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会对学生进行重要的思想引导,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单一,无法充分地凸显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优势与价值。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以具体案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学习参考与深入探索。基于此,
文章研究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12-0061-03
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抽象性较强,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积极性不高,无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深入探索和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无法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优势。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直观的、可讨论性强的教学手段,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教育意义。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结合实际学情,科学设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帮助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法治观、道德观与学习观。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第一,案例教学法具有直观性特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枯燥且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且更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内容,形成对学科知识的正确认知,在直观学习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观与法治观。
第二,案例教学法具有极强的讨论性,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从而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全面提升。
第三,案例教学法具有极强的有效性。案例教学法中采用的案例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因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真实性。学生在参照案例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时,其学习情感会与案例内容产生联系,从而通过案例进行自主深入学习,由此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操作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重,但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很容易受外界各种思想的影响而失去判断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实施,学生会发现很多困扰自己的问题都在案例中出现过,进而对案例内容产生探究兴趣,逐渐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产生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案例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案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繁多,每一个教学单元,每一节教学课程,都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前先确定教学目标,接着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从教辅材料、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中搜集适合的教学案例,然后再依据学情筛选更恰当的案例,以便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法。目前,选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案例也非常贴合实际,与学生的认知水平非常相符。教师也可以直接用教材中给出的案例实施案例教学法,以达到案例教学法促进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感受生命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师先明确教学目标:其一为指导学生明晰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其二为指导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其三为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其四为指引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人生观;其五为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1]。通过分析教材,教师发现教材中给出的案例“雷锋日记”非常适合开展案例教学法。于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先引导学生阅读该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雷锋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具体是如何体现的”“雷锋短暂的一生都在帮助他人,对其而言是否值得”等问题。当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找到答案后,其对生命的意义将有更深入的认知。学生会通过反思己身,明白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明白应如何在生活中创造生命的价值。
(二)抓住适合时机,合理应用案例
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要抓住适合时机,合理应用案例。一节课的教学时间通常为40分钟,且课堂教学是由多个教学环节有序链接组成的,具体应在哪个教学环节应用教学案例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目的,则需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借鉴成功的案例教学法引入方法,在适合的时机应用案例。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在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应用案例教学法,促进学生直观理解理论知识;可以在理论知识教学前应用案例,以案例引出理论知识总结,促进学生理解;还可以案例完成课堂教学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状态,实现高效率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感受生命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情选择应用案例的时机[2]。若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一般,那么教师则可以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应用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直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案例,如“雷锋日记”的案例,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则可以先应用案例展开知识分析教学,借助案例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获得理论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将从案例分析中总结的知识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作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并没有那么难以理解。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尚可,但是在实践应用中无法灵活运用知识,那么教师则可以先讲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接着为学生呈现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探究能力。
(三)适时引导启发,组织案例讨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体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必须重视适时引导启发,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广度进一步加深。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完成所有知识讲解教学,学生被动记录知识重点与考点,然后在课下完成知识背诵,这就算完整的知识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性,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重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有效讨论案例,并适时引导启发学生,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效联系起来,提高学习有效性。
例如,在“法律保障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与分析概括问题能力,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因此,学生作为知识学习主体,必须全面参与到案例分析与讨论中,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目的[3]。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初为学生呈现案例,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案例讨论。当学生讨论案例时,教师应进行课堂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如教师给出如下案例及问题:“在校园内,王明捡到了周涛的手表,而周涛发现了王明捡到的手表是自己的,于是向王明提出归还手表并表示感谢。此时,王明表示自己是在操场上捡到的,手表上没有任何标记可以证明是周涛的,拒不归还。请问王明犯法了吗?犯了什么法?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发现学生均认为王明应该归还手表,而周涛也应表示感谢。此时,教师暂停学生讨论,提出新的讨论问题:“王明拒不归还手表后,还表示是自己捡到的自己就有权处置手表,于是用石头砸坏了手表,请问王明犯法了吗?”随着教师提出更具讨论性的问题,学生们的课堂讨论积极性增强,学习热情被激发,在案例讨论中更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
(四)精选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应切合实际。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应用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而不是为了开展形式化的案例教学,因此教师要重视精选教学案例,以免出现案例与教学内容不符,或者应用的案例没有起到关键引导教育作用的情况[4]。教师应注重教学案例的搜集,尤其是重视从每日热点新闻中选择与教材内容相符的案例,以真实的、与学生现实生活接近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通过案例进行教材知识的深入探究,从而达到知识迁移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青春的情绪”的教学中,教师应明白此知识内容与当前班级学生实际有很深的联系,因此必须精选教学案例,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高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内容,并让学生在案例分析学习中进行自我代入,感受“青春的情绪”,找出影响情绪的因素,探究情绪的作用,明白如何管理情绪。此时教师可以精选如下几个案例:
案例一:“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往火星,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年轻的“90后”女孩鲍硕成为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北京总调度。
案例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李白的诗。对于同样的风光,在流放的途中,李白创作了忧郁诗句:“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几年后,李白重获自由,心情大好的李白创作出了愉悦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同样的环境,心情不同使得创作出的古诗也完全不同。
案例三:期中考试结束后,某学生非常紧张,手心都出汗了,不过在考试规定时间内都写完了,期待取得好成绩。
案例四:春游这天天气很好,一路爬山看着自然风景,心情真是舒畅,真的很喜欢和大自然在一起!
教师通过精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四个案例,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更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到什么是情绪,对各种情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通过学习学会如何控制情绪、管理情绪,不受情绪影响控制。
(五)优化教学评价,促进知识积累
重视教学评价的优化有助于案例教学法更好地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评价的作用如下:一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总结知识、探索知识;二是帮助学生从自我评价中找出学习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是便于教师从教学评价中发现案例教学法应用中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与完善,为学生创造更为高效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的优化,需要教师总结以往教学评价的利弊,将学生作为教学评价主要参与者与意见提出者,合理设计教学评价内容。
例如,在“青春的情绪”的教学中,教师优化了教学评价。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所以可以在课堂前半段应用案例教学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接着在课堂后半段实施教学评价,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教学法进行自我评价[5]。对于学生而言,案例教学评价很新奇,自己从来没有参与过,于是他们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认真按照教师所提要求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一些学生这样评价:“在案例一中,我感受到了钦佩与敬佩,同时内心升腾起想要向鲍硕学习的决心,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案例二中,我了解到情绪是人们对外界事物态度的反应,自身情况及周围情况变化了,情绪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在案例三中,我感受到了紧张、压抑的情绪,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紧张情绪,担心自己考得不好,但通过案例分析,我知道了如何应对情绪的变化。”“在案例四中,我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情绪,认识到了当自己有情绪方面问题时可以找到一个释放情绪的突破口来缓解情绪,投身大自然怀抱。”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直观性、有效性和讨论性极强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具有积极教育意义,这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更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康的道德观与法治观。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案例;抓住适合时机,合理应用案例;适时引导启发,组织案例讨论;精选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评价,促进知识积累。教师应以系列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在案例引导下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王波.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10):90-92.
卢运峰.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科幻画报,2022(8):19-20.
季峰.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22,15(21):34-36.
梁英平.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20(12):61.
卢小艳.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8(15):66.
作者简介:任发俊(1968.12-),男,甘肃武威人,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古城镇九年制学校,一级教师,专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