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的赛风赛纪治理体系建设思考

2024-06-19 07:23:01蔡诚
校园足球 2024年1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校园足球

蔡诚

摘要:研究基于校园足球立德树人的发展理念,结合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探讨校园足球赛事中组织者的行为方式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以及校园足球发展目的与价值体现。研究认为,在校园足球的发展过程中,赛风赛纪实质是校园足球管理及教育价值的体现,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赛风赛纪的显性辅助,这一过程中相关参与者,包括教练员、教师和组织管理者等需要将对学生教育的关注作为赛事建设的基础,并作为自身专业与工作开展的前提。

关键词:治理体系;校园足球;赛风赛纪

校园足球是中国足球改革的基础工程,是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示范引领的主要项目。在教育部主导下,校园足球搭建起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联赛为主的竞赛体系,并围绕校园足球竞赛建立了多层级管理体系和人才选拔机制。然而,“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未能得到贯彻落实。将竞赛成绩等同于校园足球发展业绩,导致锦标主义在校园足球中泛滥,校园足球围绕比赛成绩出现诸多异化现象[1]。2023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违规处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试行)》),旨在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竞赛的赛风赛纪治理体系,让校园足球竞赛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

一、校园足球竞赛赛风赛纪的问题分析

赛风赛纪是体育工作的生命线、高压线,也是足球行业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抓好赛风赛纪是推进校园足球深化改革,促进足球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各级各类校园足球赛事的开展,相关赛场违规违纪屡次发生,严重侵蚀了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危害校园足球形象,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锦标主义泛滥,竞赛思想异化

由于足球运动的竞技性,各学校代表队通常会以成绩作为标准,在竞赛成绩“指挥棒”的压力下,教师或教练员通常会忽视学生思想引导,在极端情况下会发生言语暴力、指责裁判甚至肢体冲突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不利于校园足球风清气正文化氛围建设。

2.参赛人数增加,有证赛事不足

升学压力是每一名学生必须面对的,通过校园足球比赛取得运动员等级证书,从而成为体育特长生走进高等学府已经成为多数体育生可选择的方式之一。同时,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学校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成立校队。然而,目前校园足球联赛规模和能参加的比赛不足以支撑如此规模的体育生取得运动员等级证书。因此,往往会出现冒名顶替、证书造假和默契球等问题。

3.裁判选派不当,造成执裁不公

在足球比赛中,裁判员代表公平与公正,水平较高的裁判员可以使比赛进展得更加顺利。然而,在校园足球比赛中,由于资金以及赛事水平的制约,往往会由各级足球协会自由选派裁判员,这些裁判员水平参差不齐,主观判罚比较明显。对裁判员的选派流程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裁判员出现能力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裁判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产生负面影响。

4.监督管理松散,往往流于形式

作为纪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监督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个岗位。根据调查发现,上海市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中,部分队员与教练员对比赛监督的工作并不了解[2],导致比赛监督的工作并未执行到位。如果在比赛中不能有效做好监督,容易使比赛缺乏公信力和公正度,造成赛风赛纪的缺失。为了预防和遏制各类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教育部出台《办法(试行)》,《办法(试行)》分为五章共三十五条,对校园足球竞赛违规违纪行为以及应当受到的处理或处分做出明确规定。《办法(试行)》指出,针对竞赛组织单位和参赛单位的违规行为,将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检查整改、退回奖项、取消称号和资格、取消评优资格等处理或处分;针对竞赛组织人员和代表队工作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将视情况给予警告、记过、取消评优资格、降低岗位等级、撤职等处理或处分;针对运动员的违规违纪行为,将视情况给予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等处理或处分[3]。这充分表明,教育行政部门将以最大的决心、最坚定的态度和最严厉的措施,坚决杜绝校园足球领域种种不良风气,全力以赴把赛风赛纪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公平公正的竞赛秩序,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竞赛环境,推动校园足球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校园足球竞赛赛风赛纪的治理体系

推进校园足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新时期校园足球工作的主要任务。《办法(试行)》明确提出:“校园足球竞赛是校园足球育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动员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校园足球竞赛有关工作人员的第一身份是教育工作者,校园足球运动员的第一身份是学生,校园足球竞赛是学校教育的延伸。”[4]通过强化赛风赛纪建设,推进校园足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更好地发挥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1.弱化锦标主义思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就是校园足球工作者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这既包括校园足球的领导者,也包括基层教练员和裁判员等。广大校园足球工作者应当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遵守并践行竞赛规则,形成守法、遵规和守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比赛中保持冷静,避免因为场上情况导致心态失衡,从而做出有违赛风赛纪的不良行为。

2.加快建设赛事治理体系,推动校园足球多元发展

目前,校园足球赛事相对较少,与日益增加的校园球队数量比例差距逐渐拉大。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快赛事治理体系建设,加大校园足球赛事普及力度,推进校园足球联盟发展。同时,积极推动校园足球多元发展,鼓励“社校融合”,让更多青少年学生热爱足球、享受足球,并且能够参与到比赛中[5]。

3.完善裁判员培育机制,开展裁判员专项学习

优秀的裁判员可以较好地把控比赛,让比赛流畅公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双方队员不良情绪的产生。因此,需要定期组织裁判员学习,保证其水平能力的不断提升,校园足球联赛组委会也需要启动裁判员专项资金,吸引优秀裁判员加入,从而转变赛风赛纪。

4.强化比赛监督管理,充分赋予比赛监督权力

重视监督、执法理论的学习,定期组织比赛监督培训并进行考核,加强对比赛监督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同时,要建立行业自律约束机制,让其从自身要求自己,加强社会角度和舆论监督,配合公安等相关部门建立联赛的长效监督机制,从而树立纪律监督的权威性,避免监督体系流于形式。

5.加强赛风赛纪教育,树立教育底线思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单位、学校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全面履行本地区的行业指导和监管责任,紧盯校园足球“赛场暴力、假赌黑”等问题,对于赛风赛纪的涉事人员要秉承“零容忍”的态度,依规依纪、从严处罚,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足球竞赛环境。同时,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多措并举引导广大青少年运动员以规则为准绳,学习规则、掌握规则、敬畏规则,培养规则意识。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自觉树立公平竞赛意识,学会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尊重自己、尊重足球运动,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阳光向上的良好形象。

三、结论

我国校园足球改革进入啃“硬骨头”的“深水区”,深化改革、实现突破的任务艰巨繁重,《办法(试行)》能有效净化赛风赛纪,保证校园足球健康可持续发展。校园足球竞赛的组织和参与单位应结合自身的问题,认真学习《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准确理解并落实好各项规定。通过严抓赛风赛纪,持续推动校园足球运动管理制度化、法治化发展,推进校园足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李增民,段锐.从现代足球起源与传播看校园足球的功能与价值[J].体育学刊,2022,29(4):86-91.

[2]邵裕.上海市大学生校园足球联盟联赛竞赛管理机制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22.

[3]黄继坤.江苏省青少年竞赛赛风赛纪管理机制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0.6.

[4]杜高山,王欢,张新定,等.事故致因理论视域下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风险管理探郦[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3,43(3):17-26.

[5]马子鹏.“双减”视域下青岛市市区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策略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23.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研究共同体”专项课题“基于儿童运动启蒙的幼儿园足球课程游戏化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Fjyugzx23-00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校园足球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英国青少年速度与灵敏训练方法介绍与启示
体育教学(2016年10期)2016-12-01 00:37:51
校园足球氛围构建下大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调研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39:40
校园足球背景下高校足球技战术发展的思考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17:42
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45:53
校园足球发展存在的问题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4: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