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荣
摘 要:依据革命文化类课文特点,引领学生展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契合课标对学生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资料促进学生的文学阅读,立足文字语言对学生进行革命精神的感悟,并借助创设的真实表达情境等,深化学生的革命情感认知,实现无痕育人,真实育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革命文化教学;学生革命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3-0004-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革命文化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各学段都安排了革命文化主题学习的内容,以故事和文学作品为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情感体验,主要运用讲述的方式,和阅读教学相辅相成。在小学语文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课标学习任务群理念为指导,结合课文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
一、借助资料补充,促进文学阅读
革命文化类课文大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了解这些背景资料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文学阅读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资料的来源可以通过自主搜集、教师补充或者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来获得。对于搜集来的资料,教师还要注重筛选,以使其形成对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有用的学习资料。
如学习《梅兰芳蓄须》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关于梅兰芳的生平,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等等。学习《七律·长征》一课时,这首诗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什么同样都是战斗,诗句中却一个“暖”一个“寒”。基于学生的理解难点,教师可以向学生补充一些关于这两次战斗的短视频资料,让学生从红军渡金沙江时的巧妙神速感受“暖”,再让学生通过观看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惨烈感受“寒”背后的含义。完成资料的搜集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筛选资料,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课后练习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并能够借助资料来体会“中华不振”。学生从各种途径搜集的资料有许多,这就需要学生进行筛选与提取。结合本课学习任务及课文特点,可以把“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方面的资料作为让学生理解“中华不振”的内容,且要让学生们明白“中华不振”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国列强入侵的原因,由此激发学生产生“振我中华”的强烈愿望,感受周恩来从小心系国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怀。
“文学阅读”是“创意表达”的基础,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教师以文本教材为媒介,通过查找资料、筛选资料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为学生的创意表达提供条件,促进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立足语言文字,感悟革命精神
语言文字是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三类核心素养的基础,任何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教学都是空中楼阁。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视域下,教师要在立足于文本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以及如何赞扬人物的美好品质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革命精神。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读”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立足于文本语言文字,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语言文字中蕴含的革命精神。首先,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就“恶毒的敌人竟使用燃烧弹来进行搜索了”这句话中的“竟”一词展开思考探究,进而让学生明白邱少云所在的部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学生后续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奠定基础。其次,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抓住“一团烈火把他包围了”这句话中的“包”字,引导学生感受邱少云当时承受着多么令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邱少云是怎么做的呢?“我的心紧锁着”“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作者为什么不忍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这不是矛盾吗?通过联系上下文品读,结合图片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学生们真正懂得了为什么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却还一动不动,这些语言描写对于学生感受邱少云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绝对忠诚、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教师从文学阅读的视角引领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一字一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为学生接下来的创意表达奠定基础。
三、创设表达情境,深化革命情感
课标强调语文学习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需要,要能够创设出真实的情境。革命文化作品的教学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结合课文特点,教师可以从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以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革命文化类文本大都是以人物故事为主的,依据课文特点创设讲故事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刘胡兰》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出这样的故事讲述情境:“假如你是一名小讲解员,此时正站在刘胡兰的雕塑前,对于前来瞻仰烈士塑像的人们你会怎样把刘胡兰的事迹讲给他们听呢?”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把讲述的任务置身于真实的故事情境之中,可以让原本枯燥的讲故事活动变成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通过讲述,学生们可以自然地把自己对革命文化精神的感悟表达出来,而且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们的创意表达也得到了充分展现。除了从讲述视角引领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以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特点依据不同的人物角色为学生创设出不同的创作情境。在学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战斗幸存者的身份展开思考,把当时战斗的情形以及被迫跳崖的经历讲述给别人听,也可以从营救这些幸存者的老百姓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说说自己当时正在干什么,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幸存者又是如何述说当时的战斗情形的等等。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作,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多样性,从而使英雄人物的形象显得更加立体、鲜活、饱满,把创意表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意表达的方法有许多,除了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讲述故事,变换视角创作故事以外,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回忆录或者给老红军战士写信等形式引领学生进行创意表达,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而且在创意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英雄人物形象特点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四、开展实践活动,实现育人目标
传承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类课文的重要教学目标。如何传承革命精神,就需要依据语文学科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某个红色基地以后,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活动感受,也可以让学生以采访记录的形式写一写老革命、老前辈当时的感想等,这样不仅可以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与表达能力。为此,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特点,采取实践活动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以丰富学生对革命文化类课文的认知。
如教学《王二小》《小英雄雨来(节选)》这些关于少年儿童革命故事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为故事创作连环画,在连环画下面简要写上事情的经过,再让学生展开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刘胡兰》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把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再分角色演一演。在学生表演之前要让学生想好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凸显敌人的凶狠以及刘胡兰的坚贞不屈。另外,也可以在每年的清明节期间带领学生去给烈士扫墓,让学生在烈士墓前宣读自己的誓言,或者让学生献上一首对英雄的赞歌,使其铭记先烈们的事迹。还可以在建党节或者建军节时带领学生去英雄故里参观,让学生沿着红色足迹重走红军路,并以体验日记、采访记录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写下来。这样可以把革命文化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及创意表达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革命精神在学生心中得到无痕渗透,起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特点采取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红色基地,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视域下,教师要能够通过资料补充来丰富学生的讲述内容,通过表达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革命精神文化,通过跨学科学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本文系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020-L-16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钱栋彬.“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以小学高年段为例[J].语文建设,2023,(24).
[2]费浩芳,於 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单篇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4,(05).
[3]刘 辉.浅谈初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应用[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02).
【责任编辑 李红霞】