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背景下“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研究

2024-06-21 06:19:14黄燕婷
师道·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群组目的地媒介

黄燕婷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已蜕变为集视听化和立体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模式,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育媒介化也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使得跨媒介教学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趋势。因此,教师应贴合信息传播的多元化趋势,基于跨媒介转变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在多媒介呈现的多样化的文本阅读中深化阅读体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跨媒介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下面以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谈谈跨媒介背景下的“有目的地阅读”策略。

一、跨媒介背景下“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的教学构想

(一)跨媒介阅读和“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的基本阐释。“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则与教材编者对话,让语文阅读课堂紧扣单元训练要素。六上第三单元一共由三篇阅读文本组成,分别是《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从单元导语来看,三篇阅读文本都指向阅读学习策略建构。学生需要通过三篇阅读文本学习,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即掌握“有目的地阅读”策略。

(二)跨媒介背景下“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的教学构想。跨媒介背景下,“有目的地阅读”策略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跨媒介阅读是一种手段。跨媒介阅读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的教学目标。跨媒介阅读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变革,而是基于语文阅读教学流程,将媒介植入语文阅读教学的全流程。跨媒介阅读涵盖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借助媒介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前置性学习,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能,支持学生学习巩固和拓展性学习。

二、跨媒介背景下“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的教学实践

(一)丰富媒介类型,引导课前预习。六上第三单元课前预习环节,我打破单篇教学的做法,确立单元整体教学视野。根据本单元阅读教学训练要素,我借助纸质媒介设计单元导学案。单元导学案设计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文本、探索教材提供的“有目的地阅读”策略,自主总结“有目的地阅读”策略有哪些。配合纸质媒介,我又借助数字化媒介给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助读资源。《竹节人》一课,主要包括学生感兴趣的自制玩具以及制作教程;《宇宙生命之谜》一课,主要是与“宇宙生命”有关的视频资源和文本阅读篇目资源;《故宫博物院》一课,主要是与“故宫”有关一组文本和图片材料。数字化媒介的运用给学生预习提供丰富的助读资源,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拓展文本阅读空间。多类型的数字化资源,又有机融合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一体,丰富学生课前预习体验,给学生创造“有目的地阅读”的“热身”机会。传统预习主要以学生个体预习为主,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缺乏互动机会。跨媒介背景下,我借助班级QQ、微信群组织学生进行“微互动”。“微互动”主要集中展示学生预习成果,培养学生预习信心;同时,利用微媒体给学生创造初步质疑和释疑机会。学生围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互动,教师必要时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互动。通过微互动,汇聚预习成果,更好地诊断学生课前预习,以便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构建任务群组,促进策略建构。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跨媒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采用任务群组的学习方式。跨媒介阅读活动应围绕任务群组展开,通过任务群组给学生课堂学习提供抓手,促进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建构。六上第三单元教学导入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展示自制玩具、宇宙图片和故宫微视频等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创设充分利用媒介直观性优势,构建感性的单元学习场。情境中由于融入文字、图片、视频和音乐等,情境作用效果得到显著增强,让教学内容导入显得自然而然,也较好地激发学生单元探究学习热情。课堂教学环节,依托本单元三篇文本后的练习借助多媒体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单元阅读任务群。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预习成果展示,围绕课后学习任务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基础上,再借助多媒体进行整合,整合任务学习成果。继而,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群组进行概括,概括每一篇课文后任务群组设计围绕哪些阅读目的。最后,引导学生围绕单元训练要素,借助电子白板互动功效,交流“有目的地阅读”的策略。再结合多媒体将学生交流的策略进行整合,形成最终学习成果。

(三)聚焦核心素养,深化策略应用。教师应基于课堂教学的有限性重视课后教学活动设计。跨媒介给优化语文课后学习提供了便捷,教师可以凭借多种媒介搭建的平台,给学生创造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实践的机会。课后阅读实践应始终聚焦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既给学生创造运用阅读策略的机会,又强化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的技能。六上第三单元课后学习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延展性阅读学习。课后延展性阅读文本主要包括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进行单元间关联。学生可以从第二单元或第四单元中自主选择一篇阅读文本,运用“有目的地阅读”策略自主设计任务群组,标明具体的阅读目的。这一方向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建立跨单元学习意识,也给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选择机会。第二个方向是从教材文本向教材外进行跨越。教材外的文本组建应关联教材文本,与教材文本主题或训练要素高度对接。这样才能保障跨文本阅读的效能。课外文本组建时,我将文本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三篇与玩具、宇宙和故宫有关的文章,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篇。此外,围绕三个主题给学生提供三组阅读材料,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组。这样设计有助于丰富阅读材料内容,给学生创造多样化阅读实践机会。

跨媒介阅读则借助数字化平台,给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成果和阅读互动机会。学生借助网络学习平台,集中投放自主学习成果,包括设计的阅读任务群组和解答的结果、批注阅读图片等。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成果进行整合,采用线上评阅的方式,再选择典型的成果作为案例。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建构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最后,借助微媒体互动效应,让学生从自己设计的任务中选出一个最佳任务,标注任务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开展“最佳任务”评比活动。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群组目的地媒介
向目的地进发
小主人报(2022年7期)2022-08-16 06:59:30
迷宫弯弯绕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关系图特征在敏感群组挖掘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测试(2018年14期)2018-09-26 06:04:10
动物可笑堂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目的地
基于统计模型的空间群组目标空间位置计算研究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