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研究

2024-06-18 09:40:30吉元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6期
关键词:全过程劳动技能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一般项目“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与中学思政课教学衔接研究”(21JDSZK093)的阶段性成果;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青年课题“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研究”(SGH23Q0407)。

作者简介:吉元强(1995—),男,汉族,陕西安康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既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有利于培养时代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剖析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面临的困境,探寻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具体路径,推动劳动教育更好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6-0033-04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后,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愈发关注“五育并举”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劳动教育的作用也愈发凸显。新时代需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劳动教育为培养人才提供重要支撑,所以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但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调研剖析陕西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并探寻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可以为高校制定劳动教育方案提供思路,为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指明方向。

一、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

我党历来重视劳动教育,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把劳动教育作为塑造新一代青年品德和人格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曾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些论述都说明了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重要地位。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的作用尤为关键。劳动教育不仅是传授技能,更是培养良好品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通过劳动,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劳动的辛苦,理解劳动的价值,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新时代的高校要秉持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目的,不断将立德树人落实在高校的各个环节。劳动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一环,是培养时代新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社会上出现了多种思潮,使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面临严峻考验。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是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所以,加强劳动教育并将之贯彻在高校立德树人培养全过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三)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研究是一项富有前瞻性的工作。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占据高等教育中的关键地位。然而,当前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不少学生出现了不尊重劳动、歧视劳动,甚至将劳动功利化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不利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尊严,通过实践学会劳动,从而改变他们的错误价值观,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如何将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探索一条灵活有效的路径,使劳动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这一路径既需要理论上的研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现实困境

随着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各高校采取各类措施强化劳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笔者经过对陕西省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情况调研发现,在劳动教育方面仍存在劳动教育认知不足、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劳动教育认知不足

部分高校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不足,导致不够重视,使劳动教育无法真正落地,发挥实效。以劳动教育为关键词在各高职院校的网站上搜索,会发现关于劳动教育的宣传报道数不胜数。但是经过对学生群体进行调研发现,很多高校在劳动教育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两张皮”现象,劳动教育形式大过效果。经过调研得知,很多高校存在只劳动不教育、重劳动轻教育的现象,使劳动教育看起来形式多样,但是在学生群体中反响平常,劳动教育实际效果不理想。还有一些高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只停留在表面的教育内容,比如开展简单的手工活动或者志愿活动,缺乏对劳动本质和价值的深入理解和教育,使得学生缺乏对劳动的真正认识和体验。以上现象都使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也挫伤了学生劳动的积极性。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高校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不足,没有足够重视劳动教育,也没有理解劳动教育的本质和其价值所在,单纯注重劳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使劳动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学生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没有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00后”,成长的环境和生活条件都较为良好,很多学生从小没有进行过劳动。同时,父母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因而使学生从小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产生偏差。

(二)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研究颇具针对性和前瞻性。劳动教育以课程为载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作用。然而,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目前陕西省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尚待完善。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院校缺乏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普遍存在将劳动教育简化为体力劳动和劳动实践的误区。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未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导致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大打折扣。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当我们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劳动,为什么要劳动,在经历劳动的过程后,才能真正加深他们的认识,使他们在劳动中深化育人目的,才能让劳动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研还发现,陕西高校在劳动教育方面,未能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劳动教育方式相对单一。在部分高职院校中,没有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劳动课程教师,更没有形成劳动教育教学计划。他们只是通过义务劳动、志愿活动、专业实践等方式开展劳动教学,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劳动本质和价值的系统教育。以上问题表明,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我们亟待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制定科学的课程设置,配备专门的劳动课程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设置科学的教学计划,全面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帮助他们理解劳动的价值,以此实现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未来,我们期待看到劳动教育的重塑,也期待看到这一改革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

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有赖于健全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关注点在学生的专业课程、技能养成,强调对学生理论素养和技能素养的培育,对劳动教育关注很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涉及劳动教育的部分很少,甚至没有。这就会导致学生从心理上轻视劳动教育,或者只是为了成绩而进行劳动。同时,对劳动教育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劳动课成绩绝大部分都是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来评价,导致评价结果主观随意性较强。学生的劳动教育评价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这一问题对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在没有有效监督和反馈的情况下,学生的劳动成果无法得到正确的评价,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其次,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使得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无法得到及时指导和纠正,也无法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和不足,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提升。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完善程度与劳动教育效用的发挥程度密切相关。如果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就必须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科学且全面的评价体系,包括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等多方面的评价,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认真参与劳动,并从中得到成长。另外,及时、有效的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劳动情况给出合理的反馈,指出学生在劳动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理解自身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需要从加强劳动教育的系统设计、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劳动教育多元评价机制、塑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等方面着手。

