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绿茵”“足”够精彩

2024-06-19 07:23林宇
校园足球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场地绿茵足球场

林宇

体育场地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础条件,一些城区学校的场地空间和条件有限,导致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笔者以无锡市广勤中学为例,通过对城区小场地学校(图1)进行合理布局、细致规划与有效设计,充分挖掘小场地“潜能”,创新开展有效的足球教学、训练与比赛,探索城区小场地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新路径。

一、合理规划,完善制度

校园足球的有序推进离不开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规划和顶层设计。学校在校长办公室领导下成立了无锡市广勤中学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全面协调统筹校园足球工作。分管领导担任足球专项组组长,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和体育组负责校园足球工作的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制订《广勤中学校园足球工作制度与细则》《广勤中学校园足球训练竞赛体系》《校园足球安全预防方案与后勤保障制度》等文件,为校园足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因校制宜,经济安全

首先,需要关注学校南北布局的特点以及运动区与教学区紧密相连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活动场地时,要重视足球小场地的安全性。其次,大部分城中学校未配备足球场,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校园空间内合理规划出小足球场就成为布局设计的关键因素。此外,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同时,还需考虑其他体育项目的正常开展。如何合理协调足球活动区域与其他训练场地的共存问题,也是学校体育工作必须全面考虑的重点。最后,学校运动场地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场地磨损率较高,且场地维护专项经费有限。因此,在场地设计与布置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经济性原则,确保场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合理利用零散空间,巧妙设计“微型足球场”

根据学校运动场的特点,充分利用好田径场周边活动空间,在不影响全校主体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下,有效提高零散场地的使用效率。将这些小场地划分为“微型足球场”(图2),用于技术训练和1VS1、2VS2的微型比赛区域。考虑训练和比赛的安全性,在此区域的主体地面铺设人工草坪(若是大理石或水泥地面,建议先将主体地面改为质地软弹的橡胶场地,再铺设人工草坪),并根据学校零散场地的形状精确切割人工草坪,形成特制面积的小球场。相较于传统天然草坪,人工草坪维护成本较低,且受恶劣天气影响小。鉴于学校生均活动面积受限,设计的“微型足球场”有助于日常足球训练和教学的开展,可实现多班级多场地同时使用,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和训练的效率。此外,受小场地面积限制,学生需在练习中更加注重足球基本技术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在球门设置方面,利用操场周边的墙面标记定点球门,并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描绘,或摆放充气式小球门或简易折叠小球门,便于收纳和摆放。

2.充分开发资源,引入笼式足球场

学校主场地由200m塑胶跑道“嵌入”2块篮球场构成,其设施标准难以达到建设正规足球场地的要求。鉴于城中学校通常临近居民区,足球运动会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为弥补这一不足,充分发挥场地“潜能”,“搭建”移动式笼式足球场,通过在场地周围设置一定高度的移动围栏(图3),以有效缩短捡球时间并降低对居民区的干扰。笼式足球的场地尺寸通常为25~42m长、15~25m宽,通过不同颜色线段划分,巧妙结合篮球场地,实现“移动式”笼式足球场的改造。为兼顾篮球场的多功能用途,满足足球教学、训练与比赛需求,选择多功能篮球架(图4)。其上部为篮筐,底座选用配备足球门的多功能球架,兼顾器材兼容性,提高场地使用效率,既保障了篮球场的原始功能,又彰显出笼式足球场的独特价值。

图3 移动围栏  图4 多功能篮球架

三、合理谋划,多措并举

1.依托“1+N”大课间,巧用足球“技能田字格”

鉴于运动场地狭长分布的特点,学校巧妙地规划多个方格场地,构建出富有特色的广勤中学大课间活动——“1+N”大课间模式中,其中“1”代表选择一项球类项目,“N”代表学生依据个人兴趣进行自主选择的项目,促进学生掌握多种技能。在大课间活动中设置足球“田字格”技能练习区(图5),利用“田字格”小场地区域,将足球基本技术的练习分散到各个小“田字格”中,在规定的大课间时间内,学生进行循环练习,从而提高球性和基本技术能力。此外,方格的设置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包括球性练习区、运球技能练习区、传球技能练习区、射门技能练习区以及专项体能区。多年来,学校遵循“人人有空间,个个能提升”的原则,在有限的大课间时间内,保障每名学生都能充分练习。

