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问题情境”教学探究

2024-06-17 04:08:35罗明胜
高考·中 2024年5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问题情境核心素养

罗明胜

摘 要: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教学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针对当前高中美术问题情境的设计较为简单,教师对学生问题回答缺乏必要的引导与刺激教学现状,笔者基于核心素养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一是教学准备:指向核心素养,优化问题设计;二是教学实施:强化问题引领,注重引导刺激;三是教学评价:凸显主体地位,强化多元评价。

关键词:高中美术;问题情境;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一步明晰了核心素养在美术教育中的统领地位,同时提出了“倡导探究式美术学习”的教育基本理念[1]。诚然,知识习得中,“探究”更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从而推动教育目标的达成。

为更好地引领学生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笔者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问题情境教学研究。通过研究,笔者深刻认识到:相关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付诸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较多。以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为例,如何设计问题?如何以问题为引领启迪学生美术思维?等等,都是高中美术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中,笔者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具体的案例探索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推动高中美术教学发展。

一、高中美术问题情境教学剖析

(一)问题情境内涵解读

《现代汉语词典》对“情境”一词的解释为:情景、境地;《辞海》则将“情境”定义为:人在实施某种行为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基于心理学的视角,“情境”是指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的具体环境,不仅具有生物学意义,亦具有社会意义,

本文中,笔者所指的“情境”,具体是指“问题情境”,是指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为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而提出的问题或问题串,以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达到迁移应用的教育目标。

(二)问题情境教学价值意义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何价值意义?这是笔者开展该教学研究过程中首先思考的问题。深入解析新课标、立足新高考,笔者总结归纳高中美术教师引入问题情境教学法的价值意义如下:

1.落实新课标对美术教育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更加强调视觉与实践性;高中美术的教育有了更高的追求,凸显了人文性,强调美术鉴赏,兼顾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发展,因此更加具有综合性。

就课程目标而言,高中美术课程目标颇具“弹性”,即课标仅仅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大方向和指引,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施展空间更多、更大。深入解读高中美术课标可见,“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是“课程基本理念”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说,高中美术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创新力以及美术思维能力培养,力求通过提升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美术世界的大门。

由此可见,高中美术教学中引入问题情教学法,这一凸显学生思维、课堂互动的教育方法的应用,是落实新课标对美术教育要求的重要举措。

2.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当今的美术教育已经全面进入了核心素养统领的时代。基于核心素养统领的高中美术教育,无论是图像识读还是美术表现,抑或是审美判断、创意实践,都对学生的美术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诚然,任何知识、技能的习得,都有赖于思维。唯有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思考,方能更好地习得知识、方法和技能。由此可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思维,提高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等素养,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二、高中美术教学问题情境教学法应用现状

(一)问题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成效

作为高中美术教师,笔者认为,受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全面、充分地认识到了问题情境教学法应用的价值意义,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整合应用,对突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瓶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笔者对A教师的访谈为例,针对问题:“您在美术教学中设计并应用问题的频率”,A教师表示“常常”;之所以“常常”引入问题教学法,A教师表示:“问题”具有很多作用,如促进学生思考、强化师生互动,同时,“问题”还具有诊断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了解和判断其知识的学习效果。从A教师的解读可以看出,其对问题教学法颇有研究,同时也在美术教学中积极尝试应用问题教学法。

(二)问题情境教学法应用存在的不足

虽然很多高中美术教师尝试在美术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教学法,但通过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笔者认为,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依然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

1.问题设计简单,核心素养指向不足

新课程背景下,以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为指向进行问题的设计,是教师全面提高问题情境教学法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开展调查研究,笔者发现:虽然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设置与实施,但问题设计过于简单,核心素养指向不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问题教学的实效性。如笔者在开展课堂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以简单的一问一答为主,问题缺乏思考性和探究性;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仅仅是引导学生简单地复述相关的美术概念。整体而言,问题设计核心素养指向不足,是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问题教学法面临主要问题之一。

2.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缺乏引导和刺激

高中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深度思维能力依然不足,对问题的回答依然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在美术课堂观察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学生以“齐答”为主;针对一些单个的提问,教师在教学中则缺乏必要的刺激与引导,导致学生的问题回答逻辑性不足,部分学生的回答没有抓住要点。可以说,在问题解答方面,高中美术的教学课堂依然面临严峻的考验。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问题情境教学法实践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如何指向核心素养构建问题情境教学模式?针对这一疑问,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思考,并立足具体教学案例,简要阐述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一)教学准备:指向核心素养,优化问题设计

将问题情境教学法引入高中美术教学课堂,“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之所以较为简单,很多问题学生可以“齐答”,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忽略了问题的设计,进而使课堂上的提问缺乏思维性和探究性。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应当基于核心素养优化问题设计,以高质量的“问题”促进高质量的教育[2]。

以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问题”的设计为例,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不同类型的问题教学情境:

