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深度学习有效途径探寻

2024-06-17 12:52李锦云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5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古诗词

李锦云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新课标下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和提升的重要内容。借助相关诗论知识的“脚手架”搭建诗歌鉴赏的学习平台,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述的方式,依靠重点字词、核心意象、表现手法三个有力抓手,实现学生在古诗词专题方面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深度学习

唐诗、宋词,一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写字、诵读、积累、探究的兴趣,并注意将语言积累、梳理与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因而,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积累、探究的兴趣,实现深度学习,不仅关乎新课标的真正落实,也关系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

一、古诗文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重要性:是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强调素养导向,明确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古诗词作为传承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其深度学习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二)必要性:是打好母语基础,落实核心素养,实现科学增分的重要一环

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全不懂古诗词的人,很难在中考、高考中取得高分,也很难成为文化素养高的公民。中考和高考的一个共同指向和趋势是,提升了古诗文的重要性,提高了古诗文在语文试卷中的占比,强调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掌握能力。

(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而言,新课标提出阅读古诗文名篇,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不难看出,新课标对于古代诗词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途径都做出了具体阐释和指引。在课程理念方面,新课标要求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鼓励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二、实现古诗词深度学习的途径

(一)一个可供攀爬的“脚手架”——诗词鉴赏相关书籍及方法和术语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诗歌鉴赏类书籍有《唐诗宋词鉴赏词典》《唐诗鉴赏》《宋词鉴赏》、叶嘉莹女士的《唐宋词十七讲》和《古诗词课》、骆玉明的《诗里特别有禅》等。

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点包括诗眼、题材类别、炼字炼句、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描写方式等。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学习相关诗歌鉴赏的术语,阅读诗话、文论、书画艺术论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其中的观点欣赏、评析诗歌。

印象很深刻的是,余映潮老师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在课堂上要求每位学生选出上下两句诗,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一写诗句赏析。方法:大致上用三个层次表达自己对所选诗句的分析。第一层,诗句描写的是什么;第二层,诗句表达的角度或作用是什么;第三层,对用得好的字词进行欣赏。建议写作时可以有选择地从如下角度进行分析:内外、动静、声色、俯仰、远近、视听、宏微、景情;正面与侧面、比喻与夸张、镜头与画面……

如果我们可以像余映潮老师一样,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诗歌鉴赏类知识及具体思路进行参考,为其提供一个可供攀爬的“脚手架”。那么,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评析就有依据,而不是虚无、笼统、没有方向、没有着落的。只有这样,古诗词的学习才能避免泛泛而谈、蜻蜓点水式。

(二)两个具体途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述

语文,说到底就是一门考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学生通过诵读、默读、揣摩、想象等方式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古诗词内容。在教师提供的相关诗歌鉴赏方法的帮助下,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双重形式实现对古诗词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实现的关键策略之一是情境素材的链接选择。在设计的时候可以精心设计情境化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揣摩。情境内容呈现的形式,包括图片、视频、文字资料、语言描述等,可以是单一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组合。

具体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回答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学生的自我分析让思维外显,从而了解学情,奠定接下来的教学起点。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回答或提出的新方案时,对一些有价值、值得讨论的回答教师不要立即评价、判断,尤其不要做出否定的评价,而是要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性地对内容、思路、表达等进行连续追问,以让学生更充分地表达,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提升的空间。

在布置诗歌鉴赏作业时,要学会聚焦,针对具体诗歌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学生需要练习和掌握的点。

情境同样是作业布置需要考虑的方面。例如在某次诗歌练习时,笔者准备了这样一份作业:

同学们,多读几遍《唐诗素描》中《次北固山下》的例文,揣摩、体会作者是怎么发挥想象诗歌变散文——将核心意象串联起来,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诗歌内容、意境和美感。然后再次复习《古代诗歌五首》这几首诗歌,选择其一,把握诗歌的准确内容和情感,揣摩核心意象和表现手法,以帮助你们表达的准确。

于是就有了学生的各种充满智慧和个性的书写。

(三)三个着眼点——字词、意象和表现手法

首先,古诗词的深度理解要建立在对字词的接受和理解上。古诗词由于其本身的字数限制,诗人词人在遣词用字上都花费了很多心思。

“推敲”的故事一定让我们印象深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品味诗词中重要字词的意思、内涵和作用,深入品读、挖掘重要字词的丰富意蕴。尤其要注意关键字眼的品读和理解。例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可怜”一词是一个重要的情感转折点,充分地表达出词人想要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

其次,古诗词的深度学习需要把握意象这一关键点。古诗词中的意境是通过意象融合,形成的独特艺术效果。笔者认真研究广州市历年中考题,发现古诗文积累中的情境默写题和意象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放置在独特的场景中,就产生了画面,营造出了氛围和意境。掌握了意象,尤其是核心意象,对于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就有了具体可观的途径和渠道。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通过意象叠加的方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深秋苍凉之景,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表达出天涯游子的落寞之形、凄苦之情和乡关之思。可以说,掌握了这几个意象的内涵,就可以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最后,古诗词常用表达技巧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维度。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在修辞手法上,比喻、拟人是考察的重点,双关、设问等也值得关注。在课堂内外,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表述,要注意让学生遵循一定的答题规范,说出自己的认识,这样才可以内化为学生的个体能力和核心素养。托物言志、直抒胸臆、虚实结合、对比、白描、用典、互文等表现手法也是学生在理解诗歌主要内容时需要掌握的。他们需要明白,何谓这种手法?借助这样的手法写了什么样的内容,又借此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有时,情感是多层次的,表述要规范而全面。

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掌握了用典的手法,对理解苏轼的情感表达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深度学习是最近的一个热词,却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我们一直在思考的路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