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视角下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2024-06-20 12:38张荣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传播策略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KY1477)。

作者简介:张荣格(1991-),女,广西桂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本土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翻译理论与实践。

摘要:国际传播视角下,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是广西壮族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门面和窗口,直接影响着外界对广西壮族文化的认知和评价。该文从国际传播视角出发,以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针对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的传播策略粗放化、研究维度单一与翻译规划不足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精准国际传播策略渗透传播体系、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翻译规划三大国际传播策略。笔者希望通过优化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策略加强民族文化自信与认同,将广西壮族文化的精髓和特色传播到世界各地,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和影响力。

关键词:国际传播;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传播策略;文化交流;少数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b)-0046-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xi Zhuang Cultur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ZHANG Rongge

(Beihai Vocational College, Beihai Guangxi, 536000,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system of Guangxi Zhuang culture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t serves as the facade and window of Guangxi Zhuang culture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directly influencing how the outside world perceives and evaluates i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system of Guangxi Zhuang cul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ddressing the issues 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Guangxi Zhuang culture, such as the extensive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single research dimensions, and inadequate translation plan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hree targete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filtrating precis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to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a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training system, and improving translation planning. The author hopes to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and identity of ethnic culture by optimiz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Guangxi Zhuang culture, spreading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xi Zhuang culture to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and enhancing the reputation and influence of ethnic minority cultures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uangxi Zhuang culture; Foreign Discourse System; Communication strategy; Cultural communication; Ethnic minority culture

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是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子体系,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1]。广西壮族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极具地方民族特色,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加强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必要且重要。当前,缺乏行之有效的国际传播策略是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传播策略粗放化、研究维度单一和翻译规划不足等问题。提升广西壮族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对构建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有深远的影响,不仅有利于塑造广西壮族文化的对外形象,提升其在国际上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还能增强国际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为此,笔者提出精准国际传播策略渗透传播体系、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和完善翻译规划的国际传播策略,冀望极具本土特色的广西壮族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为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做出贡献。

1 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现状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自治区,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也有海上通道的自治区,区域内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在文化对外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自2015年3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起,加强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便成了构建广西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遵循[2]。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特色是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围绕面向东盟传播壮族文化的主题,广西打造了跨国春晚、中国·东盟青少年民族歌会、中国·东盟戏剧周等,并以“壮族三月三”“刘三姐走东盟”、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等项目为契机向东盟国家与世界人民展示广西壮族优秀传统文化。

媒介作为全球化的工具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着文化同质化和均质化的发生[3]。海外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是加快构建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的驱动力。近年来,广西文化与旅游厅通过多种形式、各种渠道积极传播壮族文化,在多个海外社交媒体设立了“Discover Guangxi(发现广西)”“Splendors of Guangxi(壮美广西)”等官方账号,在4个海外社交媒体发布400多条信息,覆盖人数超过90万。海外官媒对广西壮族特色文化的宣传,取得了积极的国际传播效果。

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在语言文化交流、教育和学术对话、经贸旅游合作等领域与东盟国家进行深度对话,促进了广西壮族文化在东盟国家的传播。但除东盟以外的其他国家,广西壮族文化的影响力和魅力仍然有待提升。总体而言,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2 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国际传播困境

