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4-06-21 06:16朱军勇
高考·上 2024年6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高中政治

朱军勇

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浪潮滚滚向前,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脚步不会停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这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推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需求。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内容。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阶段,拥有法治意识,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关键词:高中政治;法治意识;法治中国建设

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因此要具备一定的法治意识,形成基本素养。而法治意识的培养,应该从遵守、认可法律开始。教师要增强高中生法治意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优势,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蕴含丰富的法治教育知识,教师要厘定法治教育内涵,明确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重要性,增强学生权利义务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在遵法、用法过程中维护自身正当的合法权益。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成为高中政治教师重点探讨的课题之一。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优势

(一)培养法治理念,塑造自律公民

政治教师应利用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对法治的深入理解,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单是约束,更是自我保护的工具。通过对基础法律条款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学生可以逐渐树立起遵守法律的自觉性。教学中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违法的严重后果,从而内化为自我约束,形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二)提升法律素养,增强判断力

政治课的法治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记忆法律条文,更要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应用。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法律辩论等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法律条文,并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他们在面对真实情境时能够明辨是非,自信地运用法律。

(三)讲解权利与义务,培育法治精神

高中政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应强调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同等重要性。通过案例探讨和互动式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公民,他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律的平等性和普遍性,促进他们形成尊重法律、尊重他人权益的法治精神[1]。

(四)鼓励社会参与,经历法治实践

高中生在个性的成熟与价值观念的塑造阶段,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增强其法治意识。教师可指导学生关注并参与法治相关的社会议题,如模拟选举、社区服务等,使他们在实际参与中领悟法治的重要作用。这些经历将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为他们成为遵法守序的社会成员奠定基础。

二、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断层

政治课程常常聚焦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与学生日常经验和社会现实的联系。这可能导致学生虽能记忆政策法规,但缺乏运用这些知识解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课堂上过分倾向于灌输信息,而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技巧,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政治课程的兴趣及参与意愿。

(二)单调的授课方式,缺少互动

许多政治课程仍然依赖传统的讲授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听众的位置。这种一贯的教学风格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思考,减弱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课堂上缺少充分的讨论、辩论和案例分析等富有互动性的教学活动,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材更新滞后,内容陈旧

政治课程内容与国家政策、法规和时事密切相关,但教材更新速度常常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快速脚步。部分教材的内容或许已不适应现行的政治与法律环境,导致学生难以对现实问题有深入了解。同时,教材可能偏向理论,缺乏对现实社会的映射,使得学生难以将学到的内容与现实情境结合。

(四)轻视价值教育与人文关注

政治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点的讲授,还应该注重价值观的培养。一些课程在过分追求知识点的教授与考试技巧时,会忽略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法律法规缺少深入理解,对法治精神和公民伦理认识不足,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指南。

三、高中政治教学“法治中国建设”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策略

(一)融入案例教学,强化现实联系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原则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真实的法律案例。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学生可以了解法律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如何保护公民的权益,以及如何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运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尤其是讲解“法治中国建设”这一主题时,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至关重要。法治意识包括对法律的尊重、遵守以及对法治秩序的认同等。法治理论强调法律的核心作用,即确保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讲授法治中国建设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领会法律普遍适用、权责平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塑造正确的法治观念打下基础。教师可以采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并将这些案例带入课堂,帮助学生从实践理解法律条文,并激发他们对法治议题的关注。分析案例时,展现法律在解决具体问题、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正义中的应用。学生认识到法律与个人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一节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课上,教师可以引入一个校园霸凌事件。首先,描述霸凌事件的发生、受害者和加害的角色及相应的社会影响。随后,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应对校园霸凌,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条款。进一步,让学生分析加害者的违法行为,讨论法律对此类行为的制裁。通过这种讨论,学生能够了解法律如何规范行为及其后果。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维护公正。这样的讨论能使学生实际感受到法治的重要性,并认识到作为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责任。因此,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和实践意义。此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法律知识,还能让他们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教师应持续挖掘更多生动、能触动学生情感的事例,将法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体验相结合,从而使法治意识的培养自然而然地融入政治教学之中,为法治中国的未来发展培养具备法治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二)开展模拟法庭和辩论活动

