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兰 王瑞 贾海
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构成内容,群众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其审美素养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可以让人们在业余空闲的时间,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从而满足其多样的精神需求;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从而推动文明社会创建的进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相关人员应利用多种方式,有效组织和实施各项群众文化活动,以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路径。
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效开展,离不开有效的组织与科学策划。基于此,文章立足于组织与策划策略,从四方面,即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做好准备工作与强化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能给相关人员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科学性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新时期组织与策划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老百姓对精神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渴望找到排解工作压力、实现身体素质提升的有效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急需要相关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多元化的精神文化活动来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使群众得以在空闲的时间内选择有益的方式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愉悦自己的心情,找到并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这个过程中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既是相关人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一、促进群众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高、工作量越来越大。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使人们不能抽出时间去做一些有益身心的运动。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上班族,他们往往需要长期久坐,利用电脑完成相应的工作;而在下班以后,他们则会选择使用手机来娱乐。纵观他们的一天,可以发现他们几乎都是被信息技术所围绕的,这对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而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可以让人们从“信息技术”中解脱出来,使他们通过学习系统的、科学的锻炼方式来实现个人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譬如开展民族舞活动、剪纸活动等。
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国文化历史较为悠久,且种类繁多,其中许多文化来源于民间,在历史车轮向前驶去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为不同的传统文化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最终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形式。在“文化自信”背景下,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中国传承与弘扬。群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相关人员将其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呈现出来的举措,既会扩大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又会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从事与群众文化有关的工作人员,应深刻意识到在新时期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中结合群众的需求,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此提升其实效性,使之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成为推动“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力量。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策略探讨
一、深入融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提升宣传的力度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应以群众为基础。唯有参与活动的群众日益增多,才能提高活动的交互性,使群众聚在一起谈论感悟与体会,从而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切实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然而部分区域的群众文化活动主要以文化部门为主体,当地群众参与度相对较低,这会影响群众文化的传播,迟滞“文化自信”的建设步伐。而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宣传不到位,即群众不了解群众文化的内涵,不愿意参与其中。为此,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整合在一起,切实提升宣传的效果,以便百姓对群众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进而积极参与其中。
第一,巧用新媒体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媒体平台,它们具有传播快速、形式多样等优势,现阶段已经成为许多百姓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强大功能,宣传一些与群众文化有关的内容,以此深化群众的体验,使之有了认识群众文化与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意愿。比如,定期将活动有关的图文内容发布到多个新媒体平台上,使百姓对群众文化的内容、活动时间等有所了解;又比如创建视频账号,发布与群众文化活动有关的视频,譬如历届优秀人员的参演视频、专业人员对某一项群众文化活动的讲解等,使群众在视觉、音效等多种功能的冲击下,有了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此外,在文章或是视频发送以后,工作人员可以借助新媒体的留言功能,与群众进行良好的互动,听听他们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看法与意见,对于好的意见,不妨适当借鉴;可以借助新媒体后台所展示的数据,深入分析群众的兴趣点,譬如当工作人员发现视频这一宣传方式相对高效以后,可以适当增加视频内容,以此满足群众的观看需求,切实提高群众文化的宣传力度。
第二,巧用传统媒体。虽然新媒体在宣传方面的优势相对突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作人员就可以忽视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等路径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细节进行科学的宣传,以此提升宣传的效果,方便更多的群众了解和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新媒体平台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确保文章、视频等质量,要紧抓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营造高雅、优美的氛围,以此吸引群众的注意力,为他们主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提供重要的支持。
二、合理开发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
在新时期,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优势,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将其与现代社会的主旋律相融合,使最终形成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方便群众在了解和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又具有明显的当地特色,与当地人的喜好、追求等相一致,以便群众更好地参与和接纳;应切实利用好当地的文化资源,完成区域资源全面协调的目标,从而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当地特色文化的转型与升级,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重新焕发勃勃向上的生机。
首先,遵循多元性、自然性与自娱性原则。在挖掘地方资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尽可能选择当地较为典型的文化,譬如传统节日的习俗、风景遗迹等,譬如赛龙舟、剪纸艺术等。对于群众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譬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还可以在线邀请民间艺人,请他们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制作过程、注意事项等,以此为群众枯燥的生活增添乐趣,使之积极参与到相关活动中。
其次,设置文化点餐栏目。在打造地方特色群众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忽视群众的力量,而应请群众结合自身的兴趣与需求提出相应的文化主题,在确定文化活动的内容以后,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相关的文化载体进行科学的组织,最终形成多元化、多形式的文化点餐栏目,以此满足群众的需求,切实提升区域群众文化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三、做好准备工作
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效开展,依赖于前期的准备。故而,相关人员应利用多种方式,切实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将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针对现阶段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现状,工作人员应进行积极的调研,然后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优化方案,以此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第一,成立群众文化策划机构。不同的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活动场地、灯光、服装等方面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民族舞蹈活动与剪纸活动,在相关方面的需求是不同的。策划机构的人员需要根据群众文化活动主题,为演员、辅助人员等提供相应的帮助。必要时,还需要从弘扬主流价值观、强化群众的审美体验等方面,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流程进行科学的策划,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与影响力。
第二,健全现有的准备体系。再好的体系,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体系的实效性就会下降,而这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效开展。故而,相关人员应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入手,利用多种方式,不断完善活动准备体系,以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工作人员协调各方人员的有效工具。比如舞台搭建工作,要求负责搭建的人员根据群众文化活动的类型,搭建相应的舞台;同时,严格按照既定的步骤完成搭建任务。在舞台搭建完毕以后,工作人员还应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譬如舞台是否干净、整洁,没有任何杂物,是否符合群众文化活动的要求;灯光是否合适,是否有备用的灯光设备等。一旦发现问题,则立刻想办法解决,从而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撰写策划书。比如如何召集参与人员,在无法联系上参与人员时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等;比如如何加强专人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切实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传播度与影响力;比如应该如何明确各个环节的内容,例如在表演环节应设计什么样的内容,在互动环节应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等。这些细节的明确与完善,可以提升群众文化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四、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往往需要融入适宜的创新元素。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传播的路径都与以往大不相同。换言之,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提升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可以将所有力量整合在一起,使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还需要充分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可以从他们最为喜欢的内容入手,策划群众文化活动。然而,多数工作人员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这就需要有关单位加强培训的力度。比如定期开展培训讲座,使群众文化活动工作者得以实时接触先进又专业的知识,从而将其纳入自己的工作体系中,完成提升工作质量的目标。比如确保培训的持久性与常态化。社会在发展,群众的需求在增多,如果工作人员闭门造车,那么只会让群众文化活动脱离于群众的生活,从而降低其应有的价值。为此,有关部门负责人应树立长期思维,将各项培训活动系统化、常态化,使工作人员得以在培训中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完成在反思中进取的目标。
此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还应积极创建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在工作人员培训结束以后,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考评,以此检验他们的培训成果。对于没有达标的工作者,则可以通过重新学习、给予个性化指导等举措,促使他们改进不足,从而为群众文化活动实效性的增强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背景下,有关单位应高度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效开展,着重从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入手,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应着重做好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群众文化活动。
作者简介:
王玉兰,1981年4月生,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本科,准格尔旗大路镇人民政府党群服务中心干事,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王瑞,1976年7月生,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本科,准格尔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干事,从事市貌市容工作;贾海,1977年7月生,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本科,准格尔旗大路镇人民政府社会事务综合保障干事,从事农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