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运峰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促进“教—学—评”一致性是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教学上,注重生活实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学习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0-0052-03
“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教师将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和课程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确保教学的高效性,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对“教—学—评”一致性内涵的理解
“教—学—评”一致性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是一种高效的实践模式,其核心在于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在这种模式中,“教”不是教师的单向传授,而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为基础;“学”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需要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实践;“评”不是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而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旨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一致性强调三个环节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评价反馈;而评价则需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以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居于核心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以教学目标为引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都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确保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升学习效率。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过程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视为积极、主动的知识探求者,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
(三)多元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意味着,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等多种方法。
三、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建议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全面落实“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怎样评”。这六大方面相互关联、相互支撑,构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框架。教师需要对这六个方面进行整体把控和设计,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教什么”与“怎样教”
教师需要在“教什么”与“怎样教”中把握教学的明线与暗线,通过精确把握教学的明线与暗线,确保学生获得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
1.明线:明确的教学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应以教材为主。
七年级上册教材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该册内容不是知识点的堆砌,而是围绕学生成长的核心,巧妙地整合了学习、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等多个话题。每一个话题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引导学生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七年级下册教材则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索青春期的各种疑惑和感悟。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萌芽期,对情感、集体建设、法治等方面都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教材正是捕捉到了学生在这一关键时期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思考。
八年级上册教材能为学生的认知打开一扇窗,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的小圈子,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深化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勇担社会责任”等。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人,与这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八年级下册教材能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初中法治教育的专册,它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如“坚持宪法至上”等,为学生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提供有力的武器。通过八年级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九年级的学生逐渐成熟,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感悟能力都在快速提升。随着九年级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九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引导学生强化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深刻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身份并引以为豪。通过学习和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同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九年级下册教材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仅仅了解自己是不够的,学生需要站在世界的舞台上看待问题,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九年级下册教材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通过引入各种国际元素和跨文化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更广阔的世界。
2.暗线:潜在的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材编写的重要暗线。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在教学“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师长情谊”“生命的思考”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敬业、诚信、爱国、友善等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观进行讲解。通过讲授这些具体的价值观,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并在潜移默化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落实、落细、落小”的原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不仅要在知识传授中显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还要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等隐性方式,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种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出发,逐渐扩展到更广阔的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真正成为具备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什么”与“怎样学”
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什么”与“怎样学”。
1.学什么
基础知识: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的基础知识,如法律的基本原则、道德规范等。
价值观与态度:学生需要理解并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直、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
实际应用能力: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道德准则和法治知识解决问题。
批判性思维:学生需要学会对道德和法治课的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不盲从,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2.怎样学
案例分析:引入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实践: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自我反思与互评: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同时鼓励学生互评,让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培养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过程中,评价应贯穿始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评价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课程标准,又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评什么”与“怎样评”
将评价深度融入课堂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新方向。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评价的核心目标是将知识掌握、技能发展与价值观导向融为一体,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需要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完美融入教学活动,将评价深入贯彻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通过采用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获得自信,并找到前进的方向。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的核心知识,抓住学科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统编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尊重他人”时,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生在讨论结束后明确表态,无论他人的家境、社会地位、身体条件如何,都不会轻视或歧视他人。当然,教师应该要意识到,让学生真正尊重他人,还需要让学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教师在课前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以了解学生最尊重的人是谁。这次调查在班级60人中展开,共收到有效问卷60份。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以确保学生的自由表达和真实回答。统计结果如图1。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成功地了解到学生最尊重的人是谁,并据此在课堂上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大家这样选择的理由有哪些?”学生在讨论中提到了职业差异、亲密关系以及这些差异对他们自身的影响。接着,教师给学生讲述老一辈革命家慰问环卫工人的事例,并提问:“为何老一辈革命家会抽出宝贵的时间亲自慰问环卫工人?”学生回答道:“因为环卫工人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我们打造整洁的公共场所。”教师追问:“那么,学校里的保安、清洁工和食堂师傅是不是也在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着各种保障?我们对他们的言行或态度是否存在问题?”为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问候保安、清洁工、食堂师傅等校园工作人员,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心。如果学生能在课后很好地完成这项作业,教师应当在下一堂课中表扬他们的行为,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本节课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成功引导学生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将所学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从本节课的教学可知,教师的评价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使学生深刻理解尊重他人、关注他人、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不仅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蒋凤.做好教学评一体化 落实“双减”提高质量: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3):12-14,65.
[2] 王渊.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1(3):130-131.
[3] 范晓琪.“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探索[J].现代教学, 2019(18):52-54.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