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 王曦
【摘 要】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我国教育评价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广西作为教育改革的积极参与者,致力于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文章基于大数据视角,探讨广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旨在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体育教师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 广西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6-01-0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评价改革已成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旨在为优化教育管理、科学决策及引导教育实践提供坚实支撑。自2015年启动的全国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已初步构建完成,在此背景下,各省(区、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立足地方特色与实际需求,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各具特色的省(区、市)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广西作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地区之一,于2021年推出了《广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旨在紧密围绕广西教育“十四五”规划的核心目标,通过构建科学、全面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深入挖掘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广西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广西对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而且是对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有力补充和完善。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着重强调了体育评价的重要性,并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执行、学生日常体育活动的参与以及体质健康的持续监测等方面提出了明确且具体的要求。广西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广西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下滑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并逐步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然而,当前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方式仍显单一,体育中考评价过于侧重终结性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动态发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以创新的视角和机制来审视与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学生体质健康能够得到优先且持续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进一步探讨广西在教育监测领域的具体实践、取得的成效以及未来教育政策制定和学校体育工作改进的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广西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参考,共同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监测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广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从传统的“经验导向”教育评价转向现代的“数据驱动”评价,已成为推动广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这一转变不仅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是对当前教育评价体系的深刻反思和革新。教育质量监测本身是一项高度专业化、技术密集的系统工程,对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广西教育监测队伍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建立一支高度专业化的教育质量监测队伍,对于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持续建设与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广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的应用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尽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内容,但由于监测结果运用不充分、反馈机制不健全,这些数据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如何使数据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的应用效能,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家校社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
综上所述,广西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教育监测队伍专业化建设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应用等方面均面临严峻挑战。要想应对这些挑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以数字技术为强大引擎,深入探索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监测的价值定位及行动路径。通过统筹和分析国家和地方监测数据,坚持“做实数据、做真数据、用好数据”的原则,为各地政府提供及时、准确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信息,为教育行政部门客观评价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学校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参考。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深化数字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探索新路径、取得新成效,而且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实践探索的路径
经过五年的深入实践与研究,广西初步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这一体系充分发挥了体质监测的诊断、指导、提高等“体检仪”功能,为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标准。通过对比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坐标系,我们能够精准地找到自身所处的位置,为科学决策提供突破和改进的“口子”。[1]同时,这一体系也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广西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强化双线并进,互促共进架构监测体系专家队伍雏形
在自治区、市、县、学校以及高等学校、教研、行政管理等各级各部门的紧密协作与联动下,经过监测工具的研发、监测数据的深度分析、监测结果的精准解读等全流程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一套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监测队伍培育机制,同时也培育了一支懂数据的督学队伍,他们能够通过数据洞察学校的真实问题,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而精准的指导和督查,提升了督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培育了一支擅长运用数据的教研员队伍,各市、县教研员通过深入研读监测报告,发现本学科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为学校教学提供坚实的支撑,为学科教师提供精准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领。集高等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教研机构、一线教师等多方主体的综合型专家队伍,他们掌握监测理念和技术,自主开发区域监测工具,规范实施监测流程,既能进行数据处理,又能完成高质量报告的撰写。监测队伍培育机制有效地推动了传统经验评估转向专业化评估,由行政性评估转向研究性评估,更好地为广西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
