学典礼,这样的一种仪式 ,宣告“我们回来了”,从今天开始新学期的征程:仪表要整洁、饮食要有度、作息要规律、学习要努力,要收心静气,开始面对新学期的挑战!这样的开学典礼仪式,强化了师生内心的认真感和责任感。这些仪式让学校家庭一心,师生家长一体,齐心协力为中考成功努力奋斗!也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如这样,农村初中学校能够持续不断地营造浓厚的教育仪式,学生就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热情,从而源源不断地焕发学习的动力和创造力。

(三)创设教学仪式,增强成功感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课堂,创设教学仪式感,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充满自信情境是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学习环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农村初中学生大多自信心不足,甚至有自卑心理。当学生取得了进步和成绩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且创设特定的情景仪式,强化师生认同,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感。比如:当学生精彩发言之后,全班同学有节奏的掌声鼓励,让优秀学生上台当小老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题目,让优秀作文的作者登台朗读,学生取得成绩之后的颁奖仪式等,都会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都会让学生产生认同感、愉悦感,进而固化、强化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次进步,每一份成绩。让学生们在这些课堂教育仪式中收获满满的成功感,从而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习惯的养成,一是确立规范,二是注重训练。习惯实则就是言行的“规范化,标准化,仪式化”。因此,让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学习赋予庄严高贵的象征性“形式”——仪式感,学生的心灵会更加纯净、情趣会更加高雅、道德会更加高尚——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意义所在吗?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开学典礼责任感仪式
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2023年春季开学典礼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我校举行2017年秋季开学典礼王文涛出席并讲话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Talking strategies
惠水县老年大学举行秋季开学典礼
非常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