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用于脑卒中康复的价值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6-18 15:14:55赵波
大医生 2024年9期
关键词:脑卒中生活质量针刺

赵波

【摘要】目的 研究针刺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用于脑卒中康复的价值,并分析其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诊治的7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乏力、肢体麻木、手指无力、肢体酸软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MCA血流速度、ACA血流速度均升高,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FMA评分、MCA血流速度、ACA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于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针刺;任务导向性训练;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9.0020.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9.007

中医认为,脑卒中是以突发意识丧失、晕厥、半身不遂和语言障碍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1]。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面对诸多挑战,如肢体功能重建、语言能力恢复等[2]。中医针刺能够通过刺激穴位, 调整人体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 调和阴阳的目的, 从而恢复患者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3]。 任务导向性训练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训练方法,注重患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患者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恢复受损的功能,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核心肌群肌力与躯干稳定性,从而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4]。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诊治的7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60.21±5.1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0.25±5.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5],并处于恢复期;⑵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⑴合并恶性肿瘤者;⑵存在严重视听障碍者;⑶合并心、肾功能衰竭者;⑷合并严重骨科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取内关穴、气海穴、三阴交穴、风府穴、中脘穴、百会穴、足三里穴、人中穴等,局部皮肤消毒,取针刺针采用热补法刺激内关穴与气海穴,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1次/d,每周干预6 d后休息1 d。观察组患者加用任务导向性训练。⑴上肢前屈训练:患者端坐于高度适中且安全的治疗椅上,康复治疗技师与患者相对而坐。在患者身体前方放置训练物体,如水杯、牙刷等日常用品,其位置应为超过患者上肢长度的相应距离。康复治疗技师指示患者用手将物品转移到指定位置。⑵上肢侧屈训练:患者端坐于治疗椅,康复治疗技师与患者相对而坐,将训练物体放置在患者身体侧面超过上肢长度的相应距离,康复治疗技师嘱患者使用手将训练物品转移至指定位置。训练过程中保证患者人身安全。每项20个/组,2组/次,15 min/次,1次/d,训练时间40 min。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70%,且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改善;有效:3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70%,且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且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无改善[6]。⑵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选择全身乏力、肢体麻木、手指无力、肢体酸软4个症状,每个症状0~6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病情越重[7]。⑶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8]评分包含33个项目,满分为66分,分值越高表明上肢运动功能越好;改良Ashworth 量表(MAS)[9]评分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肌肉痉挛程度,包括0~4级,0级:肌张力无异常;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但关节可自由移动;2级:肌张力明显增加,关节可通过被动运动完全移动;3级:肌张力明显增加,关节只能通过被动运动部分移动;4级:肌张力重度增加,关节无法通过被动运动移动。分数越高表明活动越困难。观察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速度变化,采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深圳市德力凯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72070541,型号:EMS-9A)测定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⑷比较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10]评分。采用MBI评估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乏力、肢体麻木、手指无力、肢体酸软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MCA血流速度、ACA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MAS评分、MCA血流速度、AC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MCA血流速度、ACA血流速度均升高,M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FMA评分、MCA血流速度、ACA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MB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病因,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11]。为减轻患者和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临床脑卒中康复治疗已逐渐成为重点,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康复治疗技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订针对性的康复方案,旨在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各项功能[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用于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究其原因在于针刺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刺激穴位,促使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病症的目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则有助于患者在实际生活场景中锻炼和应用所学技能,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独立,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13]。针刺通过在人体经络腧穴上实施持续刺激,以实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标,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内关穴有纾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等作用;针刺气海穴有调气机、益元气的功效;针刺三阴交穴有健脾祛湿、安神的作用;针刺风府穴功效为散风息风、通关开窍;针刺中脘穴具有补中安神的功效;针刺百会穴有缓解头痛、提高记忆力等作用;针刺足三里可疏经活络、健脾益胃,达到调节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的效果;针刺人中穴的作用包括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针刺相应穴位可通过经络传导与调整,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进而实现治疗目标。任务导向性训练是一种创新训练模式,其核心理念为“以任务为本”,旨在使参与者能够更为深入地体验任务,并在探索和掌握任务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自身能力和创造力[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针刺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分析原因在于任务导向性训练与针刺协同应用,能够达到调理脏腑、舒经通络的效果,实现内外兼治,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的目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MCA血流速度、ACA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改善脑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针刺同时给予任务导向性训练既能防止肌肉因失用而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也能向中枢神经系统输入大量感觉和运动冲动,持续刺激感觉运动皮质和皮质下核团,进而提高突触效率。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用于治疗脑卒中康复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张先卓,吕萌,罗旭飞,等.脑卒中康复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2): 170-180.

甘莉,杨馨,李利娟,等.朗读治疗法同步远程言语康复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3, 45(3): 199-204.

何思锦,陈小霞,陈奇刚,等.基于“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运用头针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研究 [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2023, 44(8): 105-109.

张云涵,吕文艳,刘家宝.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4(5): 1046-105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9): 666-682.

穆景颂,倪朝民.常见病康复诊疗规范(2):脑卒中分级康复诊疗指南解读[J].安徽医学, 2016, 37(9): 1190-1191.

罗辉,廖星,王茜.中医证候积分在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基于240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35(10): 1261-1266.

陈瑞全,吴建贤,沈显山.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5, 50(4): 519-522.

吴跃迪,李放,熊莉.改良Ashworth量表及改良Tardieu量表应用于卒中患者屈肘肌评估的信度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12): 1151-1152.

王赛华,施加加,孙莹,等.简体版改良Barthel指数在脑卒中恢复期中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 2020, 35(4): 179-182.

孟苗苗,倪小佳,林浩,等.脑卒中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 14(7): 780-784.

董永贵,陈京京.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生命科学仪器, 2023, 21(z1): 104.

林洁玲,刘志东,唐茂生.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手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 2023, 21(9): 186-189.

骆丽,黄宋余,邹晶晶,等.运动想象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 13(9): 14-17.

猜你喜欢
脑卒中生活质量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循证护理策略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43:42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研究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31:00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