2.1 传播策略粗放化

文化对外传播必定要聚焦国际传播效果。在构建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对于国际传播的效果监控十分重要。研究显示,广西壮族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总体呈现粗放化。其一,信息传播碎片化。广西壮族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缺乏连贯性和统一性,不同部门、机构采取独立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导致信息传播效果不明显,难以形成统一的对外话语风格。其二,传播内容单一化。广西壮族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呈现单一化的形象和内容,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的文化元素或形象,缺乏对广西壮族文化多样性的全面展示,影响国际受众对广西壮族文化的全面了解。例如:提到广西壮族,最为外界熟知的只有“山歌”文化,然而“那”文化(稻作文化)、“布洛陀”文化(智慧祖神文化)、铜鼓文化、“蛙”图腾文化等其他内涵丰富的文化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其三,传播渠道扁平化。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飞跃式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主张综合利用多种媒介[4]布局国际传播网络。而广西壮族文化在国际传播中没有充分利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平台,过度依赖传统的文化推广方式和传播渠道,难以适应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西壮族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如传播广西壮族文化的渠道大多局限于国内的官方微信号、微博、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国外社交平台、国际线下文化交流活动、新媒体推广等的传播方式不够活跃。其四,品牌形象混乱化。广西壮族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品牌形象混乱,使得外界难以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广西壮族文化的特色和价值。如在搜索引擎Bing(必应)的国际版上输入广西壮族服饰时,甚至会出现其他少数民族服饰;又如对广西壮族著名的“文化符号”“刘三姐”的翻译有“Sanjie Liu”“Liu Sanjie”“Third Sister Liu”等版本不一的宣传。这些缺乏严谨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标识,导致广西壮族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形象模糊,影响了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2 研究维度单一

目前,对于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政治学、翻译学或语言学等单一学科维度。实际上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牵涉多学科综合研究。从单一学科角度展开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使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必定大打折扣。从政治学角度来看,构建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文化特色、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根基。站在语言学与翻译学角度来看,语言是民族文化内涵的活载体,翻译是话语体系输出的符号,对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语言学与翻译学研究是重中之重。广西壮族有自成体系的壮语,语言内蕴文化,必须对壮语这门语言有足够深刻的认识才能精准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而文化的精准传播倚仗于对外译介质量,只有同时深谙广西壮族文化特色、掌握出色的翻译能力,才能在对外译介时将壮族文化的特色与内涵有张力地对外表达。如何将壮族文化呈递到国际舞台上,又依赖于传播学和信息技术学等的研究。因此,打造综合全面的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必须树立跨学科研究的思维。然而,目前对于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学科,对特色学科的交叉融合缺乏前瞻性的规划[5]。

2.3 翻译规划不足

由于语言思维习惯的巨大差异,在对外译介广西壮族文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文化误解[6]。广西壮族传统的文化符号、俗语谚语、比喻修辞等并不为国际受众所熟悉,如表示广西壮族聚居地貌特征的“八山一水一分田”、表示当地气候特点的“四时皆似夏,一雨便成秋”、反映物象的“鸡不入舍雨将来”等所表达的文化内涵,由于受到翻译质量的影响,加之无法找到对等的文化意象,使国际受众难以理解语言背后内隐的文化。广西壮族文化对外传播缺乏统一规范的翻译规划,尤其是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研究。如对广西壮族特有的神话人物“姆六甲”“布洛陀”等的翻译是采用归化翻译策略还是异化翻译策略。又如,对壮族谚语“一只青蛙坏了一锅汤”[7]采用直译法还是意译法。这些翻译标准的规划都将直接影响国际传播效能。翻译规划不足很可能会导致广西壮族文化的思想内涵无法精准传达。在国际传播中,翻译是构建文化形象的重要环节,如果翻译不够规范、准确,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广西壮族文化形象的清晰度和统一性。

3 基于优化国际传播策略的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3.1 使精准国际传播策略渗透传播体系

精准国际传播是国际传播和精准传播的融合[8]。精准国际传播可有效瞄准对外传播对象,从而精确达成目标。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方式要从粗放化向精准化转型。第一,要确保信息传播的统一连贯化,即建立统一的信息传播平台和中心,统筹协调各部门和机构的传播活动,确保信息传播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制定统一的传播标准和规范,明确广西壮族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重点和方式,避免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现象。第二,要注重传播内容的丰富多样化,如全球最大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要根据国际受众,结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审美偏好再次创作。此外,借助“山歌”文化的知名度,精准锁定广西壮族文化精品“出海”战略,穿插宣传其他广西壮族文化,注重广西壮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化的传播,确保传播内容丰富多彩、立体全面,展现广西壮族文化的多元魅力。鼓励不同领域、不同主体参与对外传播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和视角,丰富传播主题和形式。第三,要重视传播渠道的多元立体化,开拓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交平台、线下活动等,以覆盖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群体。制定针对不同传播渠道的专门策略和计划,针对性地进行传播内容和形式的调整和优化。利用人工智能、融媒体与全媒体技术等打通海外传播渠道[9],根据算法精准投流、模式整合创新、全方位多角度推送内容的方式使广西壮族文化实现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的表达。第四,要构建标准稳定化的品牌形象,即建立统一的文化品牌形象和标识,强化广西壮族文化的品牌意识和价值观念。加强品牌形象管理和维护,规范对外传播的内容和方式,确保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和稳定性。综上所述,通过使用精准国际传播策略渗透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的方式,充分激活国际传播动能[10]。

