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思考

2024-06-18 19:31:42范乙昌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18期
关键词:投影面机械制图直线

范乙昌

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制图主要是用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元素准确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等内容,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可以看出,机械制图贯穿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和使用整个生命周期,因此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生普遍认为机械制图学习比较困难,这是因为这门课需要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熟练掌握国家标准和二维三维之间转换能力,还需要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金属工艺、机械制造、机械零件、机械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此外,由于机械制图课程本身缺乏趣味性,需要学生不断地记忆思考,导致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很有必要引入任务驱动法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此,笔者对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思考。

一、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在完成任务时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任务驱动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把讲解知识转换成学生自发探索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教学质量。任务驱动法的基本环节为:任务设计、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任务设计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制定合适的任务;任务实施是指导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自己学习课本知识,或者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寻找任务答案,在解决问题同时学习到新的知识;任务评价是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分析,总结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任务驱动法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任务驱动法在机械制图各类直线投影中的应用为例,阐述引导性任务驱动法的过程。(1)任务设计。任务设计的目标不能定得太大,否则学生很难把握,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根据课程进程,在学习了《正投影法与三视图》这一章的《点的投影》一节之后,设计任务为“探索空间直线投影”,这是一个比较小的知识点,学生容易上手。(2)任务实施。任务的实施是关键,布置任务后不是任由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学习,而是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完成任务,以本任务为例,可以分步引导实施。第一步:判断直线类型。首先准备前期知识,复习线面关系和三投影面体系,根据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垂直和相交关系,把直线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判断直线与三投影面的关系,从而产生几种类型的直线。教师引导学生把直线分成与一个投影面的关系、与两个投影面的关系和与投影面的关系,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几种直线类型的依据,从而学习和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第二步:判断各种直线投影规律。首先准备前期知识,复习正投影的基本特性,这里会用到其中的实形性、积聚性和类似性。教师引导学生判断该类型直线与三个投影面的关系,平行对应实行性,垂直对应积聚性,相交对应类似性,学生就可以判断出该类型直线的投影特性。通过这两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明白空间直线的分类依据,也比较容易理解各种直线的投影特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标。如果仅仅把任务分布下去,学生的做法就是看书,鉴于这个知识点不难,很多学生应该可以看懂,但是很少能够真正理解,也就很难真正掌握,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就无法很好应用。(3)任务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状况,对这项任务做出评价,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后续学习计划,同时,学生也想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收获时会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因此,任务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关于任务评价或者任务总结,学者们提出一些方式,比如,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学生自己相互点评,优秀作品展示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真正实行却有点难度,比如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那么教师首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以本文的任务为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知识点,哪些学生掌握得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可能无法得知。此外,教师点评应该涵盖所有学生,不能每次点评几个或者小部分,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不平衡,但是涵盖所有学生又需要大量的时间,课堂时间明显不够。基于此,本文提出以小测试的方法进行任务评价,通过小测试,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很方便地知道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三、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任务驱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课前充分准备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对课本的内容了如指掌而且还要熟练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理论。教师必须清楚要通过多少任务能够完成《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更要清楚每节课要让学生学习几个知识点,每节课帮助学生拓展多少后期要学习的专业课知识。教师还要分析出任务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并且清楚解决这些问题的不同方法。任务设置要由简至繁、由易至难、循序深入。

2.任务理论联系实际

任务的设置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有些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只是简单的将《机械制图》书上的例题改编成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设置任务能够体现课本的知识点,但这种任务没有代入感,学生很难在课堂上达到情感共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改的前期教师设置任务所选用的例子必须是生活中常见的,后期选用的例子可以是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机械制图》学习热情。

猜你喜欢
投影面机械制图直线
CAD三维转二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中职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困难及破解方法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直线、平面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特性分析
成功(2018年11期)2018-12-28 09:19:02
直角三角形法求实长的应用
成功(2018年10期)2018-12-26 07:55:12
画直线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