(一)加强劳动教育的系统设计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研究是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劳动教育的系统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劳动、尊重劳动,把劳动教育完全融入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具体来说,需要在高校领导、学生处、二级学院以及教师四个方面做深入的工作。

高校领导班子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强化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形成一种从上至下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要制定学校每年的劳动教育计划,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统筹规划和落实,推动劳动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生处作为学校的管理部门,要承担起协调各方面的责任,保障劳动教育的各项政策能够有效实施,使劳动教育能够真正落地。各二级学院要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强对劳动教育的指导,避免劳动教育流于形式。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院的教育计划,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灌输劳动教育理念,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劳动,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形成由学校领导、部门领导、学院领导、专任教师组成的劳动教育联动机制,我们可以建构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目标,形成上下联动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监督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这样,我们就可以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系统设计,使劳动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案。

(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劳动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思政课以及实践课教学中,使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学习全过程。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与教学实施方案有机结合。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发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告诉学生该怎样去操作,并且告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劳动光荣这一理念,使学生真正理解劳动、热爱劳动,成长为高素质的劳动技能型人才。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必须要抓住思政课这一主阵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在教学中利用鲜活的案例、典型人物,将劳动教育讲活讲深讲透,加深学生对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并将之内化为笃定的信仰,外化为坚定的行动,使学生坚定自信,成长为优秀的高素质劳动技能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载体,所以要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价值,完善实践教学方案,通过专业课实训、劳动课实践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专业课实践中,依托课程实训基地、校外顶岗实习、各级各类职业能力比赛等锤炼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增强劳动育人作用。在劳动课实践中,联合运用校内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维。只有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劳动的滋味,理解劳动的不易,才能培养热爱劳动、会劳动的职业人才,也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打牢基础。

(三)构建劳动教育多元评价机制

要使劳动教育真正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就离不开对学生劳动实践的评价,建立多元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对劳动教育评价的过程中,要利用全过程考核、激励性考核、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方法激励学生投身各种劳动实践中。全过程考核机制就是把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评价学生,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评价学生劳动的价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也是体会劳动、感悟劳动价值、培养劳动观念的过程,因此要对劳动过程全方位考核。高职院校需要构建激励性的劳动教育机制,将劳动实践与学生奖助学金、综合素质评定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劳动的积极性。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投身于各类创新创业劳动、社会公益劳动中,增强其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这是外在激励。同时,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即内在激励,使学生通过反思与感悟,深化对劳动的理解,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既有利于评估学生的劳动技能,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潜力。高职院校也需要注重外部评价体系的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入企业、行业等外部人员对学生的劳动实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把劳动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通过构建激励性机制和评价体系,劳动教育可以更好地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的价值,理解劳动的意义,从而将劳动教育真正落地,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四)塑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要将劳动塑造人、劳动培养人这一理念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劳动最光荣”这一理念深入每个学生内心。一方面,校园文化宣传要针对性地围绕劳动教育展开,利用本校的知名校友、先进模范人物、先进教师代表的爱岗敬业事迹,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可以聘请劳动模范在校内开展讲座,给学生分享其先进事迹,使学生感悟劳动的光荣与伟大,鼓励学生脚踏实地、辛勤奋斗、甘于奉献,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同时要利用好五一劳动节等节日,在校内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宣传劳动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另一方面,在学生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如在校园文化节中开展以劳动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劳动精神;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将专业技能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相结合;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让学生有创新的勇气的同时也要有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进入职场打牢基础;在“劳动周”要利用好实践机会,让学生改变错误认知,加深对劳动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上述方式使劳动教育宣传常态化、制度化,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丰富的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大任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举旗帜 聚民心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

[2]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0(01).

[3]岳海洋.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3):100-104.

[4]吴玉剑,王习胜.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广西社会科学,2021(9):183-188.

[5]吴晓霜.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3.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全过程劳动技能
高级技能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公民与法治(2023年2期)2023-03-31 03:18:14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