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演艺形态

2024-06-21 09:02
上海戏剧 2024年3期
关键词:沪剧演艺音乐剧

2024年开年以来,上海演出市场持续火热,演艺行业发展也迎来新机遇。可以说,“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爱上一座城”已经从美好的畅想变成现实的写照。3月26日,中共黄浦区委宣传部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主办2024上海演艺发展论坛,以“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为主题,邀请了演艺行业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士集聚一堂,交流剧场空间管理、剧目创新创作、演出票务健康发展以及促进文旅新消费等话题,本期我们截取部分嘉宾的主题演讲,与大家分享。

多维度探索音乐剧市场溢出效应

张 洁|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副总裁、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

回顾2023年,上海音乐剧市场蓬勃发展。市场的热情正蔓延到多维度的消费场景中,也充分激活了市场带来的溢出效应。近期,演艺大世界和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共同发布了关于音乐剧推升演艺大世界商区活力的调研报告,与大家分享。

第一,展演焕发年轻活力。中国联通的智慧足迹大数据显示,专业剧场的周边休闲娱乐中,超半数是19-34岁的年轻人,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海文化广场、白玉兰剧场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年轻客群占比均超过55%,显著的高于上海中心城区的年轻人的聚集情况。第一财经DT财经发布的2023青年消费者的调研中发现,青年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向体验主义转变。他们在旅游、演出等服务类产品上的消费同比增长最快,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在此能够提供情绪价值,能够产生新的爱好。剧场产业有天然的引客留客的吸引力,由于剧目演出时间大部分集中在晚上7点到10点,因此在演出前后观演人群就会在附近寻找就餐休闲场所,而在晚间9点后客流密度相较2022年有显著提升。

第二,衍生唤醒社区的商业。纵观世界范围内具有演艺特征的文化街区会发现,充足的基础设施点位、符合街区消费者画像的业态结构以及创新性的品质业态的供给是相当重要的。根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报告显示,演艺大世界范围内餐饮业态呈现出年轻化、潮流化、在地化的趋势,在演艺大世界范围的餐饮店内咖啡厅占比为10.1%,远高于中心城区的7.16%。在上海文化广场的观演人群中我们发现,不少客群来自上海以外的地区。异地观演者的“入沪连打”还充分激活城区内的民宿市场,开在公寓内的民宿店近年来增长最快。从这些观察当中可以看到,新型的消费品类的快速发展与城区街区文化层面的挖掘有着关联,提高了区域消费力,提升了新消费品牌的入驻。

第三,文商促活新综合的魅力。演艺大世界范围内专业剧场演艺新空间与商业集聚在空间上呈现出高度融合的特征。近五年,演艺大世界范围内以杂货礼品、植物花卉、书店音箱、DIY手工坊为代表的文化型业态,平均同比增长率为19.58%,为了满足年轻客群的多重需求,融合型业态也在同步迅速成长中,截至2023年底演艺大世界范围内约有124家密室、剧本杀、沉浸式演艺门店,也是中心城区水平的1.5倍。剧场里有大演出,街巷里有小演出,层次丰富的文化体验产品让更多的不同圈子的爱好者集聚在演艺大世界,并形成交集。

对于如今的演艺市场来说,如何在满足成长的专业观众的需求,兼顾市场的导向,并培养出叫好又叫座的优质剧目,注定是需要剧场、剧组、观众以及各类衍生行业的从业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需要在座各位的共同持续努力。

从《红楼梦》到《千里江山图》的剧院创作之路

陆莉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

上海是海纳百川的城市,上话作为上海的一家国有话剧院团,我们在创作风格和作品主题选择呈现上尽可能保持多样性,以给予不同喜好的观众更多的选择,这也是我今天主旨的由来。

2021年上话出品制作了6小时的舞台剧《红楼梦》。《红楼梦》这个故事从各个版本电视剧到舞剧、越剧、芭蕾舞剧,一遍又一遍地被搬到观众的面前,而当上话决定做这个题材的时候,我们想的不仅仅是单独呈现《红楼梦》这一个中国传统的经典故事,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可以做成中国古典舞台作品系列。今年年初,我们又完成了中国四大名著第二部作品《西游记》。自从《红楼梦》2021年首演以来我们共计完成36个全本和72场演出,其中上海完成18个全本展出,《西游记》在首轮上海演出共计17场。上海观众愿意为优秀的作品买单,这是在座每一位同仁最深切的感悟。《西游记》在首演之前上了各种宣传手段,销售率仍然不见上涨,但是首演之后,演出在小红书、微博热议,最后成为爆款。通过这两个项目的演出呈现可以进一步认证,上海的观众对优质产品的消费力还是非常可观的。

标题中出现的另一部作品《千里江山图》改编自孙甘露老师的同名小说,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在孙老师没有完成全书写作的时候,我们已经向他表达了购买这本小说舞台剧版权的意愿。我们认为这部以上海为背景创作的谍战剧非常具有吸引力,非常早就进入了创作阶段。舞台剧以叙述体的方式呈现,几乎还原了小说的全貌。除了创作《千里江山图》,我们还有根据巴金小说创作的老电影改编的《英雄儿女》,根据同名电视剧《觉醒年代》改编的话剧,以及从零开始原创的《浪潮》,都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剧院的使命是为时代创作、为人民演出,我们剧院的战略目标第一点就是打造两部以上具有双效统一价值的原创保留剧目,从过去9年上话的创作数据中可以看到,一年的创作数量为40部作品上下,新创剧目10部以上。上话每年或者每个月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团体交流学习创作以及院团的管理经验,大家非常羡慕我们身在上海这个城市,有着最优秀的观众和最优秀的政策扶持,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也会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好的舞台作品。

