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青芹
在当今21世纪的教育环境中,核心素养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普遍追求的核心目标。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意识、地理空间思维、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在探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通过多样化作业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设计以及教学评议等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
一、善用地理工具,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力不仅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更包括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熟练掌握并运用地理工具,有助于提升地理实践力。例如,通过GIS软件的应用,让学生参与到地理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地理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利用气象仪器进行气象观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天气的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气象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读图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地理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多样化作业设计,激发实践兴趣
作业是加强课堂知识理解和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地调研的作业,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自去感受和观察地理环境。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类的作业,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研究,共同解决地理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作业,如制作地理模型、制作地球仪、编写地理故事、地理日志、地理手抄报、手绘地图、地理思维导图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地理科普活动、地理小演讲、地理教具制作比赛,地理天文活动,地理小课题等实践活动。
三、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师首先要做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制定,正确选取学习内容、学习主题、学习形式、学习场所、学习评价等,确保活动质量。例如,结合历史学科,让学生研究某个地区的历史地理变迁;结合生物学科,让学生探究某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学习气候变化主题时,地理教师可以联合生物和化学等其他科目的教师,一同规划一套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四、大单元教学设计,整合实践资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五大主题“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课程主干知识,从点状平铺、碎片化知识走向主体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凸显学科的思维方法,体现了课程内容从学科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将相关的地理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例如,可以围绕“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主题,整合地形、环境、气候、水文等多个方面的地理知识,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河流地貌时,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河流流域,观察河流地貌的形态特征,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另外,大单元设计还注重跨学科整合,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相互渗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城市地理时,教师可以将城市规划、人口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问题,全面提升对城市地理的认知。
五、教学评议循环,持续优化实践力
教学评议循环是教育领域不断追求卓越的核心机制。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自身在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而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教学评议循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持续优化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在气候变化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模拟实验,如制作小型的温室效应模型。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观察温度、湿度等变量的变化,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和影响。实验后的评议环节,学生可以分享实验过程中的体验和发现,教师则给予指导和反馈,从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