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牵引改革系统集成

2024-06-18 12:55倪红福
人民论坛 2024年10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对外开放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通过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水平,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对外开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引力。

对外开放始终是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从经济特区、沿海和沿江地区的开放,到内陆、沿边地区的开放,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这种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国内市场的繁荣和发展。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对外开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纷繁复杂,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争端持续不断,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贸易格局和产业链布局不断重构,给我国外贸出口和国际投资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全球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牵引改革系统集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近年

来,我国持续深化外贸领域的改革,不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优化通关流程等一系列措施,我国的外贸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入世23年来,我国关税总水平从15.3%降至7.4%。一些关键商品的进口关税更是大幅下调,比如汽车进口关税从25%降至15%,电脑及其零配件的关税从10%降至零。我国积极减少非关税壁垒,如简化进出口许可证的申请过程、取消一些商品的进口配额和许可证要求等。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提高了我国市场的吸引力,也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有竞争力的贸易条件。与此同时,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我国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达1.1万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前列。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比持续提升,半导体和生物科技等高技术行业的外资年增长率超过25%。这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也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是对外开放领域和层次不断拓宽和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近年来,除了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我国还在金融、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加大开放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金融领域,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取消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外资持股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独资经营或设立分支机构。这不仅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高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在科技领域,我国积极鼓励外国企业来华投资设厂,参与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不仅促进了技术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也加速了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角色转变。在教育和文化领域,2023年,超过50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我国的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教育资源,也为国际学生和学者提供了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开放领域的不断拓宽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全球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三是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在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接方面,我国展现出积极主动的姿态。通过深入研究国际经贸规则的发展趋势,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法规,以适应与引领国际经贸规则的新变化、新趋势。例如,通过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谈判,我国不仅加强了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联系,还推动了贸易壁垒的降低和贸易规则的标准化。此外,为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的变化,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开启了制度型开放实践的新阶段。我国不断优化市场监管体系以保障公平竞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加大了对市场垄断行为的惩处力度,特别是针对数字经济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据统计,2023年反垄断执法机构处理的案件比2022年增加了40%,显示出我国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方面的决心。通过推动制度型开放与深层次改革,我国不仅营造了更加健康和可预测的商业环境,也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开放和国际合作。

四是积极拓展贸易伙伴,区域开放合作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贸易伙伴数量由1978年的40多个发展到如今的230多个,贸易伙伴遍布世界各地。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数量已扩大至22个,合计进出口7.67万亿元,同比增长2.7%;海南自由贸易港年度进出口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额显著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19.47万亿元,同比增长2.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6%,规模和占比均为倡议提出以来的最高水平。我国还通过建设多种跨境经济合作区域,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扩展升级为区域带来了更加开放和便利的贸易环境。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达9117亿美元,双方连续4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此外,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我国不仅是G20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重要国际和区域组织的关键成员,还通过多边平台推动全球经济政策的讨论和制定。这不仅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还通过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互联互通,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总之,我国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更全面、更深入的对外开放,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高度融合。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致力于扩大市场准入和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更是为国内的改革系统集成带来了新的动力,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牵引力。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牵引改革系统集成的生动实践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这一科学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概括了“六个坚持”。其中之一是“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是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加强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的关键路径。系统集成是指将各个独立的部分或组件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以实现更高效、更协调的运行。在改革过程中,系统集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一方面,系统集成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整体效率。另一方面,系统集成有助于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和利益藩篱,促进各项改革政策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与以往改革相比,更侧重顶层设计,更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这使得改革不再是简单的单项举措,而是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系统,提高了改革的整体效果和可持续性。

在改革过程中,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国内改革系统集成提供了强大的牵引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可以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机制。与此同时,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深层次的竞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同时,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有助于引进国际标准和规范,推动国内改革走向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这一牵引作用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成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样板。

首先,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机制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和优质资源的涌入,为国内改革系统集成提供了重要支撑。数据统计显示,作为我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自2013年设立至2023年底累计吸引了超过6.8万家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2.3万亿元人民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其定位于建设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为国内企业带来了与国际接轨的机会,促使其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其次,在提供更广阔市场和更深层次竞争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为国内企业拓展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内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接触到国际市场,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加速了国内企业的转型升级。例如,2023年的数据显示,海南自由贸易港自成立以来,已经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入驻,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推动了海南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为海南地区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此外,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从2013年设立之初的0.7万亿元稳步增长到2022年的2.1万亿元,规模扩容3倍,显示出对国内外企业的巨大吸引力和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不仅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国际市场机遇,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最后,在引进国际标准和规范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自贸试验区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先行示范区,成功引进并实施了一系列国际标准的经济管理制度。例如,上海自贸试验区推行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对列出的行业和领域设限,未列出的则默认开放。这种制度的引入不仅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也促使国内企业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倒逼其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海南自由贸易港则是基于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政策设立,强调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的创新,打造更为宽松的税收政策和投资环境,以吸引全球投资者和企业。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标准,促使国内改革走向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体现出的牵引作用,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通过引入国际规范和法律标准,推动了国内法治环境的改善。此外,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入,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也成为国内改革的试验田,探索了许多可供全国推广的改革经验和模式。这种高水平对外开放模式为我国改革系统集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水平对外开放牵引改革系统集成的有效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还面临不少挑战。第一,改革系统集成面临结构调整转型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和内需驱动的经济模式需要解决产能过剩、企业债务过高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第二,改革系统集成面临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挑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和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较大压力。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医疗资源的需求增加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改革系统集成面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第四,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对我国改革系统集成构成了严峻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在此背景下,如何处理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应对外部的贸易压力和摩擦,在保护国内经济利益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是我国需要谨慎应对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动力仍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第一,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度型开放是指通过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实现制度创新的一种对外开放策略。同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相比,制度型开放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放,是我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助于我国应对愈发严峻的国际形势、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在国际贸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参与构建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机遇。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沟通,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经贸领域掌握主动权。

第二,全面拓展开放领域,促进全国范围的系统性改革。持续扩大开放有助于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投资,应继续扩大服务业、高技术行业和绿色经济等产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从而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技术升级。同时,借鉴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成功经验,我国可以探索更加灵活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模式。这些区域将成为改革的“试验田”,其中成功的政策和实践可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进一步促进全国范围的系统性改革。这不仅能够加强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向更加开放、创新的方向发展。为此,可以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国际认可的标准,加强国内法律法规与国际规则的对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推动内部制度创新与国际标准接轨,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金融服务的国际化。

第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不仅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利用多边和双边平台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合作是提升国际关系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创新、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不仅能够加速技术和知识的交流,还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等。此外,我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进一步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和支持旨在解决跨国问题的方案,如全球公共卫生、贸易争端和经济复苏政策等。可以将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型政策纳入国际合作与交流,以促进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推广。例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跨国环保合作项目不仅有助于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此外,我国在参与对外合作项目时,应强调遵守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注:本文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2ZDA063)的资助】

【参考文献】

①裴长洪、倪江飞:《我国制度型开放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实践创新》,《国际贸易问题》,2024年第3期。

②王文涛:《经济全球化发展走向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学习时报》,2024年3月1日。

③董涛、郭强等:《制度集成创新的原理与应用——来自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实践》,《管理世界》,2021年第5期。

④倪红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思路》,《人民论坛》,2023年第17期。

责编/银冰瑶 美编/陈媛媛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
尊重规律与回归本源
改革需要大智慧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推动江苏省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哪几大关系
构建容错机制的理论、历史与现实逻辑
深化改革中应考虑制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