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之旅

2024-06-21 13:55洪佑良
书屋 2024年6期
关键词:孔林杏坛孔庙

洪佑良

曲阜,山东南部一个县级市,因为圣人孔子而闻名于世。怀着虔诚的心情,我前往曲阜,拜谒了孔庙、孔府和孔林。

孔庙与孔府相邻,是汉代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堂。对于孔子的祭祀,始于其殁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曲阜孔庙仿宫殿之制,共分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十七座碑亭,保存完好、规模宏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随着人群来到孔庙门口,便看到一座牌坊,四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坊额上刻有“金声玉振”四个红色大字,落款为明朝著名书法家胡缵宗。古时奏乐,以击钟开始,即“金声”,以敲磬告终,即“玉振”。“金声玉振”寓意孔子思想集古先贤之大成,颂扬孔子对文化教育所作的巨大贡献。过了石坊后是一座小桥,名曰泮水桥,桥东西两侧各有一块两级的石碑,又叫下马石,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见到此碑,文武百官、黎民百姓必须下马下轿步行前往,以示尊敬,甚至连皇帝都得下辇步行,可见孔庙的尊严。

紧接着就是几道象征权威、尊严和地位的门坊,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和大中门。每一道门的名字都有讲究,或出自名句,或为帝王所赐,均为表彰孔子功德所建。每过一道门,我都有穿越时间的感觉。

过了这几道门就到一个空地,地坪十分宽敞,内有四座大碑亭,矗立着四块厚重的石碑,均由赑屃驮负。站在碑前,敬畏感油然而生。四座碑亭分别为洪武碑亭、永乐碑亭、成化碑亭和弘治碑亭,系当时皇帝御赐。旧时规定,只有皇帝御赐的碑才可以使用赑屃驮负。其中立于东边的成化碑上有明宪宗朱见深撰的碑文:“朕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无焉。”“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

奎文阁为孔庙的藏书楼。奎乃古代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之一,称奎星,也叫文曲星、文昌星。民间认为奎星是主宰文运之神。后人把孔子演化为天上的奎星,将藏书楼也称奎文阁,里面珍藏着历代帝王所赐书籍、手书墨迹和圣旨原件,极为珍贵。

大成门是一扇常年关闭的门,古时只有帝王才能通行。在大同门石阶东侧,有一株用石栏围着的高大桧树,旁边立着一块小石碑,上面刻有“手植桧”三字。相传此为孔子亲手所植,高二十米,粗可合抱,历千年风霜,岿然不动,树皮的褶皱里写满了沧桑,今人仰望,引发思古之幽情。据载,此桧多次枯死,多次复生。巧的是,几次枯死均为时局动荡、国运多舛的年代,而复生时恰逢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这株手植桧的枯荣,仿佛关乎封建统治者的命运和王朝的兴衰,更加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大成门侧,伫立着一座精致两层小阁,朱红廊柱,金色屋顶,黄色琉璃瓦,两层中间挂着一块蓝色竖匾,上有两个金色大字“杏坛”。相传孔子当年在此设坛施教。《庄子·渔父》中记载:“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孔子在这里向弟子传授六艺,解答各种疑惑,涉及天文地理、出仕为官、国家治理和为人处世。想象当时的情景,很多人慕名而来,聚集在杏坛周围,有来自陋巷的颜回,有富甲一方的子贡,有人在这里启蒙,有人在这里提升,成就了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万世师表地位。我站在杏坛前,仿佛穿越了时间,与圣人对话。

孔庙的核心是大成殿,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意,原名文宣王殿、宣圣殿。历代帝王不断加封扩建,清雍正年间扩建成现今规模。孔庙巍峨壮丽,气势恢宏,黄瓦飞甍,雕梁画栋,秉承了中华建筑的美学精华,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祝殿并称东方三大殿。郭沫若游孔庙时曾写诗道:“石柱盘龙二十株,大成一殿此尤殊。先知先觉人称圣,老圃老农自服输。解道乐云岂钟鼓,还明劳教不分途。天工开物眼前是,梓匠何曾读圣书。”大成殿正中立着雕龙贴金的巨大神龛,里面供奉着孔子塑像。与我们平常在各种图画中见到的孔子像有一些不同,此像面颊略长,显得有些清瘦,头戴冕旒,手执镇圭,更像是一个古时的帝王。相传,孔子生有异相,有异相者必有大成就。殿内外悬挂着很多匾额,其中有康熙皇帝的“万世师表”、雍正皇帝的“生民未有”和光绪皇帝的“时中立极”,尽是赞美之词。

