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翠青
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该如何有效地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每一位思政课老师值得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二十大精神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契合逻辑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将党和国家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让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充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需要明确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课程之间的契合逻辑,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主动寻找融合契机,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一)目标契合逻辑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养时代新人为宗旨,二十大精神以爱党爱国精神为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二十大精神为时代新人成长提供了方向性、价值性导向,为教师提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堂环境和沟通渠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育人目标成为连接二十大精神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桥梁,使“融入”具有目标上的契合逻辑。
(二)内容契合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实现的三次飞跃,分别回答了中国在不同时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沉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智慧,体现了百年大党的执着和坚定,彰显了百年大党的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内容框架,强化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先烈事迹和法治教育的学习。除此之外,教材还强调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还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理论、新思想。
“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内在逻辑,使二十大精神“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内容上的契合逻辑。
二、二十大精神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路径
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哪些可以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作为教师,需要理清二十大精神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在的联系,结合具体主题、大单元设计、跨学科融合或课题等,找准切入点。同时,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灵活处理,把握好融入的方式方法、有效时机与艺术技巧。
(一)整体把握目标,精选融入内容
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内涵深刻,外延丰富,涵盖面广,要实现二十大精神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融合,教师要精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应不同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找准各个教学主题与二十大精神相通共融之处。
从目标、内容要求的梳理可以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融入增强制度自信的教育内容。例如: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当孩子了解交通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后,可以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帮助孩子了解“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促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主题探究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立足学生真实生活,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不明白的问题,分析现实中存在问题,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从而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
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时,教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农业强国的讲话,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要建设农业强国?围绕这一主问题,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有效的问题链:什么是农业?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农业生产可以如何分类?农业对一个国家发展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我国农业生产面临什么样的现状?……引导学生走进社区、搜集资料、互动交流,主动探究相关知识,从而促进思维进阶。
(三)讲好中国故事,滋养儿童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故事是滋养儿童道德的土壤。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表示: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表达观点,让道理蕴含在故事之中,思政课才更具魅力。
笔者曾执教五年级下册《开天辟地的大事》一课,带领孩子们了解青年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乐章,又引导学生走近现代青年,感受五四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投身到振兴中华的浪潮中。笔者选取了黄文秀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打动了孩子们,让他们看到身边一批又批年轻的党员干部甘愿投身基层,全力以赴为祖国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激发孩子们为祖国建设而努力的热情。
(四)组织实践体验,联动深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利在千秋。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提出:要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化联动。
一位老师在执教《我参与,我奉献》一课时,立足于广州这一座有温情的志愿城市以及学校所在的社区正在参加评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社区”这一有利条件,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课后实践活动和展示评价情境。一节名为“我参与,我奉献”的课外延展活动被精心设计搬上了讲台。让学生以小队合作的形式,在家长带领下走进所住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驿站等参与环保活动、义卖活动、“文明养犬我代言”宣讲员等一系列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参与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并从中获得社区小主人的认同感以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助人为乐的愉悦感,最终提升道德与人格修养。
二十大精神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努力打破课堂的时空局限,加强课内课外连结,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通中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思考人生、体察社会。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