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华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建立在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一面上。在教师理解教材、研读课标、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基础上制定出课时学习目标,再将目标问题化、具体化,通过一定情景而呈现展开教学,每一个环节均围绕着所设计的有助于促进数学思维的问题进行,使课堂的目标性更强。教师的备课、授课更有针对性,学生围绕问题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深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变,从而获得理论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有效的补充了学生心里的主动追求,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运用“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依据教材基础内容和学生学习背景,为学生提供质疑、阅读、讨论、归纳、自练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等多种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问题引导”的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作为“问题引导”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的情景、建立探究的氛围。学生作为“问题引导”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明确探究的目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问题引导”教学法进行探究式教学,我认为应该主要从教师设疑、引导阅读、师生讨论、归纳提升和学生自练等入手。
一 、教师设疑
在“问题引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中,为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一系列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的去探究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学习实验室收集氢气的方法时,根据氢气的性质,可以提出实验室要收集氢气应该用哪些方法?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进行思考,然后进行探究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但教师在设置“问题引导”时要把控难易程度,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出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根本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好难易尺度,既要做到奇而不玄,又能让学生处于一种欲知而未知,欲说而不能的状态下,使潜在的求知欲活跃起来,从而积极地加入思考和探究。
二、引导阅读
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进行探究前,必须积累大量的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需要阅读教材获取,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认知来达到解疑的目的。通过课堂阅读使学生真正以主导者的身份参与学习。这并不意味着消弱教师的主导作用,高效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当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开始活跃时,就有了想要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判断这些尚属于未知但即将成为已知的知识是否正确。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引导他们怎样去挖掘这些认识中的科学性,指导他们沿着教师的导向进行思维,以免发生偏差。
教师指导从以下入手,首先指导学生抓三读,即粗读、细读、精读。第一粗读,粗读指让学生了解本节教材的大体结构,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第二细读,细读是理解性阅读,学生在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导下细读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第三精读,精读是强化性阅读,反复阅读重点和化学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基本化学概念和原理。
其次,指导学生在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批注和勾画,对其中的问题有进行分类进行讨论或通过探究性实践解决。
三、师生讨论
通过各抒己见,使学生在阅读阶段获得的正确的认知能够得到巩固和深化,使原来理解不够清楚,掌握不够准确的认知得以及时纠正,发挥了学生主体思维的共振效应。
1、讨论的议题要突出教材的难点、重点。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不要把问题铺得太大,否则,就会失课堂讨论的意义。
2、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让学生成为直接参与讨论的主体。对于哪些爱发表看法的同学,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做“火种”起带头作用。要他们给不爱发言的同学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每次讨论只限于几个人身上,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3、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反向观点要注意引导,要经过学生们自己思想交锋达到正确的认识。有时教师还要提出反向的观点进行“迷惑”,引起学生的注意和争论。
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教材后重点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哪些不同;能不能选择制取氢气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讨论,进行认识上的碰撞和交锋,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不但获取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认识。
四、教师归纳提升
在学生自己阅读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归纳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着重对以下方面进行归纳,一是讲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关键点;二是针对学生在活动中反映的困难讲解归纳;三是讲解知识体系结构,当堂将内容整理出知识体系;四是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学生自练
根据堂课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思考性、典型性的问题交给学生思考,可以根据课堂的时间灵活掌握,让学生当堂回答还是课后思考。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引导”教学法进行“教师设疑、引导阅读、师生讨论、教师归纳、学生自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系淇县教育科研课题《“问题引导”教学法中问题设计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KLX2023-022 公布文号:淇教字[2023]40号)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