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娟 祁化成 李莉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专业群视角下的职业能力体系构建及培养机制研究”(编号:ZYB40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大娟(1981—),女,汉族,江苏盐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祁化成(1974—),男,汉族,江苏阜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
李莉(1981—),女,汉族,江苏盐都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学改革。
[摘 要] 针对五年制高职园艺技术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建设需要,分析了职业能力体系构建不到位、能力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不够、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园艺技术专业群职业能力建设现状,构建了“群平台能力(554)+群方向能力(53)”园艺技术专业群职业能力体系,并借助共建产业学院、名师引领、以产引学等有效举措,助力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农业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水平。
[关 键 词] 园艺技术;专业群;职业能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6-0121-04
我校认真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5〕38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积极组建与申报立项园艺技术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努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职业能力培养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仍存在职业能力体系构建不到位、与产业对接不够、群内资源共享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专业群的建设进展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积极对园艺技术专业群职业能力进行开发与实践,以提高农业人才质量,为乡村振兴赋能。
一、园艺技术专业群职业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学校借助省市、校级专业群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专业特色和建设成效。但我们在专业调研中发现,专业群建设虽在团队培养、基地共享、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职业能力的培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明显,未能发挥专业群的优势和效应,严重影响了专业群的健康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职业能力体系构建不到位
我校省级现代化园艺技术专业群是在校级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上,于2018年被省教育厅立项建设,并在苏北科技专项、插花技能竞赛、庭院绿化设计教学大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设计,专业界限过于明显,植物修剪、病虫识别与防治、花果管理等技能未能进行合理优化,未能做到既融通基础能力,又兼顾园林、园艺、现代农业生产等专业特点,把食用、观赏、绿色等差异性融入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从而形成专业能力的集群效应。所以,专业能力的优化、复合、融通还需深入研讨与推进,以满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需要。
(二)能力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不够
智慧农业、农旅融合、家庭农场等新型产业模式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这为园艺技术专业群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前景,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和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而事实上,园艺技术专业群建设往往滞后于产业转型,难以紧跟乡村振兴发展形势,能力培养更多局限于传统的技能教学、证书教育或顶岗实习等,未能有效对接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能力培养在实用性、综合性、延展性等方面仍需深入挖掘,因此,学生的发展能力受到制约,导致上岗容易、后劲差,缺乏技术迁移、集成改良和创新能力,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出力难、贡献小。
(三)资源整合力度不大
园艺技术专业群虽然是在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3个专业的基础上组建而来,实训设备、师资配置、课程资源等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组,尤其在基础能力培养方面资源进行了适当共享,如植物生理实验室、环境分析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等,促进了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但更多的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功能未变、整合难,未能结合专业群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实际需要而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与调整,以减少资源闲置与浪费现象,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能力培养评价机制不健全
专业群职业能力培养评价机制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目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主要是各专业旧有的单一考核方式,未能结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专业群建设的发展需要,及时融入植保无人机、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新设备、新模式、新技术,在考评内容、考核方式、评价指标等方面量化不够、无新意,没能从专业群角度综合考量、整体优化,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能力评价机制,推进园艺技术专业群建设健康发展。
二、构建园艺技术专业群职业能力体系
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坚持“宽基础、促融通、强能力、求创新”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专业集群优势,对园艺、园林、现代农业技术等主要农科专业的通识能力、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岗位能力等进行研讨、优化与开发,并科学融入“1+X”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相关技能,全力构建“群平台能力(554)+群方向能力(53)”模式的园艺技术专业群职业能力体系。
