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均 曾敏 莫书娅 刘英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改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逐渐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技能。然而,随着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学校、学生家庭双方因沟通不协调所带来的矛盾日益突显。为此,本文结合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自身独特的教育模式与生源特点,提出通过建立家校协同育人的方式,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家校联系制度;工作模式
一、研究背景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征及学生管理模式,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相互融合,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高职院校通过完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机制建设,办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用人单位满意的职业技能学校,以提高院校的口碑和声誉。近年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三全育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学生工作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充分发挥了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建立了与学校目标相符的家校协同育人体系,成功培养了具有创新能力的水利技能专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一)文化学习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功底不够扎实,学习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比如,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生源以西南地区为主,汉族学生占比约90%,少数民族学生占比约10%,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比约60%,以2021届学生为例,学生总人数3542人,少数民族355人,占总数的10.0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1人,占总数的6.8%。学生家庭文化水平整体相对不高,经调查发现,父母均取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较少,且大部分学生家中有兄弟姐妹,多数学生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或农事,对子女的管理跟不上,部分学生学习自控能力差、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成绩相对落后。
(二)学生主动性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比如,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文化艺术类、体育竞技类、公益实践类和学术科技类四种类型的社团共41个,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人数为2637人,仅占学生总人数的24%。在学管工作的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只需通过考试就能毕业,三年时间可以轻松度过。然而,他们在毕业时才发现知识不足、社会经验有限,这可能导致自卑和心理问题,如社交困难、不愿参与集体活动,以及过度依赖互联网。
(三)个人生活习惯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需要持续提高。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起来的,在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管理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生活习惯较差,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中,大一新生学管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家长应积极参与学生生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社交意识和整理个人物品的习惯;组织寝室文化活动,设立优秀榜样,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加强寝室日常卫生管理,定期评选红白榜,促进团队合作和模范表现。
(四)就业理念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理念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因成长的家庭环境差异,他们的理念也是不一样的,针对这种现象,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提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案: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注重基础、技能和顶岗实习的育人机制,进行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方面注重行业、企业和有关社会组织的用人导向。在每年的毕业生抽样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高达96.8%,而社会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的满意度也是逐年上升,其中对2021届毕业生的满意度高达96.78%。
(五)家庭环境因素
学生的成长过程受到了家庭环境的深刻影响。家庭是学生教育的基本场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甚至超越学校的教育影响。但是,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处的家庭存在明显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家庭内部的组织和沟通常常显得薄弱。家庭情感表达有限,亲子关系有障碍,导致学生自我控制、坚定意志、社交经验和危机意识等方面缺乏。一些学生可能表现出性格缺陷和叛逆倾向。
三、高职院校推行家校协同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误区
高职院校的学管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存在认识误区。首先,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考核机制相当详细和透明。然而,在实际学生管理中,学管教师对这一考核机制持不同看法。一些学管教师担心采取相关措施可能引起学生不满,因此不主张直接联系学生家长[1]。此外,学管教师注重理性,而家长更关注情感层面,这导致双方难以理解对方的立场。家长可能难以充分理解学管教师的工作复杂性,对其工作存在误解,并且期望学管教师能够更全面地管理学生。同时,部分学管教师可能不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情况,会误解家长偏袒学生、不积极配合学校,甚至对提出要求的家长不满。
(二)学管队伍人才波动
高职院校学管工作队伍人员流动性大,导致班级管理不连续。高职院校在学管工作方面存在不一致的定位,对学管队伍的培养和重视程度不同。部分学校学管人员流动频繁,班级学管教师经常更替,这给班级学生管理带来间断性。新学管教师需要时间了解学生情况。同时,家长也需要时间适应学管教师的变动,难以建立稳固的家校联系。
(三)联系渠道单一且不畅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方式有限,联系渠道不够畅通。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24号令)文件要求专职辅导员的带班人数为200人以上,但现阶段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办学人员、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得专职辅导员队伍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完善。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大部分专职辅导员负责的班级学生数量在160~200之间,此外,他们还需要同时兼顾学校、二级学院的党建工作、团学指导、就业指导,以及创新创业指导等多项杂务。部分辅导员经常忙于额外任务,难以全身心投入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影响了家校联系、突发事件处理。部分学生家长感到辅导员仅在学生出问题时才联系他们,导致日常沟通不足,甚至没有沟通。此外,辅导员主要采用电话沟通,但在一些偏远地区通信落后,少数民族地区语言障碍加重了与家长的交流难度。
四、高职院校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优化路径
(一)家校双方真诚沟通
高职院校的学管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应保持积极心态,以坦诚和平等的方式进行沟通[2]。学校和学生家庭追求共同目标,即促进学生成长和成功。因此,学管教师和家长需要相互理解,找到情感和理性的平衡点。学管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合作,建立信任和尊重,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学管教师需重视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并传达家长的意见给学生。这种开放和坦诚的沟通能促进积极的家校合作,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学管教师提升沟通能力
