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三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2024-06-18 18:25:43王艳梅陈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物流融合

王艳梅 陈希

①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党业融合、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JSJG412);202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高职院校‘五扶共融、四方协同多元化学生资助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c/2021/34);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立项课题“‘蚂蚁精神课程思政品牌的创建与实践——以南京交院课程思政建设为例”(项目编号:2021JSJYDJ02112)。

作者简介:王艳梅(1968—),女,汉族,江苏赣榆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基层党建与创新、创业教育。

陈希(1984—),女,汉族,江苏泰兴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尤为迫切,传统专业教育已无法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在高职学校人才培养中,如何将创新思维、创新训练与创业孵化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正是众多高职院校在研究与实践的问题。主要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开始,构建“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的三创融合课程体系,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实施,推动“三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关    键   词]  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6-0073-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了较快发展,1997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项目开设了创新与创业方向课程,开启了高校自主探索的阶段。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启动创新与创业教育试点,立项建设了32个创新与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年,教育部成立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使创新创业教育逐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自2016年起,所有高校按照规定设置创新创业学分课程,一些高校也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辽宁师范大学构建了“基于STEM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核心内涵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融入STEM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分层次模块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核心是构建由认知教育模块、技能教育模块和实践教育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的课程体系[1];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三阶段、三维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核心是构建创意、创新、创业三阶段,普及课、专业课、集中实践课三个维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2]等。但因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起步晚、时间短,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或现有创新创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合性差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三创融合的角度,阐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实际成效。

一、“三创融合”的基本含义

三创,即创意、创新、创业。创意是基于对现有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依托科学理论与技术,所提出的抽象思维意识和行为认知,利于资源整合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创新是指该物质、事物、元素、方法以及手段等属前所未有,或有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可实施或可论证,并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收益,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行为。创业是自然人或企业对其拥有的原材料、信息、技术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进而创造出具有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的生产组织、运营管理、财务核算等一系列劳动行为的总和。创意、创新、创业等有着不同的内涵,综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特点,给高职院校的“三创”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创融合,是指在学生中开展的创意、创新和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双创大赛和创业实践中,通过理实一体、螺旋递进的形式,浸润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和创业孵化,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气。

二、“三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在认真学习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的若干关于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相关政策文件及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基本精神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调研和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规格和江苏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成效,结合近年来全院师生参加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案例和专业教师科研项目等,设计出重在培养“三创”思维的126个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典型工作任务序化成创意创新创业型课程,构建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以“三阶递进、三创融合”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为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构建了专兼结合的结构化教师团队,建设了适宜“三创融合”实训的教学设施条件,出台了激励师生开展“三创”工作的政策制度等,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阶递进、三创融合”课程体系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三创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三创融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依据职业教育法精神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规则、教学运行的规律及师资队伍的配备等情况,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二)有创新性原则

“三创融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摒弃用创新创业类课程进行周学时或学年学分的平衡填补,这种老旧“拼盘”式课程体系的编制思想,表现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创新性。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学习的间断性,影响师生对创新创业类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及时调整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并有相关实训设施设备的补充。

四、“三创融合”课程体系的内容构建

(一)组织开展访企拓岗工作,确定企业人才需求规格

南京交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赴省内知名合作企业、优秀校友企业等开展物流企业用人需求标准调研,跟踪了解优秀毕业生发展路径,及时掌握物流行业新术应用发展趋势等。专业教师根据调研资料,从中总结分析学院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分布、岗位分布、薪资水平,升学后的职业发展及职务晋升等情况。调研结果表明,南京交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江、浙、沪、皖等区域;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客户服务、门店运营、冷链技术服务等岗位;岗位薪资在3500~6000元/月之间;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是从基层岗位做起,约2~3年晋升为店长、项目运营主管、项目经理等职务。

物流企业用人标准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业务操作能力、岗位迁移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撰写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等。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的判断依据主要通过就职者是否拥有毕业证书、职业证书、英语四级证书,在校期间是否拥有相关职业竞赛、创新创业类大赛的经历、政治面貌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判断。

(二)毕业生就业调研中发现的行业新趋势

1.物流行业企业新技术广泛应用,专业岗位操作自动水平显著提升

从走访的物流企业看,岗位作业的自动水平和业务集成水平显著提升,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要求从业人员能够熟练操作设施设备和系统管理软件,对仓储管理、配送路径选择、成本管理等方面有超前思维。能独立诊断系统操作软件和运营设施设备工作中出现的小故障,并能进行维护和修正。

2.现代网络信息类工具在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等专业毕业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大数据分析软件,在货物分拣、储配、成本预算等方面,应悉知行业新技术应用,保持与行业发展同步,且具有将新技术转化岗位工作需求的迁移能力。

(三)“三创融合”课程体系的内容构成

根据针对物流企业调研和校友企业的走访反馈,学院近五年师生参加的“互联网+”“挑战杯”,以及专业技能类的创新比赛的系统总结,深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创新思维的需求,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南京交院现代物流管理教研室提出了以“三创融合”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主要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训课构成。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实训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等课程有机融入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当中。具体课程体系构成详见图1所示。

