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瓷雕刻艺术是陶瓷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装饰功能。该艺术形式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在造型、立意、色彩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探索了新的艺术语言。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制造工艺、综合探索艺术表现形式,陶瓷雕刻艺术在装饰应用中已达到新的高度,不仅提升了艺术品的审美,也为陶瓷雕刻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陶瓷装饰;陶瓷雕刻;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9-0009-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铎.陶瓷雕刻艺术的装饰性应用[J].天工,2024(9):9-11.
陶瓷艺术这一结合土与火的技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其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标志着人类首次改变物质的物理属性,从而宣布文明的诞生。这种古老的技术凭借对精细温度的掌控与泥土的塑形,展现了人类对自然元素的驾驭与利用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逐步由纯粹的实用性转向艺术性。特别是陶瓷雕刻艺术的兴起,它将传统雕塑技术引入陶瓷中,不仅极大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表现方式,也显著提升了其装饰功能。陶瓷雕刻艺术为观赏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觉与触感体验,赋予了每件作品独特的寓意,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与情感价值。
历经无数代陶瓷艺术家的持续实践与探索,陶瓷雕刻艺术日趋成熟。陶瓷作品融合了雕塑的立体感和绘画的层次感,在技术和艺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装饰艺术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陶瓷雕刻艺术在建筑装饰、家居以及公共艺术领域广泛应用,展示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在现代空间设计中,陶瓷雕刻艺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的重要桥梁。
一、陶瓷雕刻艺术的概念
陶瓷雕刻艺术是一种深根于陶瓷工艺与雕塑技法的综合艺术形式。艺术家选择陶瓷材料作为表达媒介,借助雕刻和塑形技术,将个人的创意和情感融入作品中。该艺术不限于浮雕技法,既可在陶瓷坯体的表面进行,也可施于平面陶瓷板,刻画出既具有视觉冲击力又具触感体验的艺术作品。不同于传统的陶瓷绘画艺术仅关注二维平面的色彩展示,陶瓷雕刻艺术通过立体的形态,为观者带来更为丰富的视觉和触觉享受。此艺术形式广泛应用于陶瓷器皿、建筑材料和独立的陶瓷板,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层次感。
陶瓷雕刻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通过在陶瓷表面进行半凸起的设计,赋予作品独特的视觉效果。不仅运用了浮雕技艺,还融合了绘画的构图与透视法则,使观者产生错觉,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陶瓷雕刻的装饰功能不容小觑。通过细腻的雕刻手法,艺术家能在陶瓷表面精细地呈现复杂的图案与细节。这些装饰细节不仅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也深刻反映了深厚情感和文化记忆。陶瓷雕刻常用于描绘宗教、神话故事或日常生活场景,在提升空间美感和文化价值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空间装饰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陶瓷雕刻艺术的装饰性价值
陶瓷雕刻艺术将雕塑与绘画艺术巧妙结合,显著区别于传统的二维平面绘画艺术。它通过在平面上创作三维形象,实现了空间的压缩表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2.5维构成。这种艺术形式以凹凸不平的特征,比传统绘画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立体感。此外,陶瓷雕刻艺术的可触摸性质为观者带来了与平面艺术作品截然不同的感官体验。
陶瓷雕刻艺术融合了绘画艺术中的多种技法,如构图布局、透视技法等,这些技法的融入为陶瓷雕刻艺术开辟了新的表现可能性。它使艺术家能在陶瓷平面上自由地展示复杂的叙事性内容,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以及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这些表现方式使陶瓷雕刻艺术在叙事性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也不失雕塑的表现力和绘画的细腻。
