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践,师生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在稳定的学习共同体下共同探索和理解知识,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能。因此,在长笛演奏教学课程中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师生共同体,将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共同体优势,在打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为高质量长笛演奏课程教育奠定良好环境与资源。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师生共同体建设概述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面授教学和现代网络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一个混合的学习平台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学习,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其优势能够提供更具灵活性的学习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允许学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参与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降低了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媒介和工具,将互动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使得学习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和有趣。此外,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互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信息共享,可以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二、师生共同体概述
师生共同体是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并互相合作的平等、积极、融洽、稳定和亲密的教育关系。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其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互信、互助互相进步的合作关系。在这个合作关系中,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建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良好沟通机制,共同探讨和解决学习中的难解问题。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师生共同体的关系分析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师生共同体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首先,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更密切的互动和合作,而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提供课程资源、导学材料以及在线讨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也可以在线上平台上提问、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回应和指导,这一互动模式有助于建立更积极的师生关系,形成紧密的师生共同体。
其次,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教师可以结合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既可以使用课堂教学进行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提供的自主学习材料进行辅助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能。
长笛演奏课程特点与师生共同体建设路径
一、长笛演奏课程教学特点与建设师生共同体必要性
长笛演奏课程教学作为一种音乐教育过程,其具有以下几个教学特点:第一,长笛演奏的教学需要借用特定乐器进行,同时师生之间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面对面交流、指导。第二,学习长笛演奏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故而需要学生长时间的耐心和毅力以及教师不断的鼓励与交流。第三,长笛演奏需要学生全神贯注、准确完成各种技巧和曲目,需要学生具备非常好的音感知能力和心理素质,而这些素质均需要长笛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启发来获取。
基于上述长笛演奏课程教学特点,不难看出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长期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且学生的各项能力均需要由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手段、知识结构加以引导、构建才可逐步形成。一方面,尽管长笛演奏是一门音乐艺术课程,但其影响范围和涉及面不仅仅限于技术层面,还需要涵盖情感和人性的发展。因此,建设一个师生共同体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将显著增强教育者的指导作用,营造出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长笛演奏的学习过程持续而繁琐,学生可能会在实践时遇到各种问题,若缺少一个稳定的师生共同体,学生的学习体验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学生成长的质量。
二、基于混合教学模式打造长笛演奏教学师生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如图1,针对长笛演奏课程,采取混合教学模式打造师生共同体的路径,包括制定共同目标、创建互动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指导、建立激励与反馈机制。
课程实践
为客观掌握长笛演奏教学阶段基于混合教学模式打造师生共同体的有效策略,本文以长笛演奏教学课程《小夜曲》(海顿)为例,探讨基于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师生共同体的整个流程。
一、制定共同目标
在混合式教学中,长笛演奏教师可针对长笛演奏教学课程《小夜曲》,以打造师生共同体为目的制定以下师生共同目标:
提高演奏技巧。该目标下,师生共同目标是通过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长笛演奏技巧,包括气息控制音调准确性、指法灵活性等方面的能力。
增强表演能力。该目标下,师生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演奏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包括情感表达、舞台表现等方面,使学生能够以更多样化而深情的方式演绎《小夜曲》。
发展音乐理论知识。该目标下,师生共同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与《小夜曲》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如曲式、调性、和声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意义和演奏要求。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该目标下,师生共同目标是通过混合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包括乐曲的风格特点、旋律、和声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小夜曲》所传达的情感。
