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 黄贤锋
作者简介:李奕(1975—),女,汉族,广西柳州人,本科,讲师,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数学教学和教育管理。
黄贤锋(1975—),男,壮族,广西柳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实现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作为数字素养教育的实施主体,教师职前的数字素养培养是此项任务中的关键。为培养师范生的数字素养,提高他们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以教师的数字素养培养目标和定位为出发点,通过对《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分析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及其对师范生培养的意义,探索通过师范生培养体系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教学方式改革和教育评价方式改革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培养。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6-0173-0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冲击传统的社会生活模式,深刻地改变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在教育层面,数字化时代对于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在信息获取、处理、评价和创新应用等方面灵活运用数字技术,有效地支持教学工作的开展。为此,国家大力推进教师队伍信息化和数字化教育,先后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纲领性文件,提出将数字技术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教育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师范生的数字素养,提高他们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目标及其定位
职业教育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具体来说包括掌握职业技能的专业知识;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具备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职业素养。依据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以下简称《简介》),共有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中等职业教育358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744个,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47个。具体到职业教育的教育类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只有幼儿保育,职业教育专科包括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学科教育等16个专业,职业教育本科仅有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的是面向小学和幼儿园、早教机构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人才。新版《简介》在职业面向岗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专业能力要求、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方式以及职业类证书获得等方面都提供明确而清晰的指导。高职教育16个专业中的目标培养定位几乎都提到要掌握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专业课程都提出要开设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职业教育师范生是为职业教育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能够适应各行业的发展需求,是要成为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和指导者,他们应该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个体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方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业升级,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与国家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密切相关。培养具有信息素养、掌握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的要求,是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的核心要求。
二、数字素养内涵解析
数字素养概念的提出始于1994年以色列学者阿尔卡莱,他认为数字素养是理解及使用通过电脑显示的各种数字资源及信息的能力。随着数据处理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更多的学者、国家和国际组织意图对数字素养的概念进行更准确的界定,如美国新媒体联盟认为数字素养是一种聚焦未来数字环境,在实践中能够运用复杂数字技能、多重分析意识和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必备技能。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将数字素养定义为个人在数字社会中生存、学习及工作所需的能力。
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提出“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数字素养概念在教育行业中被提出,是在我国于2023年召开的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会议的主题是“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会议上我国正式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标准,其中之一就是《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标准的提出对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数字素养是指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教师数字素养》给出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规定了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的要求,对未来教师应具备的数字素养进行描述。数字化意识是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和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发展的认识,愿意将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愿力;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是教师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它提出教师对多媒体、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理解要求,提出教师对数字化设备、软件、平台的认识和操作要求;数字化应用是教师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的核心,它是教师将数字化技术和资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反映;数字社会责任是教师正确使用数字化技术和资源实施教育教学的根本保障,它提出教师教育教学中应遵守的与数字化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规范;专业发展是支持教师应用数字化技术及资源开展教育改革创新和研究的保障,引导教师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教学时积极开展研修与创新。
总体来说,《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布在数字技术革命之下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第一,从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师应意识到需要具备相应的数据素养与应用能力,更加精准地把握每个学习者的学习发展变化;第二,掌握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所需的多媒体、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第三,自发培养数字化学习的规划设计能力,能够进行在线教学、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评价方式的能力,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干预,适需服务设计、即时提问、有效互动以及多元智能评价。
三、数字素养对师范生培养的意义与在师范生能力培养上的体现
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明确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能力,包括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结合《教师数字素养》,笔者认为应将数字素养纳入师范生培养体系,其数字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关系到未来智慧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数字素养对师范生培养的意义
首先,数字素养对师范生的培养具有教育意义。《教师数字素养》的第一要点即是数字化意识。通过培养师范生的数字意识,使他们理解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理解数字技术在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科技格局、文化格局、安全格局深度变革的重大影响,理解数字技术对提升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数字素养对师范生的培养具有专业意义。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要求师范生具备熟练的数字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类数字工具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通过培养师范生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估的能力,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培养数字素养,可以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水平,成为适应信息技术时代教学要求的合格教师。