通过组织模拟法庭和辩论活动,学生可以在模拟的法律场景中扮演律师、法官、检察官、陪审团成员等角色,参与到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这种角色扮演和模拟实践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法律程序的了解,还能加深他们对法律精神的认同。此外,辩论活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言辞表达能力[2]。

在新时代背景下,法治中国建设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中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的重要任务。所谓法治意识,指的是公民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以及遵守和运用法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这种意识,教师需要运用创新的教学策略。通过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可以锻炼法律思维和领悟法治精神。这类活动模仿真实的法庭程序,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从而加深对法律实践和法治核心价值的认识。例如:在处理“校园言论自由案”时,学生通过分组模拟法庭审理,不仅学习到言论自由的法律界限,还培育了审慎的法治思维。辩论活动也是提升学生法理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在辩论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法律知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围绕“网络言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边界”等法治中国建设相关议题的辩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权利和社会秩序的平衡,深化对法治原则的领悟。

此外,鼓励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公益诉讼、社区法律服务等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法治理念。同时,重视法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道德观,关注并尊重他人合法权益。因此,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模拟法庭和辩论,结合“法治中国建设”的知识点,有助于将法治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法治素养的现代公民。在新时代背景下,“法治中国建设”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而高中政治课程则承担着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的重要角色。

(三)采用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法

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单向灌输,而应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教师可以设定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研讨来探索问题的多方面和深层次。互动式教学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法治中国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高中政治课程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使命。要想在高中生中培养这种意识,就必须采取切合实际且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策略。通过模拟法庭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进行模拟庭审。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程序,体验法律实践,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辩论活动则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促进他们对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法治中国建设”的相关议题组织辩论,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深入探讨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系统分析法治问题的能力。通过辩论,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还能学会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论证,增强自身的法治意识。除了模拟法庭和辩论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法律援助、公益诉讼、社区法律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实际体验进一步强化法治理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道德观,让学生在尊重法律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和关注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开展模拟法庭和辩论活动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之成为具有良好法治素养的公民。而“法治中国建设”知识点更是为这些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背景,使得法治教育能够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科知识,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通过模拟法庭和辩论活动,高中政治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在实践中学习法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深入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法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四)结合社会实践,进行法治教育

将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治的力量。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法院开庭旁听、参观法律机构、与法律工作者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法治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法律的运作方式,感受到法治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

法治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学校教育正是塑造青少年法治理念的关键场所。尤其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首先,社会实践活动是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能够直观感受到法律的力量以及它在维护社会正义中的作用。比如:安排学生参观法院和公安机关,让他们近距离观察司法程序和法律专业人员的工作情况。此外,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法律援助等志愿活动,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法律的落实和公正的实现过程中。这些实践活动能深化学生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其次,教授“法治中国建设”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法治概念的探讨和理解。例如: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法治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意义,以及探究法治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影响。通过讨论中国近年来的法治建设进程,包括相关政策和法律改革,学生可以了解到法治建设的方向和实际成效。同时,社会实践是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法律的力量。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访问司法机关,参与法庭旁听、警察日常工作体验等活动,学生可以直接观察法律实施的过程,理解法官和警察的工作职责。此外,参与社区服务等公民活动也有助于学生体验法律在维护社区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这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法治的价值和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法治的价值,并在他们心中树立法治意识。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综合运用社会实践和案例教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和设计课程活动,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理解法治的含义,培养法治意识。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法治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并为成为法治社会的积极参与者打下坚实基础。社会的进步与法治的建设密切相关,法治意识的培养对于现代社会尤为关键。学校教育特别是高中政治课程在法治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立足教材内容以及课堂教学逐步对高中生强化法治意识培养,并积极探究法治意识培养与政治教学的契合度以及法治意识培养与高中生成长的必要性,还主动思考立足政治教学培养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全面总结政治教学开展法治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这样,高中生就会获得一个有设计、有策略、有目标、有实效的良好成长

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月.传统文化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法治意识的分析[J].新课程,2021(31):174.

[2]任淑玲.高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策略[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8):151-152.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高中政治
爱国不能仅凭激情,也要守法明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