(二)优化数据处理流程,构建高效的数据处理体系
自2014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开展数据上报工作,共上报数据超1亿人次。从2015年、2019年、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口径,共收集到2700所中小学81000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两个不同口径的数据经采集、整合后,专家团队按“采集、清理、计算、核查”的流程全面进行不合理数据的清理,如身高超2米、肺活量超8000毫升等。通过数据清理、数据标准化计算与转换、数据质量诊断与核查、数据链接等环节生成监测数据库,确保下一步分析数据、研制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018~2021年四个年度共清理涉及11102所学校的不合理数据99703条(见表1),自治区教育厅通过下发文件反馈至各市、县,督促学校重视数据统计的真实和有效性。
(三)强化数据分析,打造监测数据服务支撑体系
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是反映监测价值和监测目的的重要载体。广西坚持以数据结果为导向,编制2014~2022年自治区、市、县、校四级体质健康监测报告共689册,并下发全区各市、县,为教育治理、教学改进提供支撑服务。监测报告对各年度数据按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各项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分析,研究数据的关联性,以图表等直观方式呈现,准确定位本区域学生健康总状况、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指标在整体上及不同维度上的真实水平,帮助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及学校、教师明晰自身的问题和责任,制定不同的、针对性的措施。每年向自治区教育厅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提供自治区级监测结果报告,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支撑;向各市、县教育局反馈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清单和市级监测报告,督促他们整改问题;向学校报告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态度与认识、体质健康发展状况,推进体育课程改进,促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如此逐步形成了以大数据支撑教育治理、教学改进的应用策略。
(四)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反映广西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的可视化数据模型
教育是一个多重变量控制、多要素影响的复杂生态系统,通过采集海量的、高质量的、结构化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以监测数据资源的精准化、可视化和动态化,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反映广西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的数据模型。
开发建设广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平台,将不同口径的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资源通过系统平台接入,分区域、分层级按照决策需求进行智能计算,推送即时可视数据,动态呈现自治区、市、县、学校等各统计单位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指标;图形呈现体质健康总体状况中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的比例;动态图形呈现整体、市、县和农村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体质健康发展变化趋势,与上一级行政区域整体指标对比;动态呈现以学校类别、性别为群体的单项指标横纵向对比情况。通过构建一体化、可视化、动态化的数据平台,形成对区域和学校体育教育生态、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全方位的数据描述,实现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有效满足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等不同主体决策、治理、改进的需要,借助监测平台“体检仪”功能,强化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前瞻性和预警性作用的发挥,推动教育监测数字化变革,提升了多元共治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
(五)强化运用驱动,构建“四位一体”的监测结果运用模式
探索建立立体反馈、案例研究、多方联动、督导改进“四位一体”的监测结果运用模式,建立针对自治区、市、县、学校不同层次,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以及学校不同主体的监测结果立体反馈机制(见图1);建立以研究推动实践、以典型引领示范的案例成果交流机制;建立与各有关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地方教育研究人员、教育行政人员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协同联动的常态化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结果运用模式。推进教育监测从过去基于经验向基于数据引领的实践模式转化,更好地服务地方教育改革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测诊断、改进、引导作用,每年举办自治区、市、县、学校等不同层级的监测结果解读讲座,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以及学校等不同主体反馈数据。传播质量监测基础知识和相关图表解读办法,梳理分析课程开设、教师配备、课程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系统挖掘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全面掌握自身教育发展质量现状,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着力点。将“学生近视防控、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开展考核”作为市、县政府履职督导评估的内容之一,作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等工作的重要参考。同时将督导评估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责任督学通过全面性、连续性督导,将体质健康达标率、近视下降率等作为量化指标,对学校的改进效果进行追踪与评价,推动各地各校建立循证改进机制,以测促建,以评促改。
三、结语与展望
通过基于大数据构建广西体质健康监测体系的实践路径,培育了一支掌握监测工具研制、数据分析、报告撰写和结果运用等核心技术的骨干监测专家队伍,进一步完善监测工具研发机制,建立科学的监测流程运行保障机制和促进监测结果运用的长效机制,构建了以“高标准目标、高信度数据、高质量报告、高内驱运用”为特征,以“数据调查→数据分析→数据呈现→结果运用”为运行闭环的广西体质健康监测体系,为构建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提供了先行经验,为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继续深化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局限于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还将拓展至教育资源配置、教学方法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方面,深入发现潜在的教育问题和改进空间。今后,我们还将致力于将监测结果更好地应用于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中,通过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和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帮助教育部门和学校更加准确地了解教育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紧跟研究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和完善广西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凌艳,任晓琼,江照富.我国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39.
陈庆 /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高级讲师,从事教育质量监测、教育管理研究;
王曦 /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质量监测、教育管理研究(南宁 53002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构建广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实践与研究”(2022ZJY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