园艺技术专业群平台能力包括专业通识能力和基础能力。通识能力突出“5会、5能”,“5会”即说、唱、读、写、做能力,旨在提高学生为人处世与生活的基本能力;园艺技术专业群实施的“百句英语”“百首歌曲”“百首诗词”进课堂,丰富了学习内容;“个人发展规划”“感恩节征文”“我的学习故事”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而每周五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学会做事,关注协作,促进自身适应能力的提升。“5能”即普通话、钢笔字、求职书、计算机、素描等基本素养的训练与养成。而专业基础能力则需掌握显微镜使用技术、认识植物品种、识别常见病虫害、农用无人机驾驶技术4项技能。
在群方向能力方面,每个专业安排核心能力5项与岗位能力3项,因专业而不同,具体见图1。
三、推进园艺技术专业群“554+53”职业能力体系建设举措
(一)创新“四度六有”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1.构建“四度六有”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将园艺技术专业群职业能力体系与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3个专业课程标准相对接,及时修订与完善《蔬菜生产技术》《艺术插花》《园林植物》等主要专业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充分体现专业群平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加突出3个专业的核心技能和岗位能力的培养,优化与整合相应的技能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四度六有”技能教学模式,即在技能水平上强调态度、难度、速度、精度,在质量保障上做到有计划、有课题、有产品(作品)、有标准、有考评、有总结等,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四度六有”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主要路径
为使“四度六有”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落在实处,园艺、园林、现代农业3个专业团队紧抓“研、练、赛、评”环节,努力提高“四度六有”育人成效。利用周二下午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分析与研讨“四度六有”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并借助“吊兰上盆技术”等农科专业技能教学典型案例进行示范、引导,帮助教师制定所教课程实训计划与科学安排技能训练课题,优选实训内容、细化考评标准等。“练”即重视学生的技能实操,让学生在实训场独立完成吊兰上盆学习任务,以做促学,做学互融,通过试做、剖析、纠错、提高,由易到难、由粗转精,逐步深入,把握好盆土配制、植株修剪、舒展根系等上盆关键技术,坚持自主作业与协作互助、规范操作与技术延展相结合,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熟练掌握吊兰上盆技术提供了保证。
“赛”即在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依托课堂测试、校技能竞赛月和国家、省市技能大赛等,为师生提供技能比拼与交流学习的竞技场,找差距、求发展,促进专业技能再登新台阶。以国省级技能大赛项目——蔬菜嫁接为例,基于较好的嫁接实训条件和出色的师生嫁接水平,学校已被列为省蔬菜嫁接技能大赛赛点,园艺技术专业师生通过备赛、参赛、观赛,耳闻目睹了兄弟院校师生西瓜嫁接的成功经验,亲身体验了嫁接竞赛的匠心精神、技术规范及其注意事项,使原初的西瓜嫁接技能在难度、速度、精度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师生西瓜嫁接水平。我校师生在国省级果蔬(西瓜)嫁接技能大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同时,加强技能教学效果的考评,以考促学、促提高。结合农作物生育期长、影响因子多、性状多易变等特点,在“评学态、考技能”等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抓过程、重成效”等动态性考核。因此,对于桃树冬季修剪来说,不应局限于树体整形剪枝的简易考核,而应针对修剪效果所呈现的技术性、过程性、综合性等特征,还需对促成冬季修剪目标达成的次年树体养护和夏季补剪等进行评价,以保证桃树修剪取得较好的树体反应,也为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修剪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共建产业学院,助力专业技能培养
学校立足园艺技术品牌专业优势,与盐城葡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校内现代农业园区共建“葡萄产业学院”,以此辐射园林、现代农业等群内专业,促进专业产业学院和农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登台阶、上水平,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葡萄产业学院紧扣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中心,强调“四共、三面向”。即管理模式上立足共推、共建、共管、共赢,邀请葡萄产业学院3位专家共推园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与园艺专业教师团队共同商讨园艺植物生产及技术指导、园艺植物种苗繁育、园艺技术推广等职业岗位及其相应的园艺工、种子繁育员、植物保护员等行业工种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并合理融入本专业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明确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应掌握播种技术、修剪技术、嫁接技术等5项核心技能和长好一块菜、栽培一片果、养护数盆花3项岗位技能。同时,围绕本区域经济特点和学校农业特色,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张謇耕读文化、滩涂开发、海洋经济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等“一懂两爱”农业情怀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并且,结合专业群建设需要,重组现有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校企共建了植物生理、农化分析、园林病虫、植物标本、环境监测等群平台实验室,而专业实验室则建有果树、蔬菜、花卉、农作物、贮藏加工等实验室,整合与共享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在校内基地建设方面,如园林实训场兼顾行业形势、专家意见和教学需要,新建了花架小品、田园农院、彩叶苗圃等实训场,校内实训树种达300种以上,丰富了教学资源。
在基地共管上,葡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园艺师生共同研制葡萄周年生产计划,通过帮、带、导、用,让学生参与葡萄有机肥施用、夏季修剪、病虫防治、果实套袋等日常管理,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葡萄生产技能,也提高了园区经济效益,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在功能定位上,葡萄产业学院突出“三面向”,即面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面向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面向乡村振兴建设需要,努力建成产教深度融合的示范性实训基地。
(三)名师引领,赋能学生专业成长