(四)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创融合”课程体系课程构成说明

1.创意、创新及创业类课程融入教学时间的说明

高职学生为3年学制,6个学期。在大学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开设创意、创新和创业等教育的基础课,如创新思维与创业基础、物流法律法规、电子表格应用、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等课程;在大学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开设创意、创新与创业等教育的核心课程,如物流生产管理、创新创业大赛专项训练、物流大数据分析、物流信息技术训练、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电子商务基础等课程;在大学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开设创意、创新和创业的综合训练课程,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做好准备,如物流储配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训练、网络直播训练、企业文化与岗位培训、物流沙盘技能训练等课程。

2.选择“创意、创新及创业”类课程的说明

依托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构建的“三创融合”课程体系,既要完成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又要充分体现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创意、创新和创业方面的需求,做到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训练与“三创”教育的紧密融合,实现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因此,我们选择了创新思维与创业基础、物流法律法规、电子表格应用、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创新创业大赛专项训练、物流储配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训练、网络直播训练等创意、创新和创业类课程,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衔接及课程难易程度等,有机融入各个学期的课程设置中。

五、“三创融合”课程体系具体实践应具备的条件

(一)具有实施“三创融合”课程体系的教学团队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在日常的课程学习、社会活动和创新实践中。要求教师从课程设计、活动组织和成果考核等方面,将创新思维的考核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和品格。因此,教师在政治立场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爱党爱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在思想素质方面,不能故步自封,要有“三创融合”的意识,积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的发展趋势,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设计的各环节;在实践行动上,要率先垂范,敢于尝试新教学工具、教学软件,敢于运用新教学理念和考核方式,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变化对教学管理方面的新要求;在个人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将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于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中,具备解决专业问题的本领和企业运营管理的经验,引领学生走在行业校招趋势、新发展、新业态的最前沿。

(二)具有实施“三创融合”课程体系的实训条件

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实施“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三创融合课程体系,除具备相应的教学团队以外,还应具备配套的实训条件,增强学生满意度,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创业的兴趣点和实施“三创融合”课程体系实践的基本要求,开辟了创业走廊,设立了创意设计实训室、电商直播实训室、物流沙盘实训室、模拟运营实训室、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同时,还要配备现代物流沙盘教学软件、企业运营管理教学软件及模拟训练软件、电子商务教学软件及模拟训练软件等教学软件,保证创新创业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大赛训练的顺利开展。

(三)具有实施“三创融合”课程体系的软环境

1.建有将大学生“创意、创新和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第二课堂的机制

学校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以及二级学院积极统筹协调,形成“信息共享、活动同商、资源共投、成果共享”的机制,依托“互联网+”“挑战杯”“专业创新创业竞赛”等大赛平台,将“创意、创新和创业”的教育活动有机融入在校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并通过组织参观科技展览馆、举办创业兴趣班、专项训练营、举行创新创业校级赛暨省级项目选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创意、创新、创业”项目的金种子选手,对金种子选手进行重点培育,在专业上给予指导、在资金和场地上给予扶持,并通过重点推介、典型选树、指导孵化等手段,帮助学生将创意、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联动、互为补充。

2.建有“三创融合”教育成果的奖励机制

为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支持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水平、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启动“千学百创”工程,并制定了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

“千学百创”工程,是通过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开展、基金与项目运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创新创业行动,在100%的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达到每年至少组织千人接受深度创新创业学习培训,至少支持百名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进而培育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和作品,推动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水平。

在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果奖励办法中,不仅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创新创业项目遴选与培育、项目运行管理等内容,还要明确竞赛成果的奖励对象与范围、竞赛类别与级别、奖励标准和规则、经费使用管理、竞赛成果管理等内容。除资金奖励外,还要对创新创业竞赛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中有突出贡献的师生,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和入党入团等工作中,给予优先推荐。

六、“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三创融合课程体系的实施成效

(一)形成了“课证赛创”四维融合的教学模式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全面实施“课证赛创”四维融合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和实践,助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及课程资源建设成果居全省前列。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持国家教学资源库1项,建设完成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教师参加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获奖10余项。

(二)师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校内所有专业班级均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实训等课程,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普遍得到提升,在学校组织的“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活动中,学生参与率100%;省市厅级组织的创新创业类比赛项目,学校通过组织项目选拔赛的形式组队参赛,实现项目参与率100%。在全校毕业生中,创业成功率为1%。

(三)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评价口碑好

近5年,学生专业技能大赛获国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省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6项;创新创业类竞赛国赛获奖3项、省级获奖15项;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85%以上,毕业生“专转本”升学率平均在45%以上,居全省前列。

七、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中积极推广实施“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三创融合课程体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创业模拟与创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基础工程,培育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建设遵循“注重过程参与、注重实践创新、注重切实可行”的原则,鼓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组建实验实训设备、实施实验实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并在探索、研究、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提出思路新颖、技术路线可行的观点与见解,实现“三创”教育的普遍培养、重点孵化、可行落地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笑楠.基于STEM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信管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0(24):49-52.

[2]李涛.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20(7):67-71.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物流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