最后,数字素养对师范生的培养还具有创新意义。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新的机遇。具备良好数字素养的师范生,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同时,数字素养能够帮助师范生更好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学科建设,促进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数字素养在师范生能力培养上的体现
通过对数字素养的培养,可以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也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因此,将数字素养融入师范生的培养路径研究应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这首先体现在师范生能力培养上。
1.提升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数字素养使师范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师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以便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科书。同时,数字素养还可以帮助师范生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的、有价值的资源,为教学提供支持。
2.提供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师范生通过运用多媒体、虚拟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数字工具和平台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使师范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3.培养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字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师范生不仅需要学会使用各种数字工具和软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师范生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可以面对各种教学挑战和问题,锻炼他们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人才。
4.帮助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数字素养的提升使得师范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还可以创造全新的教育模式。师范生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可以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更新与优化。
四、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一)课程设置体系的探索
课程是培养师范生基础素质的主要载体,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将数字素养的意识、技能融入课程,是有效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关键。师范生的课程设置,应加入强调数字素养的课程模块,包括数字技术基础知识、教育技术应用等内容,以帮助师范生了解并掌握数字化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从现有的课程体系来看,师范生课程体系一般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构成。在通识课程体系中,计算机课程或信息技术是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的基本渠道。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数字素养的培养则通过具体学科数字素养技术的应用融入教学当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和数字社会责任。在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重点开设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训练,全面培养师范生的数字素养。通过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师范生进一步认识和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作用于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课程内容体系的探索
围绕数字素养培养所设置的课程,要制订明确的数字素养培养目标,以确保师范生能够具备适应数字化教育时代的能力和素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课程通过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信息检索、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六部分的教学,实现基本数字素养的培养,但与《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关于培养具有数字意识、计算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数字公民的目标的差异性仍需要进一步厘清。通过对《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五个维度的解构,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对接,以便将师范生的数字素养培养整体落实在教学当中。就师范生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技能的培养来说,目前教师在课程中关于数字素养培养的目标及内容设计上仍有待提升。
以《教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各专业所列方向课程分析对数字素养培养的教学内容,见表1。
(三)教学方式创新探索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对师范生的能力培养需要包含数字素养的培养,将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融入传统的课堂教学,例如,利用互动式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帮助师范生提高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项目实践、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是要拓展延伸教学时空。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慧职教、智慧树等各类平台提供的教学活动视频、仿真实验视频、教学设计案例等数字化课程资源提供学生在课堂内外学习,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通过使用教学平台学习增强数字化手段融入教学的意识。
二是调整选用教学案例。为适应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形势,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有意识地摒弃传统教学组织案例,选用更适用于当前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的案例进行讲解分析,使学生在学习模仿教学组织时自觉地采取信息化手段培养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培养应在教学方法课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或者模拟情境等形式,让师范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字工具和技能,感受数字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育评价改革探索
围绕师范生的培养目标,适应数字化教学改革形势下的教育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师范生教育评价已经在探索运用多种评估方法进行有效评价,包括作品展示、项目评估、实践评价等。不过,在具体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指标设计、评价方式以及结果运用上还缺少对数字素养的考核评价。为此,笔者认为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字素养评价机制,注重对师范生数字化教育能力的评估和反馈。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师范生在数字素养方面的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
首先,在评价指标设计方面应考虑包括数字技术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搜索获取信息并进行筛选、整理、评估的能力,对数据、数字化材料进行编辑和创造的能力,数字环境中的安全意识和隐私保护能力,积极参与数字化技术应用与参与社会活动及担当社会责任的能力。
其次,在评价方式方面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评价。一方面,通过对师范生进行在线测试或者完成作业、项目来评价他们的数字素养水平,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记录学习行为和技术操作,评估他们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和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下对师范生的实践活动和实际观察评估他们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
最后,在数字素养评价方面要注意找出师范生在数字素养方面的短板和问题,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持续改善课程和教学支持体系,促进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五、结束语
师范生的数字素养培养关系到教师岗位全面数字素养的提升,关系到师范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因此探索其培养路径应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从师范生培养目标出发,对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深入剖析,希望通过对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式创新和教育评价改革这四个方面深入思考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的路径,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体系的改革,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出具备良好数字素养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袁旭,王碧静,徐洁.“互联网+新师范”: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6):87-94.
[2]王长杰.面向数字素养的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教师发展,2023(8):101-103.
[3]吴军其,任飞翔,李猛.教师数字能力:内涵、演进路径与框架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9):83-90.
[4]杨艺媛.《欧盟教育工作者数字胜任力框架》述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5):21-31.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