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强
摘 要: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语文,作为理解世界、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其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文化自信和学生个体的文化认同感的深化,更是批判性思维与综合素养提升的基础。当前,虽然高中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和能力,但仍存在着阅读兴趣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和阅读材料更新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通过小组合作开展项目式阅读任务、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资源配置、游戏教学激发阅读兴趣,以及多维评价完善反馈机制等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量的激增,阅读已成为个体获取知识、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高中生而言,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更是其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语文作为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智慧,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理解不同的文化和观点,从而培养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开放的世界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尤为重要。然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以及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探索有效的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途径,不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未来公民所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文化自信,深化学生文化认同感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自信成为国家和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标志。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语文阅读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更是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沉淀、文化精髓和价值追求,从而在心灵深处根植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空洞的民族自豪,而是基于对本民族文化深度理解和认同的自觉态度。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守文化立场,形成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语文阅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通过解读不同作者的观点、分析复杂的文学作品结构,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判断和评价。这种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提升了他们对信息的筛选、分析和综合利用的能力。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学会怀疑、质疑和反思,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培养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更能促进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提高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三)跨学科能力,促进学生理解能力
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还应着眼于跨学科能力的提升。语文与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紧密相关,通过跨学科阅读,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能拓展其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边界。例如,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结合历史背景的了解,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内容,促进其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跨学科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其未来在更广泛领域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阅读兴趣匮乏
当前高中语文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普遍缺乏。这一问题部分源于阅读材料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随着数字媒体的兴起,学生的注意力更多被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碎片化信息所吸引,长篇阅读的习惯日渐减弱。此外,学校和家庭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鼓励和引导机制,使得学生在日益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了与成绩直接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而忽视了阅读的价值和乐趣。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也限制了其文化视野和思维深度的拓展。
(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主动探索的需要。教师倾向于对文本进行权威性解读,而忽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度理解的能力。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参与感,进而影响了阅读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三)阅读资料更新滞后
阅读材料的时效性和相关性对于高中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材料往往存在更新滞后的问题。教材和推荐阅读资料大多数仍旧是经典文学作品,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和教育价值,但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缺乏与现实社会问题、现代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阅读材料,使得学生难以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深入理解。此外,阅读材料的单一性也限制了学生视野的拓展,不利于培养其跨文化理解和国际视野。
三、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小组合作,开展项目式小组阅读任务
在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合作学习不仅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项目式学习则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通过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1]。
例如,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为例,设计一个项目式小组阅读任务。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是深入研究《故都的秋》一文,理解作者郁达夫通过对平凡细小事物的描写所展现的北平之秋,以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特色。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讨论文章的主题、情感、语言艺术和写作手法等方面,探究作者如何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以及运用各种感官体验来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可以通过分工合作,有的成员负责搜集郁达夫的背景信息和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有的成员则专注于文中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技巧的分析,还有的成员可以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探讨《故都的秋》所描绘的北平秋景与其他地区秋景的不同。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相互分享信息和观点,相互启发和补充。
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小组阅读任务,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深层含义,也能够学会如何协作和沟通,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和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学素养。
(二)信息技术,优化线上线下阅读资源配置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中,不仅可以优化线上线下的阅读资源配置,还能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阅读材料和学习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2]。
例如,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沁园春·长沙》这首诗为例,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度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创建一个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在线学习社区或者课程网站,将诗歌的背景资料、相关历史事件、毛泽东的生平介绍等资源上传至平台。这些资料不仅包括文本说明,还可以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材料,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在这个在线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自主浏览相关资料,深入理解毛泽东诗人身份背后的历史情境以及《沁园春·长沙》所体现出的豪情壮志和深沉情感。教师还可以组织线上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扩展阅读,如阅读与毛泽东其他诗作的对比分析,或者探索同一历史时期其他诗人的作品,了解他们对时代的反映和思想情感的表达。这些扩展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的整体认识。
通过这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还能通过扩展阅读和线上交流,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和文化理解,有效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在优化阅读资源配置、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三)游戏教学,创设语言游戏锻炼阅读能力
游戏教学法在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通过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语言游戏作为游戏教学的一种形式,通过各种有趣的语言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通过实践中提升[3]。
例如,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文章为例,设计一系列与工匠精神相关的语言游戏。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寻找现代工匠”游戏,要求学生团队分别研究并发现校园内或社区中体现工匠精神的人或事,通过采访、摄影等方式收集信息,并整理成小报告或短视频分享给全班。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还锻炼了他们的调研和表达能力。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文章内容,设计一个“工匠精神挑战赛”。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学生团队选择文章中提到的一项工艺或技能,如书法、绘画、编程等,然后在限定时间内尝试掌握基本技能并创作出一件作品。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精进技艺的过程中的挑战和乐趣,也能实际感受到工匠精神中追求卓越的态度。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工匠精神语言接龙”游戏,每个学生轮流用一个词语描述工匠精神,如“细致”“创新”“耐心”等,每个词语的首字母必须是前一个词语的末字母。这个游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特质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通过这些游戏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这些游戏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对品质和精细的重视,这些都是阅读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素质。游戏教学法以其互动性和趣味性,为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四)多维评价,完善学生阅读评价反馈机制
在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实施多维评价机制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多维评价强调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不仅包括教师的定期评价,还包括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家长的参与评价,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进步,同时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不足,激励他们不断进步[4]。
例如,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短歌行》这首诗为例,构建一个多维评价体系。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诗歌鉴赏相关的活动,如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讨论诗人的思想感情等,然后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关注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例如,每个学生在完成一次诗歌鉴赏后,需要自己对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选择几位同学的作业进行互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如何从一个批评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和他人的工作,也能够通过反馈学习到更多的鉴赏技巧和理解深度。
通过这样一个多维评价机制,学生在学习《短歌行》这首诗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全方位反馈,还能在多种评价视角的影响下,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提升自己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这种评价机制的实施,既体现了教学的全人教育理念,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成长和自我提高的平台。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日益发展,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教育工作者需进一步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游戏教学以及多维评价机制等方法的有效实践,已经为我们展示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可行路径。
结束语
展望未来,这些教学策略不仅将继续优化和深化,还将与更多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丰富、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未来的语文阅读教学将更加精准地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同时,跨学科的学习模式将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总之,未来的高中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高中语文教育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谭付波.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世界,2024(5):78-79.
[2]王凤华.拓展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2024(6):13-15.
[3]吴艳玲.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J].高考,2024(3):90-92.
[4]王宗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