从剧场经营到主创思维

宋 扬|上海西岸大剧院副总经理

过去25年,上海大剧院始终坚持一流的艺术作品、一流的艺术教育和一流的艺术体验,上海大剧院可能是全世界最综合的一个表演艺术机构,为了让观众满意,同仁们挖空心思,除了把全世界最好的院团、艺术家请来之外,也一直关注最新的演出趋势和表演艺术领域的创新项目。

一直到两年前,上海大剧院把战略目光关注到音乐剧创制方向,第一次制作了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成为上海中剧场的音乐剧爆款。在模式创新和观众拓展上我们也不断探索,2018年大剧院与德国汉堡歌剧院联合制作了户外歌剧,我们第一次把歌剧放在广场上,在大剧院门前的广场利用183个沉浸音响把《魔笛》带给观众,成为当时城中热点话题。2021年开始,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成立,我们把演出的舞台和演出的形式不断向外延展。我们在上海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举办西岸艺术中心璀璨夜的演唱会,第二年以舞蹈、表演和音乐剧阿卡贝拉的形式为主要元素在徐汇滨江拍了微电影。

去年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制作了百老汇沉浸式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的大彗星》。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部戏,我们想把百老汇的新作品带给中国观众,是因为最近十年以内的新作品还没有以整剧的形式来到过中国。这次的制作方式首次以中国制作人为中心制,整合国际资源,我们聘请国际国内主创团队,挑选国内外演员,在本地制作舞美、重新设计服装和整体视觉,我们把控总规模,从经济上考量,比采购整剧更划算,从行业发展角度,无论整个制作部门还是国内的演员团队,都在与国外团队和国外演员的合作中得到极大的成长和锻炼。这部剧也成为今年春节上海很多潮流人士和喜欢二次元的年轻人打卡的热门场地。很多来自北京、南京、四川、广东甚至青海的观众在春节期间来到上海,一起感受沉浸式舞台的魅力。

最近我们团队去了伦敦,看了不少戏,跟很多伦敦的同行进行交流。我们发现哪怕是在伦敦,观众的观演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大制作公司在积极适应这种变化。镜框式舞台在舞美设计上已经向观众席里延伸,演员在观众席里表演,可见观众对独特性体验的需求在不断提升。

今年第四季度建设了很多年的西岸大剧院即将交付,作为距离滨江最近的一个剧场,我们希望它不仅仅是演出场所,更是提供全天候艺术体验的文旅目的地。作为剧场人,我们始终应该站在一起,共同把我们的观众群体不断破圈,不断吸引新的观众,让我们共同把文化演艺这个蛋糕做大,真正为行业、为城市赋能。

传统文化 创新发展

沈慧琴|新东苑沪剧团团长

我从小就喜欢沪剧,跟随沪剧表演艺术家诸惠琴学艺。因为对沪剧的热爱,我于2008年创办七一沪剧沙龙,2015年创办上海新东苑沪剧团。这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民营剧团。剧团始终秉承着对上海文化、沪剧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坚持传承和创新。沪剧不仅是上海的声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上海这座城市的记忆和人文精神,也连接着过去和未来。

我们坚持推出自己的原创剧目,2015年原创沪剧大戏《梦中家园》,2017年原创沪剧大戏《啊,母亲!》,2019年原创沪剧大戏《玉兰花开》,2021年以红色文化献礼建党百年创排了原创沪剧大戏《飞越七号桥》,原创沪剧小戏《河水清清》《姑嫂寻香》。多年来,剧团每年保持百场以上演出,我们走到乡村、走进社区、走上大舞台,把好戏呈现给广大戏迷们,剧团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唱出了老百姓的故事,每次演出都收获无数掌声,得到专家、艺术家们的一致好评和认可。我们不仅在上海本地演出,还走进长三角,走向全国,更吸引了外国朋友观看我们的沪剧演出。

在传承发展中,我们坚持以工匠精神精心创作,保留传统经典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在多部作品中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同时借鉴培育新人,还通过专业的培训,让孩子们了解沪剧艺术的魅力。2023年8月我们推出了大型原创沪剧《飞越七号桥》的传承版,多个角色都由小朋友接力演出完成共同的剧目,小演员共38位,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16岁。今年新东苑沪剧团与保利上海市城市剧院联手,成立了少儿沪剧团,整合双方资源,为少年儿童提供专业的沪剧培训和专业的舞台实践机会。

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将沪剧艺术与新时代文化相结合,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借助现代科技,创新发展、利用新媒体的平台,让沪剧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艺术走进生活,让生活更加艺术化。祝沪剧艺术一路繁花。

猜你喜欢
沪剧演艺音乐剧
初中艺术教育沪剧非遗传承的实践探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原创大型沪剧《担当》演出成功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艾玛·斯通:为演艺而生
沪剧《雷雨》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