1.悬念式问题情境,培养识读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悬念”一词指教师通过对未知情节的渲染,以刺激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渴求,从而推动教学目标实现。在高中美术鉴赏中,教师设计悬念式的问题情境,更有助于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图像识读意识的教育目标。如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托物寄情》教学中,针对学生认识的朱耷《晚安贴》动物人格化的意味,笔者设计了问题:作品中的鱼有何特殊之处?“鱼”的神情在画中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画面?有何特殊含义?上述的问题设计,对学生识读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2.质疑式问题情境,激活识读思维

学会质疑,是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关键。为激活学生的识读思维,笔者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强化了质疑式问题情境的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思维训练效果。例如,高中美术鉴赏《原始人的创造》中,为引导学生更好地识别、辨别陶器花纹,笔者精心设计了质疑式的问题:观察陶器花纹,原始人绘画的是什么纹饰呢?当时的原始人是否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审美体系呢?如何体现水波纹?上述质疑式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图像识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从而激活学生的识读思维。

3.矛盾式问题情境,提高识读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矛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识读能力的教学目标。针对矛盾式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和解答教师挑起的“矛盾”,发展美术核心素养。例如,美术鉴赏《原始人的创造》中,笔者通过多媒体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呈现了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提出了一个矛盾性的问题:“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作为原始洞穴壁画的代表,我们需要欣赏它的美术形式,但生活中却禁止大规模地旅游参观,这不是矛盾冲突的吗?针对这一矛盾性的问题,教师引领学生欣赏作品中经典《马》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强化了学生保护珍贵文化的意识。

上述,笔者简要阐述了基于“图像识读”的美术问题情境的设计方式。从上述的案例可以看出,笔者的“问题”设计指向了核心素养,而无论是悬念式、质疑式还是矛盾式的问题情境设计,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美术思维能力培养,提高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实施:强化问题引领,注重引导刺激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以下两点:一是“问题”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问题对教学课堂的引领作用;二是注重引导和刺激,提高学生问题分析和解答的质量[3]。

1.以“问题”串联教学内容

以“问题”串联教学内容,更有助于发挥问题对整个教学课堂的引领作用。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问题”对整个教学流程的引领作用,提高问题情境教学的质量。

首先,“问题”引领课堂导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问题情境,能够给学生以悬念,促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教学内容。例如,在《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笔者采取了问题激趣导入的方式:以多媒体视频等方式播放故宫宋画精品展的视频,而后提出问题:视频中的作品属于什么创作形式?表现了什么题材?以视频为载体以问题为切入点的课堂导入形式,不仅有助于帮助教师引出教学主题,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推动教学目标实现。

其次,“问题”优化教学过程。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中,“问题”对整个教学课堂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高中美术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以问题优化教学流程。例如,《工笔花鸟画》模块教学中,为全面提高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作品《画蓝图》,而后提出问题:①从造型上来讲,作品中的花卉有什么特点?②从线条来讲,花的线条与花篮的线条有什么异同点呢?③结合《出水芙蓉图》思考:这些作品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上述,笔者以《工笔花鸟画》教学为例,简要阐述了问题情境教学如何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问题串联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同时教学内容问题化的方式,也有助于推动高中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

2.注重问题引导与刺激

上述,在问题分析模块,笔者特别提到:当前的高中美术问题教学中,很多教师面临的困境在于,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缺乏必要的引导与刺激,从而导致学生在问题分析环节缺乏深度思考,部分问题的回答存在逻辑性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高中美术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解答现状,强化引导与刺激,以促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更加全面、更加具有纵深性,提高问题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礼仪与教化——青铜篇》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司母戊方鼎》的纹样特点时提出了问题:饕餮纹给了你什么样的第一感受?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为了让学生的问题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笔者进行了引导与刺激:从外形来观察,其中显示了哪些造型元素?造型原理呢?这一追问,让学生问题的分析一下子有了聚焦感:①运用外形观察的方式;②分析造型元素与造型原理。

整体而言,在问题分析与解答环节,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追问”这一模式,强化学生问题回答的引导与刺激,提高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效。

(三)教学评价:凸显主体地位,强化多元评价

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高中美术问题情境教学,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注重两点:一是凸显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②强化多元评价。同时,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强化问题的引导与启发。如:本节课中,你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与体会?类似的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反思,提高其总结与归纳的能力。同时,为提高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质量,高中美术教师还可以巧妙地引入师生互评的模式,以多元评价诊断教学效果,发展美术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情境教学,是落实新课标对美术教学新要求、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入调查可见,现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问题”的设计较为简单,核心素养的指向性不足;对学生问题回答的引导和刺激缺失,从而影响了问题情境教学的质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就指向核心素养的美术问题设计、发展美术核心素养的问题引导与刺激等进行了阐述,为一线高中美术教师优化问题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谢念群.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60-61.

[3]马晓梅.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9.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问题情境核心素养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06:00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09:37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3:52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8:53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5:02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