为了应对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管教师应当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特别是掌握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高效技巧。由于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属于2000年后的一代,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建立起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需要学管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以促进学管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密切关系,实现共同推动学生成长的目标。在与家长交流时,学管教师需要特别注意沟通技巧。首先,专注于关键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确保与家长的沟通聚焦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需求等关键方面。其次,采用友善和诚挚的语气,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利益,而非单纯的工作任务[3]。对于那些持固执思想的家长,学管教师需要具有耐心,通过温和的方式让他们相信学管教师有能力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此外,沟通还需要倾听家长的声音,通过及时了解家长的反馈,学管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工作策略,逐步改进工作效果。因此,学管教师在提升沟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于家长的理解和尊重,确保沟通的顺畅和富有成效。
(三)注重沟通动态时效性
家校沟通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沟通过程应当具备时效性、经常性和全面性等特征。时效性是指沟通过程应当及时,高职院校和家长应该能够在学生面临问题或发生突发事件时快速响应和处理,以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高职院校的学管教师有责任进行及时沟通,确保信息能够迅速传达,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同时,沟通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需要建立起经常性的交流机制。持续的沟通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只有通过不断的信息交流,学管教师和家长才能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期望和关切。最后,家校沟通的目的在于深化双方对学生的了解。这种深化不仅仅是对学业表现的了解,还包括对学生个性、兴趣爱好、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全面了解。通过全面的沟通,学管教师和家长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学管教师在家校沟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在时效性、经常性和全面性等方面取得平衡,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完善有效家校联系制度
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学校需要制订一套有效的家校联系制度。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其办学理念和特色,以及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需求,建立一套有力的家校联系制度。该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生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校学习和管理的具体安排,学生的学习状态、奖惩制度、班级主题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教育信息等。此外,学校应该建立一个新生入学信息收集系统,完善学生管理信息数据库。通过信息数据库,学校可以收集和存储学生各种信息,包括联系方式、个人背景、家庭情况、学习计划,以及校内表现等,有助于学校管理和学管教师更有效地查询学生信息,以便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提供学生在校情况的反馈。
(五)丰富“互联网+”多角度沟通渠道
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多元的交流方式,以实现多样化的家校联系。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容易接受新的概念和技术,特别是在信息化平台得到广泛应用的当下。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多元化的互动平台。比如,学校可以设立班级家长微信群,以及时传达学生在校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同时,也使学生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除此之外,学校将学生管理信息平台的权限开放给学生家长,使他们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学生在校的表现,与相关班级学管教师进行互动和反馈。同时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模式,提高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密切度,共同致力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六)丰富校园活动,融入家校宣传
高职院校需要丰富校内各类社团活动,畅通家校宣传渠道,立体搭建家校多维度的沟通渠道。目前,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学生的特点,为丰富学生校内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校每年都开设具有特色的“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诚实教育宣传主题活动月”“水文化活动节”“特色暑假三下乡活动”等活动。参加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的活动体验,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人际交往得到锻炼,社团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情商、拓展知识储备、提升人文素养、增强综合能力。此外,将各类活动开展情况通过微信公众号、易班等互联网渠道进行宣传推送,让家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适时促进家长与学生间的良性沟通,起到家校协同共育的目的。
结束语
培养出杰出的学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仅仅依赖高职院校的学管团队。在高职院校中,学管教师需要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家长的支持,以建立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合作关系,才是真正有效培养出优秀学生的途径。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学校应坚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家长的需求来调整和丰富家校联系方式。在交流内容方面,应全面反映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并根据个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通过有效的家校联系,确保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总之,随着家校联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推广,高职院校的教育合作力量将大幅增强,其独特作用和积极影响将愈发显著,特别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将取得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汤珊珊.高校学生家长联系制度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5(18):223-224.
[2]乌云格日乐,青春.浅谈高校的家长联系制度[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4(3):17-17.
[3]严芝.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0(20):90-92.
作者简介:蒋小均(1984— ),女,汉族,四川广安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曾敏(1988— ),女,汉族,四川德阳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莫书娅(1982—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刘英(1984—),女,汉族,山西沁源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
基金项目: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Y2022-07),项目名称:“三全育人”下高职院校推行家校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