陶瓷材料的抗腐蚀能力强,高温烧制后,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不受干湿度等自然因素的干扰,也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形变。因此,陶瓷材料成了家庭居室装饰和收藏的理想选择。由于陶瓷良好的可塑性,其表现的题材几乎无限制。无论是人物肖像、风景、文化生活、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还是抽象艺术题材,都可以以陶瓷材料为载体进行表现。如,当代瓷雕大师钟福洪先生的瓷板浮雕作品《四大名楼》便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作品将传统山水中的笔墨审美趣味与陶瓷浮雕艺术相融合,呈现出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效果。在这一作品中,陶瓷材料的独特纹理与质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过对泥坯或干燥的生坯精心加工,或是施以单色釉、多色釉,或者选择不施釉,放入窑炉内烧制,所制作出来的陶瓷雕刻作品光滑细腻、色泽温润。这种表现力使陶瓷雕刻艺术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也在装饰艺术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陶瓷雕刻艺术在制造工艺以及装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工艺方面
陶瓷雕刻艺术通常需要艺术家在半干的泥坯或干燥的生坯上使用雕刻工具进行艺术形象的塑造。通过平刻、线刻等技术手段,艺术家在生坯表面创造出有规律的凸凹起伏,以此表达艺术内容,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成本。雕刻完成后再施釉,选择合适的窑炉位置进行烧制。烧制过程中,必须精确控制烧制温度和时间。从生坯雕刻到入窑烧制,每个步骤都需极其谨慎,以防出现瑕疵、裂纹、窑内形变,甚至中途不慎破碎。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对艺术家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表现形式的创新方面
首先,虽然陶瓷材料因其良好的可塑性可以展现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但陶瓷雕刻过程多在室内进行,通常依赖于画稿或照片的临摹创作。这种创作方式会受到陶瓷材质在处理和成型过程中的影响,如,环境湿度对材料性质的影响等,这些因素限制了艺术家在创作时的自由度和创新空间。因此,尽管陶瓷材料本身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是陶瓷雕刻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仍会受到一定的约束。
其次,一些陶瓷雕刻艺术家在设计中过于依赖传统造型艺术中的图案和题材,这种依赖不仅局限了艺术表现手法,限制了陶瓷载体的可能性,也导致陶瓷雕刻艺术家对现代审美趋势和时代特征的敏感性不足,从而使作品往往显得过时且缺乏创新。
最后,技艺传承问题也是影响陶瓷雕刻艺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学习成本高、学习周期长且专业培训资源稀缺,新一代陶瓷雕刻艺术家面临较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自对技术和材料的掌握,还包括如何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新的艺术理念和表现手法。因此,陶瓷雕刻艺术在众多艺术形式中仍属于较为冷门的领域。
(三)材料特性方面
陶瓷材料在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制作中虽然展现出了抗腐蚀、耐高温和防水的优良特性,但其本身有限的韧性使陶瓷艺术品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尤其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需要经历各种空间置换,这些艺术品非常容易受到刮碰、坠落等意外因素的影响。这些意外事件往往导致陶瓷艺术品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从而失去其原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在展览和放置过程中,陶瓷作品也需格外小心维护,以防止任何可能的物理冲击。因此,虽然陶瓷材料具备一定的物理优势,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脆弱性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提高了陶瓷雕刻艺术品的包装和运输成本。
(四)应用市场方面