3.2 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涉及政治学、语言学、翻译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相结合[11],若涉外人才不具备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则很难提升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实现学科研究之间的融合发展,培养融通型对外翻译传播人才是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必要路径[12]。构建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必须建立跨学科的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应设计跨学科课程体系,将政治学、语言学、翻译学、传播学等学科融合授课,课程内容应涵盖广西壮族文化的历史、语言、习俗、艺术等方面,以及国际传播理论、跨文化沟通技巧等内容,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跨学科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上,强化实践性教学项目,如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通过实践性教学项目,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际交流合作上,加强与国际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学术交流活动等。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学术资源,拓展其跨学科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导师制度建设上,导师应具备跨学科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术和职业指导,帮助其在跨学科领域获得更深入的发展。通过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视野和全面的思维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遇到的挑战。

3.3 完善翻译规划

对受众而言,翻译是确保“我们在同一个频道说话”的必备条件[13]。首先,构建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应建立专业的翻译团队,确保翻译人员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和传达广西壮族文化的内涵。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差异,还要建立多语种翻译团队,覆盖主要的国际语言,尽可能确保信息能够传达到不同的受众。尤其是要发挥地缘优势,打造“壮语+汉语+英语+东盟小语种”的多语人才培养路径。其次,建立统一的翻译标准和指南,明确翻译原则、术语规范、风格要求等,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标准化的翻译流程有助于提高文化传播的质量。另外,注重技术支持和工具应用,利用翻译工具和技术支持,提高翻译的效率。例如:利用AI机器翻译、术语库、翻译记忆库等工具,加快翻译速度,降低错误率。最后,要设立反馈机制,接受用户、客户和受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翻译工作。持续改进是翻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不断优化流程和提升能力,提高对外译介水平。广西壮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对外传播不仅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更是丰富多元文化的展示。因此,需要重视翻译规划,注重翻译的质量和效果,让广西壮族文化的声音传遍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尊重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4 结束语

在国际传播视角下研究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不仅是广西壮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探索,更是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与实践。在构建广西壮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广西壮族文化的深入理解,注重文化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积极探索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传播策略和方法,才能为促进民族团结、文化多样性和世界和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曾路.探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之主流文化价值观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26-29.

[2] 刘伯贤.抓住三个关键点 倾力打好“东盟牌”:关于加强广西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思考[J].对外传播,2017(1):70-72.

[3] 于晓植.新媒体时代中国文化传播的资源活用与方式变革[J].艺术广角,2022(5):108-115.

[4] 刘颖,孔倩.中国非遗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研究:范畴与方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7):64-69, 136.

[5] 郭云泽,论“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的基本意涵与话语体系建构[J].科学社会主义,2023(1):99-108.

[6] 陈武.翻译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话语体系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17(7):92-95.

[7] 滕凤鲜.广西壮族风土谚语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3.

[8] 王丽娜,高协平.我国精准国际传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外国语言与文化,2022(6):54-66.

[9] 赖风,郑欣.人工智能算法与精准国际传播的实现路径[J].阅江学刊,2021(6):77-87,136.

[10]段鹏.当前我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8):1-8.

[11]胡安江.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研究现状评述与研究路径探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5):3-17.

[12]吴赟.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译介与传播研究:概念、框架与实践[J].外语界,2020(6):2-11.

[13]祝朝伟.翻译的话语等效与对外话语传播体系创新[J].中国外语,2020(2):4-12.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传播策略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