图5 球性练习“田字格”分布

2.场地规则灵活化,小型比赛多样化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进一步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对学校小场地足球运动实施现状的研究发现,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小场地足球教学能满足课程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要求。在初中学段,学生掌握足球技能的关键在于建立清晰的技术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战术练习,并最终形成团队比赛的概念。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设置分级教学内容和分层竞赛项目(图6)。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具备一定的运控球能力,针对运、传、射等组合技术和简单战术开展教学,创设如单项趣味挑战赛和团队挑战赛等技能比赛活动(表1)。八年级设置进阶比赛内容,如小场地的4VS4或5VS5足球赛。九年级在兼顾体育中考足球考试内容的同时,进行简化规则的小赛季。在小场地比赛中,弱化后卫和前锋等角色,鼓励学生“扮演”位置灵活、角色多样的“球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足球技能,丰富比赛战术与策略。此外,设计班级联赛时,可在小场地摆放4个灵活可移动的小球门,以增加射门次数,提升比赛趣味性,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享受比赛带来的快乐。

图6 各年级分层竞赛项目

3.自制足球提兴趣,学科融合显魅力

小场地学校可活动区域大多为非草坪地面,空间也相对狭小,但由于球的反弹力较大不容易在小场地控制。在器材的设计和选择上,可以考虑“放气”足球和“自制”足球[1]。结合学校的劳动手工课程,开展“我设计、我运动”的自制足球手工大赛,融入个性化元素,突出器材设计的灵活性。在实际课堂实践过程中,发现利用“放气”足球和“自制”足球具有一定优势,一是足球滚动速度相对较慢,学生可在平整的非草坪地面自主练习,不受场地区域限制;二是能激发足球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女生参与练习时能充分体验足球运动的乐趣。

在推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足球文化的培育不容忽视。研究发现[1],大多数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理解仅局限于技战术层面,而在足球文化以及比赛赏析方面的认识尚待提高。因此,进一步深化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十分必要,如,将语文、美术等学科与足球运动相结合,举办校园足球手抄报大赛(图8)、“足”梦青春等绘画比赛(图9),以提升学生对足球文化的认知。

四、持续改进,有效评价

学校足球活动的开展与实施,需要多角度的评价。评价方式结合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大课间、课内外以及各类竞赛的情况,进行精细化的评分。体育组每学期根据学生的运动参与度、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团队贡献值进行评估。学期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将被评为“绿茵最佳班级”和“广勤足球活力个人”,并得到相应的表扬和宣传,由学校官方平台进行报道和推广。

在不断实践与总结的过程中,发现城市中小场地学校在推进校园足球活动中,仍需对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首先,在场地的规划与设置上,需要全面考虑全校的体育活动需求,细化场地区域,清晰标记地面位置以及配备简洁易收纳的专项器材,以便足球活动的开展[2]。其次,在开展足球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场地条件,分阶段、分时间段进行规划,合理有效地开展各年级课外竞赛活动。最后,在对校园足球内涵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挖掘其深远意义,借助德育和教务的特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与其他学科的优势整合,使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的同时,能够理解运动更深层含义。今后,学校将借助足球运动的发展经验和特色,持续探索城中小场地学校的体育特色发展之路,以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亚香.小场地运用需要大智慧—综合利用体育小场地的策略举隅[J].中国学校体育,2015(12):84-85.

猜你喜欢
小场地绿茵足球场
足球场上的“门神”
不同类型足球小场地比赛球员跑动表现及能量消耗的差异
绿茵少年
绿茵少年
绿茵少年
绿茵少年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小场地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格林森林流良者足球场
小场地对抗赛在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中的运用
去足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