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涉及较多的抽象概念,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教师将生活化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文章论述了生活化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同时,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指出教师可利用生活情境、生活化问题、生活化活动、生活化作业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期望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法;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12-0058-03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紧密关联。教师将生活化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提高物理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物理研究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有必要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同时基于初中物理教学需要研究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为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奠定研究基础。
一、生活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内涵
生活化教学法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中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常借助趣味、生动的生活化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建立学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实现有效教学[1]。生活化教学法主张将教材中的文字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结合,通过主体性、研究性教育活动等驱动学生融入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观察、感受、锻炼、分辨,从而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二)理论基础
生活化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理论主要可概括为“从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兴趣教育”等观点。其中,“从做中学”指的是教育要突破一成不变的传统教材,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达到“做中学”的目的。“教育即生活”指的是教育要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要将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有机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兴趣教育”指的是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和兴趣组织教学内容及活动,使学生作为课堂中心探究学科知识。
中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整合了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生活教育理论[2]。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种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主张用生活来教育,要求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要随生活的变化改变教育方式;“社会即学校”主张教师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壁垒,充分利用社会中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学做合一”主张教师根据学生“做”的方法引导学生“学”,根据学生“学”的规律落实“教”,使教、学、做三者合一,确保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完成“学”。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初中物理课程中涉及的概念较抽象,教师单凭口头描述很难使学生理解概念内涵。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法时,教师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举例说明,通过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具体现象的客观规律,从而引出相关物理学概念。这样,学生在具体观察的过程中经历了抽象物理规律的全过程,自然能够实现对物理概念的深度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学生解答,驱动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由此可见,通过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贯彻落实新课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初中物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创造性地开展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能力[3]。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生活化教学法创新性地将生活素材应用于物理课程教学中,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挖掘现实生活中蕴藏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探析物理学本质。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符合《课程标准》关于教法创新的教学要求,对进一步贯彻《课程标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情境通常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习场所和娱乐环境等。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4]。
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一课为例,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兴趣,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并口头描述视频内容,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如:“视频中的运动员们正在进行800 m接力赛跑。看啊!第4跑道的3号选手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他的速度快不快?”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和细致描述,使学生沉浸在比赛场景中,强化学生体验。之后,教师可以巧妙引出教学主题:“你跑得快吗?要让你和3号选手比一场,你觉得你是会赢还是会输?”
然后,教师再引出“速度”这一概念,驱动学生探究物理学中“速度”的测量方法及物理表示公式,使学生在参与情境中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并快速掌握新知。
这样一来,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和口头描述等方式便可创设生动的生活化情境,而基于情境进行假设,可以在深化学生情境体验的同时巧妙引出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二)借助生活化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出生活化问题,可以驱动学生主动关联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探究问题,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类比、迁移物理新知,感悟生活现象的物理学本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先明确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教学需要思考生活现象,挖掘生活问题,最后在课堂上提问,驱动学生深度探究。
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一课为例,为了使学生主动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由折射引起错觉的案例,设计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在透明玻璃烧杯中倒入水,把玻璃棒斜插到烧杯的底部,从侧面观察,会发现水中的玻璃棒看上去好像弯折了,这是为什么?”“在空的茶杯底部放一枚硬币,使眼睛刚好能看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我们会观察到硬币消失了,这是为什么?”教师用生活化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有意识地应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现象。
这样一来,教师在课上通过提出生活化问题引发了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同时激活了学生的物理探究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深度。
(三)组织生活化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分析生活案例,提高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能蕴藏着深奥的物理学原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时,教师可整合生活中的现实案例,并利用Flash动画、微课视频等方式呈现案例,组织学生分析其中的物理学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案例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5]。
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并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渗透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播放江河上漂浮着轮船的视频,让学生展开分析:“单从重量的角度分析,轮船远远比人重,为什么轮船能够漂浮在江面上,而人却会沉下去呢?”
经过分析可知,因为轮船的船底有很多空格的隔层,排开水的体积重量大于轮船的重量时,轮船就浮起来了,这涉及了浮力的原理。又如,教师可以播放悬浮在海水中的潜水艇的视频,让学生思考:“潜水艇一会儿漂浮在海面上,一会儿又能够沉到海里面,它为什么这么神奇呢?”经过分析可知,因为潜水艇内有多个蓄水仓,当潜水艇要下潜时向舱内注水,潜艇重量增加就会下潜;当潜水艇要上升时将舱内的水排出,潜艇质量变轻就会上浮,这也涉及浮力的原理。
这样一来,教师通过播放现实案例视频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感受,再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分析其中蕴藏的物理学原理,能够使学生学会从物理学视角出发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在丰富物理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物理认知水平。
2.组织生活实验,提高学生的物理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一些物理实验的原理复杂,操作步骤烦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畏难心理,难以完成实验任务。对此,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法。教师可以围绕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设计实验主题,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器具,简化复杂的物理实验,使学生在操作简单实验的过程中明确物理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一课为例,教师可结合生活中应用开瓶器开玻璃瓶饮料、用羊角锤翘钉子等案例,引出物理实验主题:“杠杆由支点、动力、阻力、阻力臂、动力臂五要素构成,那么影响杠杆平衡条件的因素有哪些?”在引出实验主题后,教师可将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呈现给学生,如天秤、剪刀、羊角锤、镊子、指甲钳等,使学生认识到杠杆的普遍性,消除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畏难心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杠杆、钩码、支架、刻度尺、线等实验工具,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悬挂钩码,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即“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这样一来,教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物理实验主题,并应用生活中常用的工具,组织实验探究活动,在拉近学生与实验教学距离的同时,确保学生在充分参与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实验操作能力。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物理教学成果
生活化教学法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还可应用于课后。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后布置生活化作业,要求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在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
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电流的测量”一课为例,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流符号、单位及换算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方法的印象,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问题,如:“用灯泡L1与灯泡L2,以及一个电池和一个开关S组成电路,要求灯泡L1与灯泡L2同时工作,可以有几种连接方式?请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教师通过设计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电流和电路图绘制等知识完成作业,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又如,教师可设计实践任务,如选择合适的电流测量工具测量家庭电流。教师通过布置此任务,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后对比电流表、钳形表等电流测量工具的差异,引导学生选择应用钳形表测量电路电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电流测量工具使用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布置实践性问题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成果,通过布置生活化实践任务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综合回顾所学知识,从而巩固学习成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将生活化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和实践应用能力等。教师应当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法的意义,同时根据教学需要认真研究生活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理论基础,以科学理论为支撑,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借助情境呈现、问题引导、活动驱动、作业巩固等手段,落实生活化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赖明武.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文理导航,2024(1):28-30.
吴蓉.巧用生活资源,高效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教育界,2023(32):32-34.
王凯.生活化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3(5):95-97.
凌玲.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回归探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0):24-26.
曲淑晓.探究生活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应用[J].华夏教师,2023(30):46-48.
作者简介:高飞(1967.11-),男,贵州织金人,任教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阿弓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