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下令把孔子生前居住的三间草房立为孔子的祀庙。后人又将孔子生前所穿过的衣物、乘过的车、用过的琴等遗物收集于孔子祀庙内,这就是孔庙的雏形。真正使祭孔成为官祭,并在民间兴起,已经是孔子死后二百八十三年后的事了。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十一月,高祖刘邦自淮南还京,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亲祭孔子之先。其后,元始元年(1),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自此,孔庙愈受重视。东汉建武五年(29),光武帝过阙里,命祭孔子。明帝、章帝、安帝均曾到曲阜祭祀。永兴元年(153),汉桓帝下诏重修孔庙,任命孔和为守庙官,并立碑以记。此后,各地书院和朝廷贡院内都立有孔子塑像,以求学子得到孔子的庇佑,文运昌盛,金榜题名。

孔子的地位到了清朝已经与皇帝相提并论,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帝王。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有其复杂的背景。满人马背上打天下,勇猛善战,所向披靡,建立了清朝,而治理国家却没有什么经验,既缺少人才,也缺乏一套安邦治国的理论体系。儒家文化讲究中庸,提倡以礼制规范人的言行,正是清朝帝王所需要的。因此,敬重孔子、推崇儒教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能网罗人才,为己所用,又可以笼络民心,安抚百姓。康熙皇帝在南京祭祀明孝陵时,曾放声大哭,感动了一大批汉籍官员,一时成为天下美谈。其实,他哪里会为前朝的朱元璋而痛哭流涕呢?这大概是他作为政治家的智慧吧。

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孔林占地三千多亩,筑有长达七公里的林墙,面积比曲阜城还大。

孔林曾遭到过一次大劫,差点毁于一旦。史书记载,秦始皇当政后,实行“焚书坑儒”政策,派兵抄了孔庙。幸亏孔子九代孙孔鲋看到当时秦政的暴虐,防患未然,将《论语》《孝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砌于祖堂的墙壁,躲过了这次劫难。秦始皇没有得到片言只字,便对孔子墓地大肆发掘,唯恐典籍藏于地下。他甚至认为孔林是风水宝地,派人在孔子墓与孔子居住的阙里故宅之间挖了一条人工河,意在破坏孔子坟墓的风水,那条人工河就是现在的洙水河。孔子当年为自己选墓地时,认为曲阜城北风水虽好,就是少了一条河,不想后世有人帮他实现了这一愿望,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孔林不仅是孔子家族墓地,还是一个面积广阔的人工植物库,十多万株不同种类的珍稀树木郁郁葱葱。由于一直受到严格的保护,除了正常老死枯萎外,孔林之树几乎没有被砍伐过,有的树龄高达千年。这些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营造出了一个温湿的小气候。历史上山东曾有多次大旱,赤地千里,唯独孔林中的树木不见枯萎,土壤也不过分干燥。正是这些根系发达的大树托起了另一片天空,可防止土壤中的水分快速蒸发。

在孔林密密麻麻的坟茔中,有许多墓的主人都是为世人所熟知的。如:《中庸》的作者孔伋,是孔子的嫡孙,元朝时被封为“沂国述圣公”;“融四岁,能让梨”的孔融,他是孔子第十九代孙孔宙的第六子,在文学上成为一代大家,为“建安七子”之一;清初著名剧作家,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因一部传奇剧本《桃花扇》闻名于世,“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些知名人士的墓为孔林增添了文化色彩。

猜你喜欢
孔林杏坛孔庙
山东曲阜孔林面积流变及其历史意涵
从精神分析角度浅析《等待》婚姻困境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杏坛学人风采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芳华正茂 杏坛春来
——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学组)分区赛掠影
杏坛学人风采
杏坛之歌
《等待》中孔林的心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