首先,陶瓷雕刻艺术在市场定位方面存在明显的模糊性。这种艺术形式主要采用纯手工生产方式,通常被定位于高端艺术品收藏市场,从而导致对普通消费市场的忽视,限制了陶瓷雕刻艺术品的普及。其次,受限于艺术家的专业素养与文化水平,社会对陶瓷雕刻艺术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认可度不一,导致市场价格可能与消费者的实际期望与支付能力不匹配,降低市场需求。最后,从事陶瓷雕刻艺术品生产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这使陶瓷雕刻艺术在艺术品市场中缺乏强有力的品牌形象。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使产品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稳定的形象认识,进一步加剧了陶瓷雕刻艺术品在市场应用方面的限制。因此,陶瓷雕刻艺术面临着市场推广和消费者接受度方面的挑战。
四、陶瓷雕刻艺术在装饰性应用中改善的方法
(一)通过与现代雕刻技术结合改进生产效率
在当代3D打印、数控雕刻和激光雕刻技术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背景下,这些技术与陶瓷雕刻技术的融合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传统陶瓷雕刻技术的工艺难度、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同时,使用现代烧制技术也可以给陶瓷烧制工艺带来显著改进。如,相较于传统柴窑,使用电能窑炉和天然气窑炉可以减少生坯或素坯在烧制过程中遭受的负面影响,提高烧制成品率,降低能耗成本,缩短烧制时间。这些方法使陶瓷雕刻艺术品的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幅降低,从而大大提高了陶瓷雕刻艺术品的生产效率。
(二)多方面探索艺术形式的创新
当代艺术展现出多样性与包容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陶瓷雕刻艺术也应跟随时代的步伐,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探索与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这种探索应涵盖色彩表现、形象造型、文化内涵、艺术语言等多个方面。在造型方面,陶瓷雕刻艺术应尝试突破传统艺术造型的限制,借鉴抽象造型,对原有形象进行创新。如,毕加索的瓷板雕刻作品《头发蓬松的女人》将绘画艺术中的立体主义与陶瓷雕刻相结合,从而拓宽了瓷板浮雕中的抽象表现因素。在色彩表现方面,陶瓷雕刻艺术可以通过与绘画艺术中的色彩表现技术相融合,使用更丰富的色釉,采用釉上彩或烤金工艺、彩色玻璃等装饰手段,使瓷板浮雕艺术品的色彩表现更加多样化,丰富其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
(三)通过改良陶瓷材料,加强艺术品的结构稳定性
在陶瓷材料应用方面,通过改进陶瓷配方,可以显著提高其适用性和耐久性。调整陶土与其他原材料的比例,增加石英和长石等矿物的含量,能增强成型材料的塑性和烧结后的机械强度。这一改进不仅让陶瓷更适合进行细致的雕刻工作,还能降低成品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的破损风险。此外,引入金属粉末或玻璃纤维等非传统复合材料,可以进一步增强陶瓷基体的结构强度。这些复合材料不仅提升了陶瓷的整体机械强度,还赋予艺术品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质感。
(四)改变艺术装饰品市场的经营策略
为了拓宽艺术装饰品市场,尤其是开拓中低端装饰艺术品领域,可以结合现代雕刻技术与陶瓷烧制技术,以降低瓷板浮雕艺术品的生产成本,从而调整价格策略,更有效地符合不同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并对陶瓷雕刻艺术品进行差异化的产品线和成本控制,实现产品价格的层次分级,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利用数字营销、社交媒体、线上平台来拓宽销售渠道,这样不仅拓宽了市场覆盖范围,也提高了品牌的曝光率。对于高端手工艺术品,可以借助艺术家的专业技能和行业影响力,努力打造和加强个人品牌;对于中低端产品,通过成本优势来满足大众市场的需求。同时开设工艺技术教育课程,以吸引从业者和艺术爱好者。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瓷板浮雕艺术的认知,也提高了市场对这类艺术品的认可度。通过这些综合策略,可以将陶瓷雕刻艺术更广泛地推广至市场,提高其在艺术装饰品市场中的地位。
五、结束语
随着陶瓷雕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陶瓷独特的材料特性和艺术语言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极强的装饰功能。陶瓷雕刻艺术展现了多样化的发展前景和艺术表现的可能性。通过改良陶瓷雕刻工艺,并结合现代技术,我们可以显著提高其生产能力。此外,融合其他艺术形式,使陶瓷雕刻艺术语言具有更丰富的内涵;通过与生活的结合,拓宽陶瓷雕刻艺术的表现主题,使陶瓷雕刻艺术更加深入人心,进入公众视野。这不仅发展了市场的多样性,还为艺术品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钟福洪.浅析陶瓷雕刻艺术的美学特点[J].景德镇陶瓷,2016(6):30-31.
[2]程志平.浮雕艺术在陶瓷上的表现[J].景德镇陶瓷,2015(4):46-47.
[3]王晓放.传统艺术造型要素的现代陶瓷浮雕表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7(11):126-127.
[4]钟福洪.论传统山水画形式在当代陶瓷浮雕艺术中的应用[J].中国陶瓷,2021,57(3):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