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伟 汤国斌
在数字化转型成为各类学校发展的热点甚至是核心动力的当下,与数字化密切相关的数据治理工作越发凸显其重要地位。2022年,教育部启动了首批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工作,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G校)幸运地成为了第一批试点单位。G校明白,建设一个具有先进设计理念、高度信息化水平、密切结合学校实际的数据中心,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总体来说,G校的数据中心建设思路,可以用“融通、汇聚、补益”加以概括。
融通,就是融合打通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链。实现各部门数据的跨系统融合,最重要的是建立跨部门跨系统适用的数据标准。G校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中,先后建成了多个不同的应用系统,各系统数据标准不一,阻碍了数据的流通共享。G校每年需完成多项数据上报、申报等工作,如:国家级和市级质量年报、综合素质评价等。对学校而言,这些种类繁多的上报数据,存在数据的来源多头、内容冗余、更新频次不同等问题。为实现数字化转型,就需要建设一个能够居中统筹调度、统一数据标准、覆盖各类系统和各种上报数据的数据中心。
汇聚,就是汇集整理各部门各系统的业务数据。G校多年来建立的各种信息系统,数据存储和应用的方式不尽相同,很多“强势”的信息系统,如:教务系统、人事系统等,由于汇集了大量数据而占据优势,形成了多个事实上的节点数据中心。但是,这些节点数据中心的数据流向比较单一,基本只进不出,需要复杂的对接方式才能实现与其它应用系统的配合。G校数据中心独立运行,全面切断并接管了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流通和对接任务。简单来说,融通和汇聚做到了建立数据中心的前两步,即“挖池子”和“搭管子”,初步形成了一个数据存储、清洗、处理的基础结构。
补益,就是补充获取各部门各系统之外的必要数据。G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是“新城建设”,而是“旧城改造”。因经费原因,G校无法对旧有的各类系统进行大范围更换,也无法为各部门建立独立的应用系统。因此,数据中心除了数据治理的本体任务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必要数据的获取问题。G校基于数据中心底层结构,建立数据中台管理系统,解决了各应用系统之外必要数据的采集问题。各部门可以通过数据中台管理系统网页版入口进行数据的录入、导入、管理等工作。G校还同步建立了监督数据中心运行的预警系统,实时监控管理各部门数据录入等情况。补益是数据中心建设的第三步,可称为“装水表”。
除了技术上的精耕细作,要发挥数据中心的核心作用,最关键的还是要发挥人的力量。在建立数据中心的同时,也要同步建立一套改变学校师生数据使用习惯的制度,包括操作指南、数据督导、绩效评估等多个方面。技术的支撑和制度的保障,这是校本数据中心的两大力量来源,而数据中心是否有力量,则是新时代学校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