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可视化的深度阅读指导探索

2024-06-21 17:22熊风
师道·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整本书可视化深度

熊风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指导课程是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而构建的课程化、序列化、活动化的课外阅读指导体系,旨在培养学生通过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提取阅读中的重要内容,提炼书本核心思想,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锤炼阅读意志。新课标(2022版)明确提出核心素养之“思维能力”指学生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深度阅读倡导有意义的阅读,基于思维可视化策略,将内隐思维显性化,关注学生在阅读前、阅读中及阅读后的思维深度与表现。下文,笔者就如何在阅读指导活动中运用思维可视化策略做简要阐述。

一、内外衔接,以助学支架激活阅读思维

深度阅读指导课程立足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快乐读书吧”的教材内容为原点。深度阅读指导课程包含陌生化导读课、主题式研讨课和评价性展示课三种课型。在陌生化导读课阶段,教师适时嵌入阅读支架,放缓阅读的坡度,有利于打开课外阅读的“开关”,让学生由单篇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并最终实现深度阅读。

(一)环节递进,推导思维过程。以五年级下学期为例,教师以课内“快乐读书吧”选取的名著片段——《西游记》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为引,先让学生阅读文段,然后播放相关的微课视频,再借助“二人变化对应图”将孙悟空和牛魔王几次斗法的情形梳理出来。这几个阅读活动环环相扣,由具体到抽象,用图示将文字所揭示的内容可视化,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神通与情节之精彩。支架的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元认知,让学生从读文字到练思维。

(二)整体梳理,树立系统思维。在《西游记》的共读活动中,教师还适时补充原著目录,通过对比辨析与情节预测,既让学生迅速感知了“章回体”这一目录叙事体式的特点,也引发学生探究与发现“西游故事”的大体脉络,有利于学生把握整本书的叙事结构。在六年级下学期“快乐读书吧”必读书目——《童年》(下文简称《童年》)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先由课内选段引入,通过梳理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的时间轴,让学生感知作品的创作背景,再通过封面、腰封、插图引导学生迅速感知故事的主要情节,从整体入手,大大降低外国名著的阅读难度。从单篇走向整本书阅读,借助书本封面、腰封、插画、作品评价等图文资源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此外,依托目录、时间轴、人物关系图等可视化图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整本书的阅读框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二、方法习得,以思维工具撬动深度阅读

中长篇小说,人物多、场景广、内涵深、阅读周期长等是造成小学生阅读障碍的主要难题。在主题式研讨课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遵循“看见思维、诊断思维、培养思维”的认知路径,助益学生建构知识系统,促进知识理解和联想记忆,能起到“启发思维,化繁为简”的作用。

(一)问题探究,提升审辩思维。以《童年》为例,阅读本书第一章时,我引导学生借助圆圈图,聚焦中心词“变”,说说故事开始时,阿廖沙经历了哪些人生变故?学生基于问题,展开探究。他们发现阿廖沙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个人经历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不仅为下文阿廖沙的人物成长线埋下了伏笔,还奠定了整本书低沉、严肃的基调。此外,全书多次提及外祖父一家的“家庭纷争”,这场争斗的导火索是什么?造成的后果有哪些?如果教师在阅读活动中不创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辨,学生很难在阅读中主动建构意义。要从书本中读出自己的理解,感受19世纪末俄国沙皇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底层人民生活的不幸,就要学会深入文本去思考。老师通过复流程图的引入,深入文中探究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反思力。

(二)认知迁移,培养多元思维。在六年级下学期《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阅读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全面感知鲁滨逊多面的人物特性,教师通过气泡图帮助学生走进人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鲁滨逊不仅仅有勇敢、爱冒险的一面,他还有冷静谨慎、善良睿智的另一面。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借助双气泡图对比不同冒险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异同点。这样一来,通过气泡图和双气泡图,教师不仅检测了学生的阅读效果,理答过程中,也及时了解到学生概括人物时存在片面、单一、思考不够全面的认知局限,思维图示既是学生思维拓界的跳板,也是教师检验学生阅读表现的重要工具。深度阅读指导中,不同的思维工具对应不同的思维能力训练,如借助流程图让阅读思路更有条理性,通过括号图易于把握阅读内容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依托桥行图能把握同类型事物之间的关联,思维图示撬动了学生思考的齿轮,也让其由一本书迁移到一类书的理解与运用。

三、评价导航,以评价量规推进阅读全程

(一)即时性评价。以五年级上学期《民间故事》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教师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民间故事知多少”的问答积分形式,让学生即时体会到成功感,发挥小组互助学习效能。同时,在阅读指导的各个环节,教师都会适时小结,并颁发相应的“故事悦读星”“故事悦赏星”和“故事悦行星”,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从阅读、赏析和运用等不同维度提升阅读质量。

(二)阶段性评价。教师会在每一次指导课后,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开展阅读闯关活动,及时了解并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与阅读态度。在《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活动中,教师会先在陌生化导读课上进行“阅读通关”说明,然后,分别在“情节闯关”“书海寻珍”“人物奇谈”三节指导课上,通过“站点式”评价做好阅读跟进与反馈。适时的盘点,让阅读指导全程可视化,还让学生的阅读热情持续升温。

(三)总结性评价。在评价性展示课上,教师会引导学生结合“阅读任务评价表”,通过个人、小组、教师等多元评价角度,对各个共读小组的分享活动做出相应评价。在共读活动的尾声,教师还会根据学生各阶段的阅读情况,并综合“阅读检测”中的个人表现,评选出“阅读达人”“阅读明星”和“阅读能手”等称号,全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监控,注重激励的同时规范引导。

【注:本文系广州市海珠区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高年级深度阅读指导实践研究”(编号:2022C002)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整本书可视化深度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论语》整本书阅读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