二、创建互动平台
在确立长笛演奏《小夜曲》教学后,教师可基于学校资源支持,打造长笛演奏教学师生互动平台。
教师可选择适合长笛教学的互动平台,如在线教学平台、学习管理系统,且需确保平台具备多媒体支持、互动功能和数据存储等。同时,该平台应包含课程内容与资源库、在线课堂、学生互评模块及在线作业与考试模块:
如图2,建立课程内容和资源库,是在平台上建立课程内容和资源库,包括教材、乐谱、演示视频等。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和下载这些资源,加深对《小夜曲》的理解和学习。在线课堂,即教师通过网络会议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讲解专题知识、演示演奏技巧、评估学生演奏等,并与学生分享反馈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提供线上讨论和问答功能,基于论坛、聊天室或讨论板块形式,让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提问、分享观点、讨论问题,教师参与其中,给予指导和答疑。学生互评模块,则用于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演奏作品,可以通过上传录音或视频的方式。其他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欣赏、评论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在线作业与考试模块,则为学生提供在线提交作业的功能支持,同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由平台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学生考试结果评估,随后,教师基于考试结果对学生给予相应的评价与反馈。
三、开展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
对于长笛演奏《小夜曲》课程,线上教学部分主要包括视频教学、直播教学两部分。视频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在互动平台建立视频教学资源库,将相关的演奏技巧、理论知识、乐曲解读进行录制,并遵循步骤和细节详细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时间安排和需求随时在线观看,并且可以进行反复学习。直播教学方面,教师可利用网上会议工具整合免费的在线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教学。在直播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直接观察,提供学生个性化、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阶段的问题,并对学生提供及时的评价反馈和指导,使学生可以及时改进和提升演奏水平。
线下教学主要针对长笛演奏《小夜曲》课程实现课程内容详细讲解、技能展示以及团队合作。线下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强调互动、实践和团队合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集中组织学生共同合作演奏、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严格检查学生演奏阶段的技术细节和正确性,并帮助学生掌握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的实际运用。
四、个性化指导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师生共同体建设阶段,面向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可基于混合式的互动平台开展如下策略的实施,促使师生共同体附带个性化指导功能。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在互动平台上,教师提供学生长笛演奏曲目《小夜曲》自主学习的素材资源,包括演奏技巧、乐曲分析和理论知识。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和进展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向学生提供在线问答、辅导会议等,实现对学生的一对一、一对多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个别反馈和建议。
学生讨论合作与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教师在互动平台创建学习群组或论坛,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和合作。实践阶段,可设立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平台上交流并互相评价彼此的演奏成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针对不同学生给出个性化指导意见,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学习。
五、激励与反馈机制
师生共同体中,有效的机理与反馈机制是促进师生共同体作用发挥,推动学习效果提升的关键要素。
激励机制第一点在于教师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在互动平台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路径。如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学习工具、演奏示范等。第二,教师提供指导性目标,清晰的目标和指导反馈是学生的动力源泉,特别是针对倾向于完成任务的学生。故而,教学期间,教师应通过《小夜曲》演奏学习目标的制定,使学生能够在明确目标基础上探索实现目标的方法。第三,社交激励。教师在互动平台与线下学习期间设计小组任务时,可以建立可以鼓励团结和合作的积分系统,根据小组完成情况的评分进行综合评分和个人评分,并为积分领先者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从而打造师生共同体下良好的评价体系,使师生共同体生成评价功能。
面向长笛演奏《小夜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反馈机制,主要包括实时性反馈、反馈多样化以及坚持正面反馈。第一,实时性反馈,教师在在线教学阶段为学生提供实时反馈,以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果,具体可采用基于互动平台视频会议、音频记录以及线下课堂会议等。第二,反馈多样化。在给出反馈时,要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反馈需求,如出现的演奏问题,较多地进行比较分析等,在不同维度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同时兼顾学生可接受的反馈形式,保持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第三,坚持提供正面反馈。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及时给予正面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度,例如教师可通过在线课堂展示某位学生演奏成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优秀者进行表扬鼓励,从而基于有效的反馈,发挥师生共同体教育优势。
作者简介:
张歌,1991年5月生,甘肃兰州人,汉族,硕士学历,甘肃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美育教育。本文系兰州财经大学2023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师生共同体建设——以《长笛演奏》课程为例”(项目编号:LJY2023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