园艺技术专业群先后建成多个名师工作室,如江苏省职业教育种苗生产名师工作室、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果蔬生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以及《江苏省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等项目建设团队,坚持“名师领衔、赛研结合、以赛补短、科研促产”原则,组建西瓜嫁接、艺术插花、葡萄套袋等多个学生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各级技能竞赛与生产项目研发,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农业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果蔬生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曾多次组织园艺技术专业师生参加西瓜嫁接国省级比赛,培育了多名金牌教练和选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经验。大赛团队坚持“做中学、理实一体”的育人理念,采取“五先五后”“四一标准”训练模式,即操作环节上紧抓“先易后难、先做后学、先练后帮、先评后导、先训后赛”,强调方法为先、做学相融,注重学生的嫁接姿态和操作的规范性,并将嫁接成活原理、环境影响因子等理论知识融入嫁接过程,做中学、练中教,避免枯燥、无味。而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一是优差结对,及时发挥优秀学生的助学才智与帮学他人,做到人人有进步;二是根据学生嫁接技术掌握情况,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对切口长短、砧穗吻合度、接夹固定等共性问题做好示范与导学,帮助学生提高嫁接认知。在嫁接水平提升方面,更加重视训、赛结合,在集训的基础上强化自赛与互赛,每次检测结果与自己前一次训练情况比对,找不足、查原因,并适时开展同学间互赛,以赛促研、促改、促提高。在西瓜嫁接大赛训练质量上,突出“一称就准、一滴不漏、一刀切正、一秒必争”等“四一标准”,有力地助推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此,西瓜嫁接团队在参加全国和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道路上赢得了一块又一块金牌,目前该训练模式已辐射到联合学院现代农业专指委成员校及省内外多个技能大赛项目,在行业中具有较好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借助《江苏省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平台,组织园艺专业师生为盐城弘森农林公司、众享家庭农场等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与生产管理,普及了滴灌栽培、沼液沟施、性诱条等桃树生产新技术,促进了学生专业成长,推进了我市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受到了省专家组的一致肯定,在全省11家桃示范基地2022年度考评中荣获第3名。
(四)以产引学,推进课堂激趣增效
我们深化产教融合,一方面注重“三对接”,即课堂教学与农业产业、农业岗位、农业工种有效对接,围绕农业生产需要组织教学,如桃树冬季修剪、西瓜嫁接育苗、街心小游园绿化等生产项目及时融入课堂,以产引学,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操作性。
在“绘制乡村庭院绿化设计平面图”学习任务中,合理优化与重组图层、直线、移动、阵列和标注等CAD工具,增强了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同时,设计图中“台阶”“树池”“石桌”“地面铺装”等生活实例驱动教学,增强了趣味性、直观性,也方便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并且突出直线工具起始点如何选择、相对坐标如何计算等问题引领教学,让学生在图例练做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通过赛知识、赛技能和考应用等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我们开展“三走进”活动,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农业园区与学校实训场,紧扣农时季节,多用农作物生产现场、实景等进行体验式教学,助力学生成才。并且,每年带领园林专业学生去农业企业进行实地讲课,如大丰荷兰花海有限公司讲授“花卉生产”,尤其是郁金香春季管理、种球培育等技术,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花木管理技能,也为公司规划园区与布置盆花做出了一定成绩,受到了公司领导的充分认可,目前已有10多位学生因表现优秀而被公司留用。
四、园艺技术专业群职业能力体系建设成效
(一)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
通过园艺技术专业群职业能力体系建设的相关举措,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融入现代农业生产实践中,增强了学生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农业情怀,帮助学生养成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
(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借助创新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以产引学、名师引领等途径,促进了学生园艺、园林、现代农业等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在群内专业近三年技能测试中,学生态度认真,积极争优,高级工取证率达100%,新增优秀率均在10%以上,远高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近三年国省级“西瓜嫁接”技能大赛中,获得3个国家级“一等奖”和6个省级“一等奖”。
(三)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组织园艺专业师生帮助阜宁县金丰源蔬菜育苗专业合作社改进育苗工艺,指导西瓜嫁接技术,年均育苗量已达2000多万株,其中西瓜自根苗400多万株、嫁接苗400多万株,新增就业岗位40多人;而园林专业师生则先后走进东台、大丰、响水等7市县12个庭院绿化建设特色村进行了专题巡讲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人员达1216人,推进了乡村庭院绿化建设工作。
(四)完善专业教学标准
根据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特点,结合园艺技术专业群建设需要,立足岗位需求,将群内专业职业能力系统设计,科学制定有关教学标准。先后制定了钢笔字与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与英语口语等5项通识能力标准和3个专业36项专业技能考评方案,开发了62门专业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袁明霞.生态文明背景下高职农林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群为例[J].现代园艺,2022,45(21):198-201.
[2]朱志民,李烨.园林专业群高职人才分层培养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8):275-276.
[3]王国东.高职园林专业群1+X证书体系设计逻辑与实践路径[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4):14-16.
[4]黄锐兵,师春娟,王琳,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园林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开发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4-5.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